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法幼儿园有效教育的方法 篇一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游戏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本文将介绍一些游戏法在幼儿园中的有效教育方法。
首先,游戏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中,有些孩子对学习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趣,但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可以利用卡片游戏或者数字拼图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记忆数字,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游戏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一起玩耍并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分工合作,互相配合,通过游戏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游戏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在幼儿园中,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害羞或者自卑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例如,在游戏中鼓励孩子们表演、演讲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游戏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故事和场景。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绘画游戏或者模型搭建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综上所述,游戏法是幼儿园有效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幼儿园应该注重游戏法的应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游戏法幼儿园有效教育的方法 篇二
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而游戏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些游戏法在幼儿园中的有效教育方法。
首先,游戏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例如,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利用卡片游戏或者拼字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学习汉字,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游戏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形状的时候,可以利用积木或者拼图等方式让孩子们自己搭建不同的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再次,游戏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逻辑思维的时候,可以利用益智游戏或者推理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游戏法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在幼儿园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例如,在游戏中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情感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游戏法是幼儿园有效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游戏法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幼儿园应该注重游戏法的应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游戏法幼儿园有效教育的方法 篇三
一、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存在方式
经过许多儿童教育学家的研究与分析,发现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包括大脑思维发育、肢体行动发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生活方式,它更是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存在方式。根据1990年召开的国际会议所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其中早已明确将游戏规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娱乐与消遣,而且有助于幼儿的发展。
经过游戏,幼儿可以更好的认识世界,伴随着幼儿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崇尚自由、热爱自然的天性,通过参与各种有益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发展。由于游戏中贯穿着一定的规则,可以促使幼儿遵循规则,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意志力,最终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此外,游戏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提高其社交能力,并加强幼儿的自律能力,培养其自觉、自律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全面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之大实在无法估量。
二、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
从幼儿教育的视觉来审视游戏,可以发现,游戏精神对于游戏起着主导与贯穿的作用,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其游戏精神应当包含以下特征:自主性、愉悦性、创造性、规则性,如下所述。
(一)自主性
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每位游戏的参与者都将成为游戏的主体。自发性,即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并享受游戏所带给他们的乐趣。自主性,即幼儿在游戏的全过程中,对于游戏中的相应规则与惩罚,都是经过其自主选择与自觉承担的基础上,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处于十分放松的状态,具备极大的自由性质。由此可见,参与游戏的儿童具备充分的自主性,可以促使其身心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愉悦性
游戏中的愉悦性对其也是极其重要的,据上文所说,游戏中具备极大的自主性,则可以将游戏理解为一种参与者主体的自主体验过程。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参与者生理上的愉悦感,而且可以促使游戏参与者实现其心灵的满足感。相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游戏的愉悦性,可以促使幼儿自我获取最大的精神上的享受,引导幼儿产生一种由于自由与投入而带来的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上的体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创造性
游戏精神中另一个重要的特性非创造性莫属。创造性可以促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和情感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思维大胆的开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尽情的在游戏中与小伙伴们嬉戏、玩闹,可以有效的促使儿童充满创造性的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处于自由、自愿、开放、积极、轻松、欢快的心灵状态之中,此种状态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发挥着各类创意,从而领略到游戏的莫大乐趣,实现自身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
(四)规则性
游戏中不可缺乏的特性,即为规则性。只有明确的规则,才能促使游戏的形成。每位游戏参与者,都必须严格按照游戏的规则来进行,规则是每个游戏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在游戏过程中,规则与自由并不会构成矛盾,规则有助于游戏正常、有序的开展,更有助于为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提供自由的空间。规则,是每位游戏参与者在参与游戏时所自愿、自觉认同的,它具有绝对的约束力,从而促使儿童在日后的发展中,养成一种自觉自律的心态,有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要是教师游戏理念的澄清与科学理念的确立,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1、首先,体现内容的时代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幼儿的生活环境变化较快,幼儿园教育在设计游戏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前的时代特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进游戏更贴近于生活之中。例如,幼儿园的游戏设计可以结合现代生活事迹及当前的科技文化知识,例如,让幼儿模仿宇航员,参与遨游太空的游戏,此类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可以激发儿童对科技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其次,体现内容的地域性
游戏内容的创新还体现在游戏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上。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因为其年龄小、阅历浅,更多熟悉的是身边的事与人,所以游戏同样遵循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共性特点,体现在对地方文化的积极吸纳、科学选择上。
如生活在旅游胜地的幼儿园开展的题为“月亮妈妈农家饭”的主题角色游戏,孩子们积累的生活经验有爬月亮山、月亮山脚下有一个会说很多国语言的月亮妈妈、农家饭(各种有地方特色的菜:螺蛳酿、南瓜花酿柚子皮酿等等),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然就玩起了“月亮山一日游”、“月亮山下小导游”、“我是小厨师”等具有旅游风情的游戏。
3、第三,体现游戏内容的适切性
(1)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季节的适切性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备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特征,教师在安排游戏内容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季节来安排。例如,在春夏季节中,教师可以多加举行类型模特表演、花木一条街等活动,春夏季节不仅百花盛开,而且由于春夏季节较暖和便于小朋友制作各种环保服饰,并进行换装表演,此外,还可以在夏季安排沙滩雕塑等活动,便于儿童一起玩闹,寻找材料,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
(2)游戏内容应当体现与年龄的适切性
幼儿园教育中,其游戏内容的设计应当与儿童相应年龄相符合,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其智力发育水平也较为不同,应当根据幼儿园的班别,即大班、中班、小班来设计游戏内容。例如,对于大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科技馆、大型新农村建设、旅行团或模仿等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对于中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选择类似医院、菜市等难度较为中等的游戏;对于小班中的游戏教学,教师可以多安排一些娃娃家的游戏,适合小龄幼儿。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理念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实践,游戏组织形式与活动形式是操作层面对新颖游戏理论的再现,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平行班互动合作游戏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
如某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每周三下午开展同龄班级游戏共享活动,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的地点,在游戏中尽情地享受空间、材料、时间、人际的开放,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幼儿性格活泼大方,热情、主动交往,探索发现的愿望比较强烈,整体素质明显比较高。
2、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
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孩子牵着小弟弟妹妹的手,年长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3、全园混龄集体游戏
这种游戏是在全园混龄游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更加明确的游戏。游戏中儿童可以保持原有的自由,又可以通过玩同一主题下不同形式的游戏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一方面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激发和保持孩子游戏的强烈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游戏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
【拓展知识】
英国幼儿园教育方法
首重人格塑造和自信心的培养
英国的幼儿园老师努力创造有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的环境。
上课第一天,老师就要叫出全部学生的名字,以此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老师还经常鼓励孩子们站到舞台中心表演,介绍自己及自己的家庭、祖国,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我的女儿刚到英国上幼儿园时,我曾想给她起个英文名,但老师马上说,名字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符号,改名会让孩子对新环境产生怀疑。她让女儿教全班同学读她的名字,帮助她在陌生环境中建立自信。
在英国的幼儿园里,老师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做好记录,及时对学生好的表现作出表扬,并鼓励学生突破性格局限。老师从不在孩子间作横向比较,而是将孩子与他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以体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启示: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孩子塑造自身特点。中国老师和家长总喜欢向孩子灌输伟大理想和崇高志向,英国的老师却只是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培养其为此努力的精神。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拓宽孩子的视野
英国的幼儿园通常设有室外活动空间,那里有沙坑、游乐设施、花圃、草坪等,每个班级都要打理自己的自留地。在天气晴朗时,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到公园开展活动,享受明媚阳光,亲近大自然。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幼教中心的老师还在班上孵小鸡,让孩子们了解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幼儿园还养了一只兔子,孩子们轮流和老师一起照顾它。幼儿园还不定时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图书馆借阅图书、观看展览,请消防队、警察局、交通局等单位到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对社会生活的兴趣。
英国幼儿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除知识课外,每周都安排有绘画、音乐、电脑游戏、做饭、手工等课程。女儿的老师曾告诉我们,别看孩子乱涂乱画,在他心中其实有一幅幅美好的图画,涂画的过程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和创意。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开发创意,老师绝不强迫孩子要做得多好。
英国将国际视野纳入启蒙教育。女儿所在的幼教中心每月教孩子认识一种语言,老师说,教的外语很简单,不是要让孩子多精通,而是要让他意识到世界的多元性,认识到语言是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口。通过美食、歌舞、戏剧、影视、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每逢中国春节、印度新年、东正教圣诞等节日,幼儿园还会出专栏介绍,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地球村的概念,形成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意识。
启示: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既能为生活创造活力,又可使自己的生活富有情趣,更有利于发明创造。把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开展创意活动等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学生、家长和老师是等边三角形关系
在英国幼儿园,学生、家长和老师是等边三角形关系,家长和老师结成紧密伙伴关系,能给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环境。
每个月,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把幼儿园的家校联系简报带回家,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动态。每个幼儿园都有家长委员会,负责家校联系,每个幼儿园的董事会里都有家长代表,幼儿园的重大决定都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召开一次家长会,而且是一对一的家长会。虽然每个家长只有十分钟时间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交谈,但全部时间都是讲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从不横向比较学生,而是把每个学生的现在与过去及潜力相比较,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每学年结束时,学生不仅会得到一份班主任和校长的评语,还有一两本厚厚的粘贴簿。粘贴簿记录了学生这一年的成长经历,有学生的文字、绘画、手工作品,有老师的点评、心得和思考,还有老师抓拍的学生精彩照片。每学年老师还会给每个学生记下一篇观察日志,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学生在幼儿园里的点点滴滴、所做所思。
启示:幼儿园不但要教育学生,也要教育家长,目的是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这有利于家长教育孩子时更加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培养健康的亲子关系。
德国幼儿教育
德国提倡的口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 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真正担任教育责任 的是父母。幼儿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还未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由少年军领导管理。他们认为:
1、孩子是一个人, 但他需要时间去发展成为一个人;
2、孩子是一个历史的人, 他总是出生在某个空间, 社会的某个阶层以及某个时代背景, 他还面对未来不断变 化的历史;
3、孩子是生活在一个与他互动的社会空间, 他需要与同伴、成人、社区以及乡土文化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非 常重视幼儿的社会性;
4、强调孩子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 海水、太阳、石子、树林、沙子等等都是他所要探索和 利用的(所以很重视孩子发展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德国的幼儿教育突出的有两点:
1、家长是教育的主人;
2、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 要对孩子提供帮助, 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来获得 自我发展的能力。
日本: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报纸和媒体都曾报导过一次中日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其中两国学生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国人关于中国家庭教育的深刻反思。在活动中,艰苦的训练使不少中国学生半途而废;而面对同样的困难,日本学生却全部坚持下来。
活动结束后,日本一名带队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日本的家庭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远远胜过进行天才教育,因此日本孩子的韧性很强。"对于生活教育,中日家庭有什么不同认识?
(中)陈晨,是北京某区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陈晨父母亲都是小学教师。
(日)山井泽二,是东京一所中学高一学生;山井父亲是一位公司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中)陈先生:我对陈晨教育的目标是把他培养成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能够独立谋生的人。我觉得孩子生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教育里可以完成,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帮助他学会如何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视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并且照顾好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我教他能自己做饭、打扫房间;教他能和同学一起过集体生活;教他能在压力下保持健康的心态。我觉得这是他今后人生必不可少的训练。
在自立中学会生活
(中)陈先生:我认为陈晨和很多独生子女一样,最欠缺的就是独立能力。他小学时候的手工课作业都是我帮他做的,对于他们来说,很多培养动手能力的工作他们都不自己亲自做。陈晨高一参加军训,从收拾行囊到打背包都是他妈妈和我帮他干,结果到了营地,他自己连蚊帐都支不好。现在的孩子因为缺乏这些训练,所以生活能力普遍都差。
(日)山井先生:山井5岁的时候,我就让他去买牛奶和啤酒。上小学开始,他自己学着收拾自己的房间。上中学以后,他每天洗晚餐餐具。日本家庭的地板都要跪在地上一点点擦,他上小学以后就这样跪着擦地,只有这样他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理解生活不容易。
在礼仪中进行生活教育
(中)陈先生:因为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孩子受到更多宠爱,因此家教中都不太重视礼貌教育。陈晨对我和他妈妈说话的时候,很少用"您",他都是"你"这样称呼,他觉得这样更显得亲切。还有,平时我们家吃饭也都是我们给他做好、盛好饭端上桌他只动筷子吃就行了。
(日)山井先生:日本家庭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比如在家里,他母亲做好了饭只有告诉他可以吃了,他才能上桌吃饭,而且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还要等长辈先动筷后才能自己吃。孩子出门和回家的时候有一套固定的礼仪:每次出门都要和母亲、父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家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
重要的防灾抗险教育
(中)陈晨: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都对同学进行安全教育,听广播讲怎样防雷击、防火灾、遇到地震怎样避险等等,但我们很多人都不认真听,有的当时觉得有趣,听过也就忘了。现在如果我遇到这样的灾害,我真会手足无措。
(日)山井泽二:日本是多地震国家,火灾发生机会也多。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防灾教育,告诉学生遇到危险后第一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我们觉得最有趣的是模拟训练,在特制的房间里模拟地震发生,大家学习怎样有条不紊地逃生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正确理解挫折教育
(中)陈先生:陈晨这一代人很幸福,从小到大没有赶上什么大的挫折。陈晨他们军训的时候,只是在太阳底下站几个小时,很多同学就委屈得大哭,还有给家里打电话要父母来接。现在也有家长特意把孩子送到山区去进行"挫折教育",这个做法我也不赞成,毕竟那里的教学质量和条件都跟不上,为了"挫折教育"而刻意找挫折就没意思了。
(日)山井先生: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日本的挫折教育。日本的小学生很多在冬天都穿短裤,有的孩子的腿冻得都发紫了,但父母支持孩子那样做。这就是挫折教育,关键是让孩子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想办法克服。日本小孩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比如山井小时候学走路总是摔跟头,他妈妈从来不去抱他,我们只在他身后鼓励他自己站起来继续走。山井中学有一项传统独轮车运动,刚开始他练习时摔得腿都青了,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心疼,坚持要他继续练习,日本家庭和学校都教育孩子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学校通过这样的小活动来磨炼学生的意志。
日本小学的"微笑餐桌"
日本千叶县本城小学校方调查学童饮食习惯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只买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常见的早餐为海绵蛋糕、便利店的肉包、巧克力、香蕉和乳酸饮料等;晚餐也常以微波食品--炒面、饺子、猪排饭等为主。这种营养不均衡的饮食,对儿童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统计显示,日本儿童糖尿病患者20年来增加了2.7倍,每100位小学生中便有一名罹患高血脂,比15年前增加了1.5倍。
2005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食育基本法》,并将每年6月定为"食育月",旨在培育国民从小学习正确的营养知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食育白皮书》揭示,"所有饮食相关的文化、知识、生活习惯、食物安全等,都属于食育范畴。"
由于父母忙碌,加之缺乏足够的知识,在家庭中实践食育有一定难度。于是,就有了日本小学的"微笑餐桌"。
什么是"微笑餐桌"?以东京千驮谷小学为例,除了将食育纳入各科教学外,也结合小区及家庭,从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对孩子传达"食"的知识。千驮谷小学的营养午餐,随餐都附有基本的营养知识、当天所用的食品原料、营养成分分析、烹调技巧等。此外,有时还会设计一些与食物相关的小问题,如"鹿尾菜、昆布、海带芽,哪一个和褐藻是同类?"学生们通过讯息单和营养师交流,逐渐积累食品和营养的知识,颇为受益。
千驮谷小学的营养午餐菜单也充满趣味。例如,一周三次的"午餐自己选",会提供两种不同的主菜供孩子选择、;而"咬咬菜单
"则是以有益牙齿的食品原料为主,让习惯柔软食物的孩子练习咀嚼;每个月还有"生日午餐",当月寿星可以享有特制的甜点,在午餐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庆祝生日。学校还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生鲜蔬菜,体验从种植到摘下来清洗与烹煮的全过程。
营养午餐毕竟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改善家庭的饮食,校方还举办"营养午餐试吃会",让父母通过品尝,了解食物常识,也学到健康均衡的食谱,以便回家做给孩子吃。
澳洲幼儿生活随感之一: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我最初到澳洲时,有很多不适应,由于我来这里要做幼儿教育,要办幼儿园,我就在很多时候来关注孩子,关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我不禁大吃一惊,如果用中国的家长育儿观念来衡量,这些家长简直就是对幼儿漠不关心,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没有“爱心”,但是这里所有的家长都这样,我很是为孩子们感到委屈,为什么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呢?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的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再观察。
那天我和女儿在公园散步,看到有几个孩子在玩耍,就停下脚步,澳洲的孩子合作能力很好的,大家能商量着玩,如果你想加入正在玩着的游戏中,要很有礼貌的请求,得到允许了才能参加,如果得到的是ON,那你就不能生硬的进入。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也是人做事的原则。
正当我想得入迷时,听到很强烈的争论声,就见一个小男孩很气氛的样子,由于我存在语言障碍,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争执,好像要打架的样子,我很紧张,并四处寻找他们的父母,只见不远处有几个老外在哈哈大笑悠闲的聊着天,就像没有发生什么事,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但我相信他们肯定听到这里的争吵了。这时女儿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没有事的,在澳洲这样的事经常发生,父母是不会管的,他们认为这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自己来处理。也怪,过了一会那边的争吵也平息了,我再看这群孩子,已经很和谐高兴的玩了起来。原来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噢,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中国一直喊得最响的是:给孩子留下成长的空间----给孩子自己做事的空间、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可是外国人从来没说,但他们却在做了。中国的家长替孩子做的太多了,是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我永远记住了:那是孩子他们自己的事!
“美国人教子法则”值得借鉴
美国人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一起来学学他们的“教子法则”吧。
●希望法则:即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
【评】:孩子就是未来,就是希望。当然要让孩子看到希望。但我们在平时是否有意无意让孩子失去希望。当孩子的成绩不好时,我们有没有对孩子施以粗暴的打骂行为?我们又没有对进行"心灵施暴",给孩子冷言冷语?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评】:这做得到吗?在某个问题上,孩子冒犯了我们的尊严,我们是与之讲道理,还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压孩子?我们是不是经常想把孩子压下去,让孩子无条件服从你,以满足你作为家长的自尊心?
●管理法则:就是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评】:管非强制,要管而有放。我们掌握"管"的原则了吗?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评】:我们都知道,健康家庭环境对教育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孩子需要在健康家庭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的家庭是健康的吗?
●声言法则:指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评】: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高度为孩子想问题?我们学会了吗?更多的时候,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高度去为孩子"想当然",这孩子岂能高兴!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评】:最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他们也是个大写的人。理当尊重他们。而尊重的最高境界是理解。孩子的心思难猜,如果猜不透,先尊重了再说。
●后果法则:就是要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评】:后果自负,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当然仅靠说教是不够的,让孩子吃吃苦头,还是必要的,这样容易使孩子长记性。
●结构法则:教会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评】: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多大的作用。而这一点被我们绝大多数所忽视。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评】: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这是孩子的呼声。让孩子拥有隐私,这是现代孩子的起码要求。我们给了他们了吗?我们不要以崇高的名义剥夺他们的自己空间。不客什么理由,孩子都是不喜欢的。
●四W法则: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是跟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评】:这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显得尤其重要。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是巨大的。
【评】:宽以待自,严以待孩子,怎么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言传身教这道理谁都懂,而做起来很难。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还是该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国外从小培养儿童理财理念
有一句话叫做“投资致富胜过勤劳致富”。东亚银行理财师介绍说,儿童财商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教育方式上,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故事性,从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感性方面入手,引导儿童亲身体验、观察和认识金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各种作用,唤起儿童的好奇心以激发他们对理财的兴趣和热情,以小见大、由浅及深。同时也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尝试,让他们在家庭财务中拥有自己的角色,逐步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儿童的理财能力可以以如何打理压岁钱和零用钱为切入点,逐步在实践中扩充理财知识。
英国:1/3儿童有银行账户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
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搞清楚硬币和纸币的区别,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更重视智慧与责任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据介绍,他们并没有明确地按年龄段划分为小孩子专门开设的理财课程,但是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基本原则是要遵循的:
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教授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美国:号召孩子从幼儿园学储蓄
美国儿童的理财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同时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由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参加了一项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
美国儿童理财教育最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理财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以及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在美国,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另外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或者捐赠,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剩余物品全部捐给慈善机构。此外,许多学校都在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鼓励学生研究证券市场、投资理财、信贷业务,其中捐赠免税的理论也在课程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