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8-02-02 03:24: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 篇一

【引言】

音乐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天赋,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本文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春之歌的音乐课,旨在通过音乐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春之歌,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3. 通过合唱和舞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春之歌的音乐录音。

2. 一年级学生的合唱和舞蹈表演视频。

3. 花朵、蝴蝶等春天元素的道具。

4. 音乐教室的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播放春之歌的音乐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春天的气息。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Step 2 欣赏(15分钟)

教师再次播放春之歌的音乐录音,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描绘春天的画作,让学生观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3 合唱(20分钟)

教师将一年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春之歌的歌词进行合唱。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合唱的指导音频,让学生在听音的同时,跟随节奏和音高进行合唱。

Step 4 舞蹈(20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段一年级学生的舞蹈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学习其中的动作。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排练,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自己的舞蹈才艺。

Step 5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最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春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并进行合唱表演。

2. 继续探索春天的乐器,如口琴、手风琴等,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音色。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欣赏音乐、合唱和舞蹈等形式,全面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合作与表演,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素养,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堂体验,是一堂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音乐课。

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 篇二

【引言】

音乐教育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通过音乐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本文将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春之歌的音乐课,通过歌唱和手鼓演奏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歌唱春之歌,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3. 通过手鼓演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春之歌的歌曲录音。

2. 一年级学生的手鼓。

3. 音乐教室的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10分钟)

教师播放春之歌的歌曲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春天的气息。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Step 2 歌唱(20分钟)

教师教学生唱春之歌的歌词和旋律。可以先分段教唱,再逐渐合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版本和歌词难度。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唱歌,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合唱。

Step 3 手鼓演奏(20分钟)

教师教学生使用手鼓演奏春之歌的节奏。可以先教学生简单的节奏,如打拍子、重复节奏等,再逐渐增加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自己编排一段独特的手鼓演奏。

Step 4 合奏(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和手鼓演奏的合奏。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演奏,最后再进行整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奏的难度和形式。

Step 5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最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春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段关于春天的手鼓演奏,进行表演。

2. 继续探索春天的乐器,如木琴、铃铛等,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音色。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歌唱和手鼓演奏等形式,全面感受春天的美好。通过合作与表演,学生不仅培养了音乐素养,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堂体验,是一堂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音乐课。

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 篇三

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春之歌》。《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乐曲为A大调、2/4拍、用三部曲式写成。从A段这一清新、流畅的旋律中,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春意盎然的意境和心旷神怡的感情:B部分是从A段主题发展而来。乐曲进入第三段后,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下行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

  本课通过欣赏《春之歌》,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以感知情绪为先导,通过演奏、哼唱、表演等形式感受《春之歌》歌唱性的旋律,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春天美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

  2、在欣赏乐曲过程中,通过听辨、吹奏主题、哼唱旋律的活动,和伙伴合作、交流讨论,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

  3、知道无词歌的基本特色和《春之歌》的曲式结构;了解门德尔松以及主要作品。

  重点难点

  体验《春之歌》的优美抒情的旋律所表达的春天景色,感受春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曲、音响资料(多种版本的《春之歌》)

  2、资料补充:

  (1)作曲家介绍:

  (2)无词歌:"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3)作品介绍: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2/4拍。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片段1),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感受春天变化

  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寒假里你们过得愉快吗?

  生:很愉快;

  师:春天来了,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天气变暖和了;小草发芽了。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好,观察得都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

  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二、欣赏无词歌《春之歌》

  (一)了解门德尔松和无词歌

  1.认识无词歌和它的音乐地位。

  (二)初听《春之歌》

  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生:聆听乐曲,分小组讨论。

  师:听完了这首乐曲大家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景?

  生:感受到“春天”的情景

  师:好,大家给这首乐曲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春之歌》《春之声》《春天的乐曲》《春天的旋律》。

  师:很好,看你来大家都听懂了这首乐曲表现的内容。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总体描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等。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

  分辨乐曲中的几种乐器。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

  播放乐曲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曲演奏的吗?

  学生回答。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段主题:

  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演奏第一主题旋律片段。

  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

  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情绪与节奏的变化。

  用“la”哼唱主题

  (3) 听赏第三段

  找出与前面两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

一年级音乐春之歌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