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聚宝盆》活动设计 篇一
《聚宝盆》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智慧的小孩通过聚宝盆的力量,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的故事。为了让中班的幼儿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故事,我们设计了一场有趣的《聚宝盆》活动。
活动准备:
1. 《聚宝盆》故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带有幼儿名字的小纸条和装有不同颜色珠子的小袋子。
3. 一些金银纸和装饰品,用于制作聚宝盆的道具。
4. 一些颜料和画笔,用于绘制幼儿们自己心中的聚宝盆。
活动流程:
1. 导入活动: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聚宝盆》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并展示相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和图片的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制作聚宝盆: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制作聚宝盆的道具。幼儿们可以使用金银纸和装饰品,将一个普通的盆装饰成一个华丽的聚宝盆。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思考,让他们想象自己的聚宝盆会有什么特殊的能力。
3. 聚宝盆游戏:教师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聚宝盆。教师事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珠子,每个珠子都代表一种财富。教师将装有珠子的小袋子放在一边,然后告诉幼儿们,他们需要通过一些游戏来获得珠子,然后放入自己的聚宝盆中。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字、形状或颜色相关的游戏,让幼儿们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珠子。
4. 分享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聚宝盆和获得的珠子。通过分享,幼儿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聚宝盆》故事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总结活动的收获,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把聚宝盆的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了解《聚宝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还能够通过制作聚宝盆和参与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财商意识。同时,通过分享和总结,还可以促进幼儿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有趣又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中班《聚宝盆》活动设计 篇二
《聚宝盆》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智慧的小孩通过聚宝盆的力量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为了让中班的幼儿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故事,我们设计了一场寓教于乐的《聚宝盆》活动。
活动准备:
1. 《聚宝盆》故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表演《聚宝盆》故事的道具和服装。
3. 一些财富的图片和道具,如金银纸、硬币等。
4. 一些卡片和彩色笔,用于幼儿们记录自己梦想中的财富。
活动流程:
1. 导入活动:教师向幼儿们介绍《聚宝盆》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并展示相关的图片。通过讲故事和图片的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想象力。
2. 观看表演:教师或者一些擅长表演的幼儿可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聚宝盆》的故事情节。通过表演,幼儿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和教育意义。
3. 聚宝盆创作: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卡片和彩色笔,要求他们在卡片上画出自己梦想中的财富,并用文字描述一下。幼儿们可以画出自己想要的玩具、食物、家庭等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们把卡片放到一个类似聚宝盆的盒子里,象征着他们将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财富积累。
4. 财富游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财富的图片和道具,如金银纸、硬币等。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们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财富。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找硬币的游戏,幼儿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尽可能多的硬币。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们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感受到财富的价值。
5. 分享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分享自己梦想中的财富和获得的财富。通过分享,幼儿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聚宝盆》故事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总结活动的收获,引导幼儿们思考如何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积累财富。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不仅能够了解《聚宝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还能够通过观看表演、创作和参与财富游戏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财商意识。同时,通过分享和总结,还可以促进幼儿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有趣又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中班《聚宝盆》活动设计 篇三
幼儿园中班《聚宝盆》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
引导中班幼儿跟随多多的行为和情感经历,共同感受和体验多多逐渐快乐幸福的情感,可能比让他们单纯感受多多因为贪心带来的痛苦有益得多,因此,我改编了作品《聚宝盆》。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情感体验与互动作为主线,让幼儿感知故事情节和内容,体验多多逐渐快乐的情感。在环节一中,我出示了一只聚宝盆和一张沮丧的脸,引导幼儿既感知聚宝盆的神奇本领,又产生为什么多多有了聚宝盆却并不快乐的疑惑,从而引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的意愿。在环节二中,我借助“为什么多多会不快乐?你从哪里听出多多不快乐”等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同时鼓励幼儿尝试表现多多疼痛、紧张的样子,自然地感悟“东西太多会有烦恼,多了不一定更好”的道理。在环节三中,我采用活动教具讲述故事,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在聚宝盆中粘贴相应的物品。多变的情景能有效保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环节的层层递进能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如快乐的`体验是多种多样的,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快乐,自己的帮助让大家高兴自己会更高兴,等等。
快乐生活就是一种寻找爱、关注爱的过程。最后,我借助特定的社会事件,创设适切的场景,引导幼儿感受地震后人们的需要,并通过想象给他们带去快乐和幸福。或许这样的感受与想象能让幼儿体验到一种参与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创造想象的快乐。如,“因为我关注了,所以我会快乐;因
为我想象创造了,所以实现了许多愿望;因为我付出了,所以周围的一切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想拥有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幼儿将终身受益。目标:
1.借助多种情景理解作品内容,感受多多的情绪变化,体验多多逐渐快乐的情感。
2.能较清楚地表现对作品的理解,快乐地想象与表达“我的幸福聚宝盆……”。
准备:
1.多媒体故事课件。
2.大的嵌入式可翻动教具,可粘贴的花朵、雨伞、矿泉水等小图片若干。
3.有关汶川地震的一些图片。
4.聚宝盆形状的画纸、彩笔等。
过程:
一、了解聚宝盆
(一)出示多媒体故事课件(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至“多多一直觉得自己不快乐”。
1.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大家叫他多多?
2.多多快乐吗?
(二)出示多媒体故事课件(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至“这样你就会快乐了”。
1.(出示聚宝盆)这是什么?
2.聚宝盆有什么神奇的本领?
二、感知作品内容
1.多多有了聚宝盆觉得快乐吗?(出示多多痛苦、沮丧的脸。)
2.为什么多多不快乐呢?(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3.你从哪里听出多多不快乐?
4.鼓励幼儿尝试表现多多疼痛、紧张的样子。
三、体验情绪变化
1.出示文字(老公公的话)“让聚宝盆帮大家做事”。老公公帮多多想了什么方法?多多是怎么做的?
2.出示大的可翻动教具(类似镂空的可以翻动的大卡片)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在聚宝盆中粘贴相应的物品。师幼在互动中展示变化的大背景,共同感知和体验多多逐渐快乐的情感。
3.(出示一组图片:汶川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小学生缺少课本、食物、水、帐篷、衣物等场景)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样了?小学生们需要什么?
4.如果你有一只聚宝盆,你怎么样让自己更快乐,让大家更幸福?
5.幼儿想想、画画自己的聚宝盆,快乐地想象与表达“哪里需要我的幸福聚宝盆”。
附故事: 聚宝盆
有个小男孩,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还想要更多。所以大家就叫他多多。多多一直觉得自己不快乐。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这样你就会快乐了。”
多多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越变越多。多多糖吃得太多了,牙齿都长蛀虫了,疼得他大叫:“不要!不要!我不快乐!”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玩具熊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越变越多。房间被玩具熊挤满了,多多都没地方住了,急得大叫:“不好!不好!我不快乐!”
老公公说:“多多,试着让聚宝盆帮大家做事吧,说不定你会快乐起来的。”
草地上,花儿太少了。多多把不同的鲜花放进聚宝盆里。鲜花一朵变两朵,两朵变三朵,越变越多,草地变得五彩缤纷。大家都来赏花,快乐地说:“看哪,草地多美啊!多多,谢谢你!”多多听了,笑了。
春游路上,小朋友的水喝完了,大家觉得真渴啊。多多把一瓶矿泉水放进聚宝盆里。矿泉水一瓶变两瓶,两瓶变三瓶,越变越多。大家你一瓶我一瓶,快乐地说:“哈哈,矿泉水真甜哪!多多,谢谢你!”多多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放学了,天下起了雨。街上很多人没带伞,大家都要被淋湿了。多多把一把伞放进聚宝盆里。雨伞一把变两把,两把变三把,越变越多。雨中,人人撑起一把伞,就像一个个小太阳。大家快乐地说:“哈哈,我们不怕下雨了!多多,谢谢你!”多多听了心里甜甜的。
小朋友,你说现在的多多觉得快乐吗?如果你有一个聚宝盆,你会怎么样让自己更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