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7-07-04 04:17: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一

教案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糖果的种类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糖果。

2. 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糖果模具、果冻粉、果汁、砂糖等。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或展示实物糖果,引导幼儿们讨论他们喜欢吃的糖果,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糖果是怎么制作的。

Step 2: 讲解制作过程

教师简单地向幼儿们介绍糖果的制作过程,例如将果冻粉和果汁混合、倒入糖果模具中,然后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最后取出即可。

Step 3: 分组制作

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材料,让他们依照制作过程一起制作糖果。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指导,但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

Step 4: 分享成果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让他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糖果,并邀请其他小组品尝。同时,鼓励幼儿们互相夸奖和鼓励,分享彼此的成果。

Step 5: 总结和反思

与幼儿们一起总结糖果制作的过程和体验,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觉得制作糖果有什么难点?”、“你们对自己制作的糖果满意吗?”等。

教学延伸:

1. 给幼儿们提供一些不同口味的果汁和果冻粉,让他们尝试制作不同口味的糖果。

2. 鼓励幼儿们设计自己的糖果模具,可以用塑料杯或其他适合的材料制作。

3. 引导幼儿们思考糖果对牙齿的影响,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均衡饮食,保护牙齿健康。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二

教案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游戏与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糖果。

2. 绘画纸、彩色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或展示实物糖果,引导幼儿们观察糖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并让他们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糖果是什么样子的。

Step 2: 绘画糖果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绘画纸和彩色笔或蜡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绘制自己最喜欢的糖果。可以鼓励幼儿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Step 3: 糖果展览

每个幼儿完成绘画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们观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相互欣赏和评论,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4: 糖果配对游戏

教师准备一些糖果的图片,将它们剪下并洗牌。然后,将所有的糖果图片翻面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们轮流翻开两张图片,如果两张图片是相同的糖果,就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直到所有的糖果都找到配对。

Step 5: 总结和反思

与幼儿们一起总结这个活动的体验和收获,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你们觉得自己绘画的糖果像真的糖果吗?”等。

教学延伸:

1. 鼓励幼儿们创作自己的糖果故事,可以用绘画、口头表达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

2.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糖果制作游戏,例如用纸板和彩色纸制作糖果模型,让幼儿们拼装。

3. 引导幼儿们思考糖果的健康问题,并与他们讨论如何适量食用糖果,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三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背景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怎样在教学活动中来吸引幼儿,让孩子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灵感闪现呢?我觉得选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幼儿都喜欢吃糖,特别是在现在高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各种形状、各种味道,各种颜色的糖果更是吸引了他们,而且孩子们也具有一定的经验,贴近幼儿生活。其次还要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小班幼儿刚接触到数,我们就指定了一至二的数量,及其物体与点子数量的匹配。活动中要求幼儿所要掌握的知识都贯穿与各个游戏当中,教学中,我们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试一试,查一查,结合集体——个人——分组等形式,让幼儿学会一至二数量与物体的匹配,体验操作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加强同伴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对1和2的点子卡片进行实物糖果的匹配。

  2.通过形式多样、有趣的操作,激发幼儿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对1和2的点子卡片进行实物糖果的匹配。

  活动准备

  点子卡片、各种糖果、魔术袋、夹子。

  活动过程

  一、案例描述:

  (A)、小游戏:变魔术。

  1. 教师变魔术。教师手中握1-2粒糖,让幼儿猜测。

  2. 个别幼儿变魔术。

  (B)、找朋友。

  教师:(一粒糖贴在黑板上)一粒糖还有一个好朋友呢,小朋友看,它是谁?(小点子)有几个点子呀?(1个)小结:原来1粒糖和1个点子是好朋友。(辅以动作),幼儿学说。

  (C)、夹糖。

  (D)、点子与糖果数量的配对。

  1.教师讲解示范。

  2.幼儿操作。

  3.给动物送糖果。

  (E)、延伸活动:品尝糖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数学领域,作为教师的我要成为引发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整个活动以游戏化、情节化的形式展开。活动中,我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节,提供了丰富的、开放性的教、学具,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习惯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照《纲要》精神,反思我的教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在活动中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

出现在整个活动中,如:让孩子看,让孩子猜,让孩子试,让孩子说,让孩子学,在各种游戏活动中掌握点子与食物的配对。

  2. 教学目标:着眼发展,注意整合。如: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装了几粒糖?去给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说,小青蛙,我送你一粒糖等等,敢于说出自己操作结果是渗透语言领域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唤起自信心”,则是社会领域的目标。

  3. 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缘于兴趣。

  《好吃的糖果》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糖果作为数学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操作,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好吃的糖果》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