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儿童配画》 篇一
标题: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配画教学
导语: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配画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配画教学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儿童的配画能力,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运用各种元素进行创作。
3.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在配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 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的介绍与感知训练。
2. 配画技法的教学,包括画面构图、配色、细节处理等。
3. 给予儿童自由创作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配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配画作品,引起儿童对配画的兴趣,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介绍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进行感知训练。
3. 实践:让儿童用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进行简单的配画练习,如画一个简单的风景、动物等。
4. 教学示范:老师进行一次完整的配画示范,让儿童了解如何合理地运用各种元素进行创作。
5. 自由创作:给予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通过配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6. 展示与评价:让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儿童在感知训练和配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儿童在自由创作中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能力,以及作品的创意和美感。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儿童参加绘画比赛、艺术展览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2. 引导儿童运用配画技巧进行创作,如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对比、线条的粗细强调重点等,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结语:通过配画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配画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希望本教案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并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小学美术教案《儿童配画》 篇二
标题:儿童配画教学中的评价与引导
导语:在儿童配画教学中,评价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创造。本篇将介绍儿童配画教学中的评价与引导方法。
一、评价方法
1. 观察评价:观察儿童在配画过程中的动作、表情、思考等,评价他们的专注度、思维敏捷度等。
2. 作品评价:评价儿童的配画作品,包括构图合理性、色彩搭配、表现力等方面。
3. 自我评价:鼓励儿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二、评价内容
1. 创意与想象力:评价儿童的作品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力。
2. 技法运用:评价儿童在配画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法的能力,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表现等。
3. 表现力:评价儿童作品的表现力,包括对情感、主题等的表达能力。
4. 美感:评价儿童作品的美感,包括色彩搭配的和谐性、形状的美感等。
三、引导方法
1. 肯定与赞扬:在评价中要注重肯定儿童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创作和进步。
2. 提问与引导: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作品,帮助他们找到改进的方向。
3. 分享与交流: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给予建议:在评价中给予儿童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改进作品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引导内容
1. 创作主题与思路:引导儿童确定创作主题和思路,帮助他们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想法和情感。
2. 技法运用与实践:引导儿童学习和运用各种配画技法,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表现力。
3. 观察与感知: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感知色彩、形状、线条等要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4. 创意与表达:引导儿童发挥想象力,通过配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结语:在儿童配画教学中,评价和引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过适当的评价和引导,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希望本篇内容能够对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启发,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教案《儿童配画》 篇三
教材分析
儿歌,以其特有的节奏、韵律,向小读者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儿歌配画正是利用儿歌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把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儿歌那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体验,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儿歌配画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形象的基本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指导造型、运用儿歌中的情景充实表现内容的目的。
参考教材
课业类别: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的:
1.加深学生对美术与文学艺术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
2.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儿歌配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从儿歌中提炼出可视可塑的艺术形象;画面主体形象与儿歌中心内容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收集优秀少儿绘画作品及与之相对应的优秀儿歌。
学具准备: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儿、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观察学生情绪,检查学习准备情况,稳定课堂学习秩序。
二、导入新课
教师选择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儿歌(或课本中的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音配乐带导入新课的工作。)
三、讲授新课
1.分析儿歌内容。
①作品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你们在作品中看到了些什么?
③作品中的人(物)与景,反映的时间、季节有哪些特征?
2.赏析图例。
①出示范图,提问:这位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的?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②画中的形象与儿歌中所说的相吻合吗?
(引导学生把自己感觉到的文学形象与画中的形象进行对照,说出大致相同的地方。)
③为什么有的地方与你设想的不一样呢?
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方法,对儿歌中形象的想象不同,所以每个人根据儿歌所画出的画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与儿歌的内容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幅儿歌配画就是成功的。
3.欣赏几幅同龄人的作品。
①《小记者》小作者紧扣主题,把小记者在初春时忙碌的情形表现出来,既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课余生活,又把春天的气息浓缩于画面之中,给观者带来了一片喜洋洋的气氛。
②《彩伞》生活中用于遮挡烈日和雨水的花伞,成了小朋友与父母密切联系的纽带。小作者抓住“我撑彩伞接妈妈”一句,用生动的形象和特定的雨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儿歌的全部内容。
③《雪花姑娘》小作者在仔细分析和理解儿歌作品的'基础上,展开了自己丰富的联想。画中温柔美丽的雪花姑娘与儿歌主题相互呼应,画中小朋友的活动与空中的雪花姑娘相互映衬,显出一派生动活泼的欢乐场面。
④《大公鸡》人们常见的公鸡在这幅画中,被装扮得分外独特。这不能不使我们由衷地佩服小作者大胆的创造力和丰富的联想力。你们看看画中的大公鸡,再读读歌中的那只公鸡,小作者表达得多么生动、多么贴切,似乎他的每一笔,都合着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4.儿歌配画的方法和步骤。
从上述五幅作品可以看出,要根据儿歌的内容画好一幅好画,就必须做到:
①仔细分析作品的内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
②用铅笔画出儿歌中的形象与场景(注意与儿歌中所说的要有一致性。
③在不偏离儿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联想结果。
④选择适合于反映儿歌内容的色彩,说明时间或气候条件。
教师可结合提问、讲解、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配画过程。
5.色彩与画面和儿歌的关系。
①能反映儿
歌的季节特征或天气情况。
②有助于突出主体形象,渲染画面气氛。
③具有美化画面的作用。
6.着色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①冬季清晨:多用蓝色、紫色作主调(即大块色,配以少量的对比色,以拉开空间层次的距离)。
②夏季晴天:多用暖色(红、橙色)作大面积色,其他小面积色块与大色块在协调中进行对比。
一般情况下,先涂大色块,再涂小色块,主体形象色彩鲜明,与背景反差较大,背景色的选用以邻近色为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把自己所选择的儿歌内容画出来。要求能反映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构图饱满,主次分明,色彩协调。
辅导要点:
①找出儿歌中形象最鲜明的句子。
②添画场景。(与原作的意境大致相同,能较好地起到衬托主体形象的作用。)
③调整宾主关系。
④选择主色(针对儿歌中的色彩基调进行选择)。
⑤其他形象的色彩(依据儿歌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
⑥补充细节,整理画面。
五、小结
讲评优秀作业,请学生谈自己的创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