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2-05-04 06:46: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马克思的思想与当代中国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克思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2. 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 培养学生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3. 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思想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中国国情;

2. 思考如何借鉴马克思的思想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准备:

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马克思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Step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4 思考与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思想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

Step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思考如何运用马克思的思想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二

标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教学目标:

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

2.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

3. 思考马克思主义对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启示。

教学难点:

1. 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当代世界的变化;

2. 思考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世界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时代意义,并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Step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如全球化、经济危机等。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4 思考与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当代世界的变化,如科技进步、社会转型等。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

Step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展望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当代世界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的理解和应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简介悼词的特点: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2、找出文章的关键句: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颂扬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四、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齐读这一小节,明确本小节的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⑴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⑵ “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⑶ “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五、依照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找出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进行分析

  1、“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即使……也……。但是……”先是假设,后是转折,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贡献的高度赞扬。

  2、“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远不是”说明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3、“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满腔热忱”、“坚忍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

  4、“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这是从反面立意,歌颂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六、总结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完成课课练。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把握悼词的情感特点,即文章的感情基调。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马克思的贡献及逝世的影响。

  3、抓住主要文段,以诵读的方式,解析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提取文章重要语句,解读马克思的贡献及逝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及观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高山流水”“管鲍之交”为导入点,引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顺便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入下一环节(抓住“复杂的心情”)

  二、课文探讨

  1、读课文思考,恩格斯在朋友的马克思的墓前演讲时,怀着如何复杂的心情?

  (学生初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段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诵读本段文字,体味那样一种心情。)

  2、引言: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问:“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答:“思考一切”。请问:在本文中,恩格斯是怎样概括马克思“思考一切”的贡献的?

  (先让学生找出相应段落,在让学生讨论概括,马克思在理论上获得的贡献,3~5自然段,最后教师总结板书。)

  3、引言:马克思的墓志铭中有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请问:马克思做了哪些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啊?

  (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去寻找答案,然后概括总结7段。)

  4、引言:三国魏人李康《运命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请问:马克思取得如此巨大的贡献,可谓“木秀于林”“堆出于岸”

  “行高于人”了,这样的一个人物生前生后又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让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应的段落,在引导学生看“敌人”和“战友”对他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诵读中去体会作者对马克思的感情 第1段,第8段)

  5、一颗明星,陨落了;一代伟人,逝去了。对于马克思的逝去,你有何感想呢?请拿起手中笔写下你对马克思的所有情感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使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并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用鲁迅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导入课文;并让学生简介课前查阅到的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列出结构提纲,教师指导同学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描述马克思的逝世。

  第二部分:评价马克思的功绩。

  1、“不可估量的损失”(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2、 革命理论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

  许多领域有独到发现

  3、革命实践

  注重实践

  参加实践

  第三部分:论述马克思的影响。

  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

  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

  第四部分: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小结:结构严谨而逻辑严密。

  (三)、结合原文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体会语言特点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

  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小结:语言准确而感情深沉,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

  (三)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学生发言,讨论,老师指导点评。

  小结: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四)让学生结合课文总结悼词的一般写法

  明确: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兼有抒情,抒情贯穿着全文。

  (五)课外作文:

  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字数不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难点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领悟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发现了许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产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这就是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的导师。

  二、预习检测:

  1、纠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霍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摩索。(豁、摸)

  B、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膛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腔)

  C、只能感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误蔑的人。(诬)

  2、选词填空,并区别这些近义词: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安心、安静)

  B、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发现、发明)

  C、但是马克思在他们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独特、独到)

  (区别略,以上词语很容易区别,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据同义词的区别方法分析辨别。)

  三、分析第一段:

  1、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点明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

  明确:第一处详细点明逝世的时间,表达了一种庄重的意味;第二处极言时间之短,既表现了“我”的痛苦和惋惜,又揭示和赞颂了马克思忘我工作的精神。

  2、本段写马克思的死何以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

  明确:在这里作者采用了讳饰的手法(所谓讳饰,就是因为某个原因,不便直接说出某个意思,而是以比较委婉而又含蓄的语言表达意思),既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敬重,又表现了自己的悲痛之情。

  小结:本段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四、分析二~五段:

  1、第二段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的?

  明确:一是从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程度(不可估量);一是从后果(空白);一是从时间(不久)。作者不断变换角度,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2、从后文内容看,第二段起何作用?它与后两层在内容上是何关系?结构上又是什么关系?

  明确:从后文看,第二段起总纲作用,与后面两层是因果关系;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3、第三段一共有几个句子,试讨论其句型结构。

  明确:这是一个复杂单句。“正像……一样”是前置状语;“马克思”是主语;“发现”是谓语中心词;“规律……做得相反”是宾语中心语;“人类……发展”是定语。

  4、第三段冒号后面的文字是一个复句,试分析这个复句。

  明确:①||(条件)②|(因果)③|||(并列)④||(因果)⑤|||(并列)⑥

  5、“不仅如此”中的“此”指什么?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明确:“此”指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四段和第三段在结构上是递进关系。

  6、第四段中最能体现马克思第二个发现的作用的词是哪一个词?试具体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

  明确:豁然开朗。剩余价值的发现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的根本矛盾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7、第五段中“这样两个发现”指什么?

  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8、第五段第3句中的“很多”“不是浅尝辄止”各是从什么角度去叙说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

  明确:广度和深度。

  小结:这一部分主要叙说马克思在科学(历史科学)方面的巨大成就,赞扬了马克思卓越的见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附板书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补充作业:印发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处理课后练习一。

  二、分析第6、7段:

  1.“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就是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明确:指上文所说的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很深入。

  2.为什么“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明确:因为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些新发现必然能带来历史的发展、革命的发展。

  3.两个“密切注视”体现了马克思怎样的科学观?

  明确:他是通过了解科学的发展来了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发展的。

  4.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对革命满腔热情,对无产阶级事业坚忍不拔,对工作卓有成效。

  5.第7段和第6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前者谈革命成就,后者谈科学研究,内容上是并列关系,逻辑上是因果关系。

  6.为什么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明确:因为马克思无论研究科学或是从事革命活动,都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7.第7段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分三层。首句为一层,点明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2~4句为二层,概括马克思革命的一生;5句为三层,简述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小结:这两段叙说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事业中的伟大精神。

  三、分析第8、9段:

  1.“正因为这样”中“这样”指什么?

  明确:指前一段所说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卓绝表现和成就。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中“这一切”又指什么?

  明确:指资产者“诽谤他,诅咒他”。

  3.“敌人”和“私敌”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敌人”指无产阶级的共同的敌人;“私敌”指与马克思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人。

  4.第8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评价马克思?

  明确:对比。把资产者和无产者对马克思的态度作对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阶级立场和崇高地位。

  5.第9段“永垂不朽”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义是永远流传,不可磨灭。这里指马克思的精神和他开辟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万古长存。

  小结:这两段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地位,并对马克思表达最深切的哀悼之情。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补充作业:印刷资料。

  五、教学后记:

  附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