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加法」篇一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加法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加法是一种基础的运算方法,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学习加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在加法中,我们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例如,2 + 3 = 5。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数字2和数字3相加,得到了数字5。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数字对齐,然后从右到左逐位相加。如果相加的数字超过了9,我们需要进位到下一位。例如,7 + 6 = 13,我们将3写在相加的位置上,然后将1进位到下一位。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决加法问题。在解决加法问题时,我们需要先读懂问题,然后确定需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数字。例如,问题中可能会提到小明有2个苹果,他买了3个橘子,我们需要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将2和3相加,得到答案5。在解决加法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物品、图形等实际物体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加法的性质。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表示加法中两个数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例如,2 + 3 = 3 + 2。结合律表示在多个数相加时,可以改变加法的顺序,结果不变。例如,(2 + 3) + 4 = 2 + (3 + 4)。了解加法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更加灵活地运用加法。
通过学习加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进行加法运算的情况,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掌握加法的知识和技巧,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加法,善于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减法」篇二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下册中,我们将学习减法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减法是一种基础的运算方法,用于计算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学习减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在减法中,我们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例如,5 - 2 = 3。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数字5减去数字2,得到了数字3。在进行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数字对齐,然后从左到右逐位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我们需要向前借位。例如,8 - 6 = 2,我们需要从8中借出1,变成7,然后再减去6,得到2。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解决减法问题。在解决减法问题时,我们需要先读懂问题,然后确定需要进行减法运算的数字。例如,问题中可能会提到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掉了2个苹果,我们需要计算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将5减去2,得到答案3。在解决减法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物品、图形等实际物体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减法的性质。减法没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就是说,减法的顺序不能随意交换,减法的结果也不能改变。例如,2 - 3 ≠ 3 - 2。了解减法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进行减法运算,避免出现错误。
通过学习减法,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进行减法运算的情况,例如计算找零、比较大小等。掌握减法的知识和技巧,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减法,善于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篇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导语:小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欢迎大家参考!
1、除法的三种含义:
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平均除法的意 义)
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包含除法的意义)
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倍数除法的意义)
2、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 12 12 ÷ 4 = 3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 除以4等于3。
4、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6、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7、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8、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9、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10、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1、多位数的读写必须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读的时候,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几在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要注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作用。
12、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13、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14、长度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
15、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米=10分米 1m=10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厘米 1m=100cm 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
1米=1000毫米 1m=1000mm
在单位的互换中。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互换时,乘以他们的进率;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互换时,除以他们的进率。
16、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17、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计算加法时: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⑴相同数位对齐;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18、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19、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
20、加法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或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21、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或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22、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是“0”,要从前面不是“0”的数位上退“1”当“10”,中间的“0”退“1”后看作“9”再减,这种情况叫连续退位减法。
23、角的概念: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图形,叫做角。(两条直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
24、标角符号:“)” 。记角符号:“∠”。直角符号:“∟”
25、角按大小可以分为:直角、锐角、钝角。
26、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是钝角。
27、角的性质: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角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28、要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量,若角的顶点和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重合,两边分别与三角板的两边重合,则这个角与直角相等,是直角;若比直角小,则是锐角;若比直角大,则是钝角。
29、重叠法:
①、先把要比较的两个角的顶点对齐。
②、然后再把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也对齐,这时要注意在对齐边时,顶点时不可以改变的。
③、最后观察两个角的另一条边,谁的在外面,就说明那个角的张口大,那个角自然也就大。
30、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边叫“边”。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32、1时=60分、1分=60秒。
33、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34、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