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面积与单位——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言:
面积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十分关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一、概念引入
1. 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长×宽。
2. 提问学生,如果我们想计算其他形状的面积,是否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为什么?
3.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是什么性质?
4. 引入面积的定义: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据的二维空间的大小。
二、活动探索
1.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并尝试寻找计算该图形面积的方法。
2. 学生展示并比较各自的计算方法,引导他们发现计算面积的规律。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各种图形面积的方法,并与之前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对比。
三、面积单位
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面积单位?
2. 介绍常见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换算关系。
3. 给学生出示不同单位的面积图形,要求他们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四、练习与巩固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各种图形面积的题目,并注意使用正确的面积单位。
2. 适时进行讲解和订正,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五、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装修房间、购买地毯等。
2.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同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能够认识到面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二
标题:动手实践,感受面积的奥妙——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引言:
学生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常常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面积的奥妙,并能够熟练地运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一、概念回顾
1. 复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学生,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实际测量活动
1.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面积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间教室进行测量。
- 学生使用卷尺等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 学生在黑板上汇总各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对比和讨论。
2. 活动二: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
- 学生利用测量工具,测量操场的长和宽。
-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计算出操场的面积。
- 学生比较不同单位下的计算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有差异。
三、应用拓展
1.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如房间装修、购买地毯等),进行面积测量和计算。
2. 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和感悟。
结语: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感受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将大大提升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 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平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15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多媒体出示图(3)。
提问:图(3)也画成16个格子,和图(2)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讲述: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课题的后半部分:面积单位)
[评析:在操作和比较中引出积单位,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每个学生都感觉“这是我自己发现的知识”,有积极的学习体验。]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认识1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1平方厘米纸片的形状、大小,量边长。引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 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什么是面积?
2、 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1、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 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 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 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 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 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 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 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学生讨论)(指甲、橡皮、大头钉) 的面积。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点的。
9、由学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这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积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10、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分米2?(粉笔盒表面、电灯开关、磁带)
11、我们用1分米2的正方形测量教室的面积,行吗?
12、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行。(1分米2这个单位测量教室面积太小了,要用一个更大的单位)
13、再引入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1米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米2,在黑板板书。
14、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米2?
15、学生回答:桌面等。
小结:刚才学了三个新的面积单位,分别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2﹤分米2﹤米2,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张火车票的面积约24( )。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火车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张手帕的面积约4( )。
手帕的面积比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这里的数字为4,所以用分米
(3)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3( )。
黑板的面积比较大,要用最大的单位:米2
(4) 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 )。
校园的面积很大,要用三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个铅笔盒盖的面积约140( )。
铅笔盒盖的面积约为1分米2,但这里的数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单位,是140厘米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和米2,还学习了在不同的条件下三个单位的合理运用,知道怎样运用面积单位,同学们本节课学习得很好。
作业:练习册
课堂设计说明
认识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习三个面积单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体是多大,形成具体的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的运用三个面积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2,读作1平方分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面积与面积单位(《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面、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度量较规则的平面的面积大小。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面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谁知道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对,你们说,我们国家国土的面积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积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
板书: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
同学们,我们学习时用的桌子、书本、黑板,我们看到的树叶、玻璃、门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体)
出示:(一本数学书)这也是一个物体,看一看老师摸的是什么?(数学书的封面、表面)
许多物体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边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谁还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物体的表面?请同学动手摸一摸。
3.物体表面的大小。
(1)让学生比一比黑板面、数学书的表面,说一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还可以怎么说?
(2)举例:桌子的表面和练习本表面哪个大,哪个小?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
4.平面图形。
在过去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图形?
这样的图形我们都可以叫做平面图形。
5.平面图形的大小。
谁大谁小?说明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6.什么叫做面积?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
二、通过实践操作,认识面积单位。
比较面积大小,引入面积单位。
结论:长方形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
想一想:怎样进行比较?有哪些方法?(同组的同学合作进行)
让学生说自己的比较方法及结果。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运用投影片显示比较过程。
①重合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③移动再重合
④显示长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积
方法二:介绍数方格的方法。
长方形有10个方格,正方形有9个方格
比较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数相同面积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让学生看上面的两个正方形,虽然都是9个小方格但面积大小不一样。
比较面积大小光数方格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是我们要学的面积单位。(同时板书)
1.认识平方厘米。
(1)让学生拿出手中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cm2。
(2)说一说1平方厘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有“平方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认识平方分米。
(1)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认识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2)说一说:1平方分米有多大?举例说明。
(3)让学生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认识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纸,请一位学生量一量它的边长。
认识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三、巩固练习。
1.填写不同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
(2)一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00( )。
(3)一张北京晚报的面积大约有20( )。
2.判断题。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积大约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门高2平方米。 ( )
(4)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平方分米。 ( )
3.练一练
四、作业:(略)
五、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面积单位也有了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个别学生判断题做得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课下自己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第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硬纸片图形若干个: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有趣的画(跳水运动员—田亮),大屏幕出示画,这幅画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现在老师给这个画加上边框,求边框的长度就是求什么?(周长)如果老师再給这幅画配上玻璃,要多少玻璃还是求周长吗?那又是求什么?(面积)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想弄明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揭示课题)
【评析: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于问题生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使得学生对新概念的出现不会感到陌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有能为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建构,生成感悟
1、面积的概念
①师: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物体的面,并且摸一摸,比一比,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根据你的观察,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呢?请小组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生活经验,进一步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②教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第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而第二个图形只有三条线段)
师: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
生1:不能比较,因为第二图形不完整。
生2:第二图形不封闭,它的大小不能确定。
师: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角是封闭图形吗?
师;你能添上一条线段使第二个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第二个图形上补画一条线段,使它变成长方形。
③教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种大小就叫作面积。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概念。
④教师出示图形
师:爱心、笑脸和树叶任意两个图形比较大小。
两个长方形图形比较大小。
让学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要求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重叠法
2、通过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a、探讨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
⑴、设疑:课件出示图形:(3×5,2×7的两张长方形)
师: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答略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借助学具来帮忙。
⑵、小组合作
出示合作思考要点:
①你组可用什么材料或学具来比较图形1和图形2的面积大小?
②在这几种比较方法中,你组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学生四人合作讨论,教师巡视)
⑶小组反馈:通过小组操作,你们认为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齐回答:是图1的面积大。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剪拼法,摆图法和数格法。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合理?
生1:我们组认为是正方形摆最好,用圆、长方形摆有空隙。
生2:我们认为用剪拼法好。
生3:剪拼法不好,若是黑板面和课桌面不能剪。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吗?得出数正方形的个数最合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剪拼法和摆正方形法(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3、认识统一单位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猜猜谁的面积大?游戏:看格子,猜面积。
师:有两个图形,一个摆9个正方形,另一个摆15个正方形,哪个面积大?
学生:15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的格子多。
师: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
生(惊讶):啊!原来是这样呀。
师:想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板书:面积单位)。
【评析:通过图形的比较,给予了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然后,教师接触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创设了动态变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统一面积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发展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探究需求。】
3、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师:请阅读一则小资料(课件播放:文字呈现配合画外音)。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平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
生1:我知道了国际上通常用的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这三种常用的方格。
生2:我明白了比较面积大小时经常采用三种固定的方格。
生3:那个大号的是1平方米的,中号的是1平方分米的,小号的是1平方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