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优质3篇)

时间:2017-08-08 03:41: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篇一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能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自律能力。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采取一定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模仿身边的大人和同伴的行为举止,因此,家长和教育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自己就要先做到。例如,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养成整理玩具的习惯,我们自己就要经常整理自己的物品,给幼儿树立榜样。

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设定规则和限制,引导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例如,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让他们知道每天的起床时间、就餐时间、休息时间等,让他们自己按照时间表行动。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当幼儿按时完成作业或者整理好房间时,我们可以给予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良好行为的价值。

此外,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参与社区清洁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幼儿担任一些小职务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担任班级的小班长,让他们负责一些小事情,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综上所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树立正确的榜样、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责任心,以及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篇二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能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自律能力。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幼儿最初接触世界的地方,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开放、坦诚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家长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教育幼儿遵守家规家训,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和制度,引导幼儿自觉地管理自己的行为。例如,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安排,让他们自己按照计划行动。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几个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进行团队游戏,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幼儿承担一些小责任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担任班级的小组长,让他们负责一些小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综上所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注重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篇三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

  一、重班级常规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育人环境好比一片沃土,会使幼儿在这片营养丰富的土地上健康成长。“嫩枝易变也易直”,说明幼儿的可塑性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普遍存在自我服务意识差、自私、集体观念差,缺乏谦让、互助精神等现象。为此,要培养班级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先抓好班级常规,营造一种文明、礼仪、好学的班级氛围,使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的日常行为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逐渐把全体幼儿的行为统一到一个标准上。例如,规定班级幼儿在校内必须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幼儿不讲粗话、脏话的习惯;要求幼儿见到垃圾随手捡到垃圾桶里,培养幼儿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要求幼儿集中活动时要安静,从小养成社会公德意识;要求幼儿进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培养幼儿从小有礼貌……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如果教师能实实在在地做好这些琐事,会使幼儿的行为习惯逐渐规范。其次,要抓好幼儿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幼儿有良好的行为表现,若没有经过长期训练就难养成习惯。抓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应着重突出两点:一是以活动为载体,针对班级幼儿的特点,事先制订训练计划,每个阶段训练的重点应各不相同。根据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周重点,可以在班级开展如“争当文明小天使”“每周之星”“文明伴我行”之类的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欲望。二是强调持之以恒。养成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长期抓,因为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例如,班里有一个男孩子,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缺乏,因此,身上有不少不良习惯,如爱撒谎、动不动就与人打架等。我针对他的不良习惯矫正不止一次,但收效不佳。我没有因此而放弃,采用谈心、跟踪等方法,对他的不良习惯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纠正,只要他有点滴的进步就鼓励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位男孩改掉许多不良习惯,连他邻居都夸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可见,幼儿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注重养成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树榜样形象,以教师规范带幼儿规范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模仿,因此,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做的自己绝不做,以教师规范的行为来影响幼儿,使之行为规范化。例如,我要求大班幼儿必须用普通话与老师、小朋友交谈,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都是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有一次我用方言与配班老师交谈,幼儿马上效仿也使用方言交谈。可见,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率先垂范

,严以律己,如此幼儿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请幼儿帮忙时,我会说:“谢谢!”在我的影响下,班级小朋友之间自然形成了借东西说声“谢谢”,不小心撞到小朋友说声“对不起”等礼貌行为。可见,教师的一些生活习惯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示范,尽最大的努力给幼儿做出表率,做幼儿的楷模。幼儿便会从教师的良好习惯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整合教育资源,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班级只是幼儿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得借助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来催生。幼儿园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大环境,如在幼儿园门口设立“文明小礼仪”,带动全园幼儿入园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楼梯、走廊、通道等处创设反映良好行为习惯内容的环境。同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增强家校联系的密度,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成功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来让家长增强认识,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同时也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经验。还可以根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及时整理家长反馈的信息,并针对幼儿在家的表现,建立特殊生跟踪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到附近社区参观,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以及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行为,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教育的横向一致性。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前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他们增长知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基础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只有这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凸显成效。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策略(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