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6-09-06 02:33: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学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2. 教授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练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学PPT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基本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重要性。

3. 解题方法:介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因式分解、配方法等具体解题方法。

4. 解题示例: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解题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5. 练习巩固: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

6.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学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平面向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平面向量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向。

2. 教授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

3. 练习平面向量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学PPT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学PPT介绍平面向量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法则,引导学生理解向量的含义和运算的重要性。

3. 向量运算:介绍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模长计算等运算法则,讲解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规则。

4. 解题示例: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向量运算解决几何和物理问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5. 练习巩固: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向量运算的技巧。

6.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7.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是否正确。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他们对平面向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学数学教案 篇三

中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数学三角函数教案模板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由图象求解析式的方法,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并研究性质;

  (2)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问题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3)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分析问题、数形结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难点:将某些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三、教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本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应用,所以应让学生多参与,让其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然后由老师启发、总结、提炼,升华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

  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现象,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潮涨潮散、云卷云舒,情绪的起起落落,庭前的花开花谢,一切都逃不过数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学的眼睛洞察我们身边存在的周期现象-----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二)典型例题

  (1)由图象探求三角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例1.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设计意图:切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以设问和探索的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做好基础铺垫,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

  【问题的反思】:

  ①一般地,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

  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②与学生一起探索?的各种求法;(这是本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有学生动脑分析,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习惯。

  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进一步突出了函数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体验了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1)习题1.61---3

  (2)一半径为3m的水轮如右图所示,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4圈,如果当水轮上P点从水中浮现时(图中

  求P点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P点第一次达到最高点约要多长时间?

  2.探究性作业:请学生分小组对以下

的问题或自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将各组的结果(无论成与败)制成PPT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问题1电视台的不同栏目播出的时间周期是不同的。有的每天播出,有的隔天播出,有的一周播出一次。请查阅当地的电视节目预告,统计不同栏目的播出周期。

  问题2请你调查你们地区每天的用电情况,制定一项“消峰平谷”的电价方案。

  问题3一个城市所在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影响日出和日落的时间的?收集其他有关的数据并提供理论证据支持你的结论。

  这一过程是探究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是对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

  二、教学反思

  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听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感。问题串的设计,使学习内容在难度和强度上循序渐进而又螺旋上升,并通过互动逐一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七、超级链接

  1、设y?f(t)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t(时)的函数,其中0?t?24,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至24时记录的时间t与水深y的关系.

中学数学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