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建构区: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导语:建构区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区域,通过搭建、拼图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中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升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在建构区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积木、拼图等玩具;
2. 提前准备一些图片或故事,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 清理建构区,确保安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幼儿观察建构区的玩具,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 提问:你们有没有玩过这些玩具?你们喜欢在建构区做什么?
2. 激发想象力(10分钟):
- 展示一张图片或讲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与之相关的场景或情节;
- 提问:你们认为这个场景或情节在建构区可以怎么呈现?
3. 自由建构(15分钟):
-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在建构区进行搭建、拼图等活动;
-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和构建方式;
-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如“你可以试试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高楼”。
4. 合作建构(15分钟):
-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搭建一个大型建筑物或场景;
- 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分享想法和玩具;
-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如“你们能不能合作搭建一个大桥,让小车可以过去?”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介绍他们的构思与合作过程;
-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
- 提问:你们在合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6. 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活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你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建构区活动,幼儿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他们在自由建构和合作建构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学会了合作与沟通。同时,教师也能够观察到幼儿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加入更多的挑战和难度,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二
标题:建构区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导语:建构区是幼儿园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区域,通过搭建、拼图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中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细节把握能力;
2. 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增强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在建构区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积木、拼图等玩具;
2. 提前准备一些图片或故事,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清理建构区,确保安全。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引导幼儿观察建构区的玩具,并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之处?
2. 观察细节(10分钟):
- 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简短的故事,让幼儿观察其中的细节;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细节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
3. 自由建构(15分钟):
-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在建构区进行搭建、拼图等活动;
- 鼓励幼儿观察玩具的细节,并尝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能不能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高塔?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4. 问题解决(15分钟):
- 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和解决;
- 鼓励幼儿合作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如“你们怎样才能用这些积木搭建一个桥,让小车可以过去?”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
- 提问:你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6. 总结(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活动对你们有什么帮助?你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建构区活动,幼儿得到了观察和问题解决的锻炼和发展,他们在观察细节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观察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还学会了合作与沟通。同时,教师也能够观察到幼儿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加入更多的挑战和难度,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自从我班开始实施了“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兴趣”课题后,孩子们的建构兴趣明显增强,合作能力不断提高。前阵开展了生成活动“我见过的汽车”后,突发奇想,何不让这次的活动融合到建构游戏中呢,所以组织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综合运用围合、垒高、平铺、插接等技能建构出马路、房子、花、立交桥等物。
2、运用废旧材料及辅助材料装饰房子、汽车。
3、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学会谦让。
4、能按标记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准备:
各种积木、积塑,废旧的牙膏盒、饮料罐。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建构兴趣。
师: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蓝皮鼠的家,那里的环境真漂亮,旁边有一条什么呀?
幼:马路。
师:马路上和马路旁边有什么?
幼1:有许多汽车。
幼2:我看见了滑滑梯。
幼3:有工厂。
幼4:有幼儿园的,还有居民小区。……
二、 提出活动要求:
1、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建构。
2、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
3、活动时要互相商量、帮助,学会谦让。
三、 幼儿合作建构热闹的马路:
1、老师做好材料提供。
2、对能力差的组适当地帮助。
四、 活动结束,评价:
1、参观各组的作品。
2、请幼儿介绍自己用的材料:建构了什么、和谁建构的。
幼儿反应:
幼儿能较全面的说出所要建构的内容,在活动开始时,大多数幼儿能自告奋勇地领取材料,去完成任务,并且去找自己的伙伴,如王柳阳、许林等幼儿,“我们一起玩吧。”“我来帮助你。”已经有了较强的协作能力。在插花小组中,孩子遇到了困难,无法把花站起来,当孩子想得到老师帮助时,老师并没有马上告之方法,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四
目标:
1、学习分工合作,共同计划,设计构造想象中的飞机场,并体验共同构造的兴趣。
2、能积极参加讲评活动,对某一物体和布局提出修改意见。
环境创设:飞机场的候机室(宇宙星积木)。
准备:
1、对飞机及飞机场开展探索活动,幼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雪花片、万变积木、宇宙星积木、小型木头积木、乐高积木、智高乐、两孔胶粒等。
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谁乘过飞机?你是到哪里上飞机的?(请乘过飞机的幼儿介绍)
2、 噢,要换好几辆车才能上飞机,真够累的,要是我们这
儿有飞机场就好了。(引起幼儿共鸣)
3、 那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飞机场,好吗?
4、 瞧!老师已经设计了一个候机室,想想旁边还有些什么?(幼儿讨论)
二、 引导分工、合作
1、 把幼儿讨论交流的情况分类。(汽车、飞机、周围建筑物、景物)
2、 幼儿讨论布局后一起商量分工。(老师观察幼儿商量分工情况,需要时参与讨论)
三、 幼儿商量好以后就选择所需材料进行建构
四、 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1、 我们小朋友设计的飞机场真漂亮!
2、 请幼儿介绍。
3、 给飞机场取个名。(幼儿取名)
五、 小结
六、 将来我们的**飞机场建好了,许多人都到我们这儿来乘飞机,看到这么漂亮的飞机场,肯定会问“是谁设计的?”原来是我们XX幼儿园大的小朋友啊!真了不起!
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名称:
长城长
活动来源:
“不到长城非好汉!” 朱彬琦带来的长城留念照片留有这行字,而这行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兴趣:“为什么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长城那么长,是谁造的?”“长城是怎么造起来的?”“烽火台上面为什么要有小洞洞?”孩子们的问题如潮水般涌来,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主动发起的、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信号,所以我们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延续孩子的兴趣点生成了主题分支——长城,以支持孩子们这一探究的需要。
在研究前期,教师与孩子一起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搜集大量的关于长城的主题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记录问题,收集资料,观看录象,交流分享等积累主题经验,但如何整合这些零星的经验,让孩子们引发新一轮的思考与探究,让教师发现幼儿的内在需要与个别差异?让长城再现!让幼儿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运用整合已有经验;让幼儿在自发的建构中寻找合作伙伴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在深入探究建构作品的阶段,幼儿在对已有问题通过回忆逐步清晰之后,通过有目的的自由结伴进行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建构完善理想中的长城。
活动目标:
运用已有经验对自己搭建的长城进一步完善,并合作进行适当调整,体验建构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幼儿问题版面、资料收集版面、搭建长城场地。
二、各种建构材料及工具:大小、材质不同的积木;废旧纸盒;大型纸张;剪刀及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话长城——交流分享已有成果。
1、 说说已搭建完成长城的特点。
(可针对搭建的对象与真实长城的匹配程度、搭建的材料选择和方法等)
2、回忆已搭建完成长城需要改进的地方,讨论改进方法。
(可针对建构技巧方面、合作方法方面、细节刻画方面等)。
二、 造长城——深入探究建构作品。
1、根据已有问题协商自由分组。
2、 分组合作对长城进行调整完善。
三、 品长城——欣赏评价改进作品。
(可针对发现问题的解决效果、发现新一轮的争议等)
建构区中班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亭子的基本结构,探索亭子的对称和平衡。
2、能大胆运用架空、围合、排列等积木建构方法创造性地表现亭子的外形特征。
3、乐意与同伴共同建构,有一定地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认识过亭子,已有围合、排列等积木
建构经验。
2、物质:亭子图片、各种积木、雪花片、雪花片半成品、辅助物。
活动过程:
1、出示亭子图片,观察分析亭子的基本结构。
师:“这是什么?”(亭子)
“亭子是什么样子的?”“亭子有哪几个部分?”
“这座亭子有几个角?”(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亭子?”(拓展幼儿的经验。)
师:“我们见过的亭子有单层、双层,还有三层的;亭盖有四角、六角、八角的,还有两个连在一起的鸳鸯亭。这些亭子在公园里不但能方便人们休息,还装扮了公园。”
3、师幼共同讨论建构“亭子”的方法。
(1)提出建构内容。师:“今天积木区的小建筑师就来建造漂亮的亭子。”
(2)讨论建构方法。
师:“亭台可以用什么来搭?”
“亭子的柱子可以用什么积木来搭?”“柱子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亭盖怎么搭呢?”
4、幼儿建构“亭子”,教师指导。
(1)鼓励建构区的幼儿自主选择建构材料,围绕建构主题进行合作建构。
(2)引导积木区的幼儿大胆搭建,表现亭子的外形特征。
5、评价小结。
(1)欣赏、交流建构作品。
请小设计师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讲评。从作品的造型及幼儿合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