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狮子和鹿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
1. 狮子和鹿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3.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狮子和鹿的外貌特征;
2. 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的信息资料;
3. 学生绘制动物的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展示狮子和鹿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话题:“你们见过狮子和鹿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它们生活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们呢?”
探究(15分钟)
1.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描述狮子和鹿的外貌特征,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了解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学生用彩色笔在自己的画纸上绘制狮子和鹿的形象,尽量表现出它们的特征。
拓展(20分钟)
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描述自己绘制时观察到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小组讨论;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篇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短文。
总结(10分钟)
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短文,展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理解和意识;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活动。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教学内容:
1. 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 学生团队合作探究狮子和鹿的特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
1. 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
2. 提供学生小组合作的场地和工具。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并提问:“为什么狮子生活在大草原上,而鹿生活在森林中?它们是如何适应这些环境的呢?”
探究(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狮子或鹿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资料和互联网资源,探究狮子和鹿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整理出研究成果,并用图表或PPT等形式展示给全班。
拓展(20分钟)
1.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互动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狮子和鹿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它们将如何适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总结(15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总结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适应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对变化。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篇三
导语:《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8课,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出示课件)这是什么?(一头凶猛的狮子),这一张呢?(一只漂亮的鹿)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相机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狮子和鹿的寓言故事。
3.我们一起跟课题打打招呼吧!能读得再响亮些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看熟悉的动感图片,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然后直接揭示课题,简单明了。]
二、明确提示要求,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这段链接语。
2.这段链接语会告诉我们该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出笔划一划。
3.指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每篇略读课文都有一段阅读链接语,能告诉我们要怎样学习本篇课文,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学文之前读一读链接语的习惯。]
4.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大家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些词你会读吗?请每个同学先自由读两遍。指名读,最后齐读。老师标注红色拼音的这三个字“称、撒、挣”,它们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呢,是什么呢?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对于生字词教学,没有面面俱到,主要抓住易读错的字呈现出来,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多读,然后运用不同的词来区别多音字。]
三、理清段落意思,初知大意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读1、2段。
2.男生读第三自然段。谁能告诉我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其实这一段中就有一个词(欣赏)能很好地概括了。
3.女生接着读第四自然段。同样谁能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你是从哪里找到“抱怨”这个词?
4.一、二组的同学读第五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狮子来了。)
5.三、四组的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其实这段我们联系上下文也能找到关键句,赶紧找找看,是哪一句?
6.第七自然段我们一起把它读完。
7.我们概括这四个自然段的段意,其实正是我们课文的重点段,假如我们把这重点段的段意加上适当的字词或关联词把它串连起来,那么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现在请你们自已试着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说。全班再齐读。
[设计意图: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学生往往是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或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段意,然后把各自然段的段意串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样就给学生降低了难度,避免了无从说起或语言哆嗦又说不到点子上的现象,使他们很快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受态度变化
(一)欣赏鹿角的美丽
1.小鹿是怎么欣赏自已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哪些句子是写鹿欣赏自已的角?请用“——”划出来,
2.同学们找的特别认真,谁愿意读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3.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鹿的确很欣赏自己的角?
4.图文对照朗读。
师:你们看,鹿正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呢。它越看越得意,不禁发出感叹:全班接读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二) 感受鹿腿的难看
1.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请你用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鹿的不满意。(撅起了嘴,皱了皱眉头)
3.请大家一起做做小鹿撅着嘴,皱着眉头的样子吧!再一起通过朗读来抱怨一下,读出鹿对腿的不满意。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让他们在读中感受到鹿在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是多么的高兴、自豪啊!对自己的腿是多么的不满意呀!]
(三)感受态度的改变
1.请大家倒盖书本,闭上眼睛,听听下面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
听到了什么?(播放第五自然范读)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读一读第5自然段。
2.狮子正向鹿逼近,多么危险啊,鹿能脱险吗?大家自由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鹿脱险了吗?它靠什么脱险?相机解释“犹豫”。美丽的角有没有帮上忙?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当角被挂在树枝上时,鹿的心情怎样?(焦急、害怕)这时候,鹿还会觉得角美丽吗?
4.让我们带着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读这一段吧。(配乐读)。
5.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出示课件:“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听引读”的方式,通过听录音范读,让学生对鹿遇险时的惊心动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起学生读文的兴趣。再通过配乐朗读感受鹿焦急、害怕的心情。]
五、体会故事寓意,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我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你能联生活实际说说自已的感受吗?
2.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
3.总结全文,提示寓意。(出示课件)
4.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相互交流读后的收获,畅所欲言,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引导揭示出故事的道理,升华故事内容,并趁机推荐课外阅读书物,鼓励学生养成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欣赏 角 差点送命
抱怨 腿 狮口逃生 长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