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2-08-06 03:37: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一

【标题】:《走进古诗词的世界》

【导入】: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感受古诗词的美,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

1.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词

3. 欣赏其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 老师提问:“你们平时听过或读过什么古诗词吗?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习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 老师给出古诗词的定义,并解释其基本特点,如字数少、意境深远、用词精炼等。

-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特点。

3. 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词(15分钟)

- 老师给学生朗读《静夜思》这首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意思。

- 学生跟读《静夜思》,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受。

- 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展示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欣赏其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20分钟)

- 老师给学生展示其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如《登鹳雀楼》、《滕王阁序》等。

- 学生欣赏这些古诗词作品,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受。

-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这些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古诗词的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 老师鼓励学生多读、多欣赏古诗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板书设计】:

- 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 《静夜思》

- 其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特点,欣赏了《静夜思》和其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学生通过跟读和分享,更好地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感受,并培养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科普知识的乐趣》

【导入】: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

1. 科普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2. 学习《南极洲》这篇科普文章

3. 探索其他有趣的科普知识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趣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 老师提问:“你们对科普知识有什么了解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学习科普知识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

- 老师给出科普知识的定义,并解释其基本作用,如拓宽知识面、培养科学思维等。

-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普知识的作用。

3. 学习《南极洲》这篇科普文章(15分钟)

- 老师给学生朗读《南极洲》这篇科普文章,并解释其中的科学知识。

- 学生跟读《南极洲》,并尝试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和趣味。

- 学生分组朗读《南极洲》,展示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索其他有趣的科普知识(20分钟)

- 老师给学生展示其他有趣的科普知识,如恐龙、太阳系等。

- 学生探索这些科普知识,并尝试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和趣味。

-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这些科普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乐趣。

- 老师鼓励学生多了解、多探索科普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板书设计】:

- 科普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 《南极洲》

- 其他有趣的科普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了《南极洲》这篇科普文章,并探索了其他有趣的科普知识。学生通过跟读和分享,更好地理解了科普知识的科学知识和趣味,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篇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四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词语和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3.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4.继续练习钢笔和毛笔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读书做记号。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

  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赞美语。

  教学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读书时作记号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学习

  2.积累名人名言,体会名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处处留心

  1. 读题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内容,明确对应的记号

  3. 你怎样将这些记号记下来,(学生讲自己的.方法)

  预习15课,尝试用记号做批注

  学生读名人名言,指生读,记下来

  思考:两则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运用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理解意思

  2.认识歇后语,训练口头表达的能力

  3.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练习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