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 篇一:探究唐婉之爱情观
引言:
《长恨歌》是一首唐代长恨歌,以女主角唐婉的视角来叙述她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婉之爱情观,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婉的背景和情感变化,理解她的爱情观;
2.分析唐婉的爱情观对她的人生选择产生的影响;
3.探索诗歌中所反映的唐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唐婉的爱情观并与现实生活做对比;
2.分析唐婉爱情观对她的人生选择的影响;
3.思考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唐婉的背景和情感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唐婉爱情观的思考。
2.阅读:带领学生逐段阅读《长恨歌》,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唐婉的爱情观。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婉的爱情观对她的人生选择产生的影响,并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长恨歌》中所反映的唐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思考这些因素对唐婉的爱情观产生的影响。
5.思考:让学生思考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影响是否存在于现代社会,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
1.图片展示;
2.小组讨论;
3.课堂讲解;
4.学生发言。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对唐婉爱情观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唐婉人生选择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分析能力;
3.评价学生对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影响的思考深度。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以唐婉的视角写一篇信,表达她对唐玄宗的爱情观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2.让学生以现代女性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唐婉的爱情观,思考其对她的人生选择的影响,并探究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影响。同时,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 篇二:审视女性形象与社会制约
引言:
《长恨歌》是一首唐代长恨歌,通过女主角唐婉的视角,描绘了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审视女性形象在古代社会中的制约与束缚,探讨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唐婉作为女性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束缚;
2.分析唐婉作为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制约;
3.思考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唐婉作为女性的地位和束缚;
2.分析唐婉作为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制约;
3.思考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唐婉的形象和唐代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束缚的思考。
2.阅读:带领学生逐段阅读《长恨歌》,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唐婉作为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制约。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唐婉作为女性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并与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进行对比。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反映的女性形象在当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思考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5.思考: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
1.图片展示;
2.小组讨论;
3.课堂讲解;
4.学生发言。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对唐婉作为女性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对唐婉所面临的社会制约的分析能力;
3.评价学生对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思考深度。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以唐婉的视角写一篇信,表达她对自己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束缚的感受;
2.让学生以现代女性的角度,写一篇文章探讨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唐婉作为女性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束缚,并思考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 篇三
人教版高二课文《长恨歌》教案
导语:《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美读美赏,感受白诗语言声韵流转自然,抑扬起伏之美。
落实单元目标,讨论诗歌的主旨。
了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白诗多么通俗易懂,也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家喻户晓。一千多年过去了,它们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和动人的魅力。《长恨歌》取材于唐明皇李隆基和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李杨爱情佳话是那个梦幻时代的梦幻传奇,它既是无数文人墨客抒情的对象,也是历代市井小民八卦的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在盛世大唐上演的一部收视率极高的偶像剧。
二、吟咏诗韵
这首诗太美了,我把它雪藏到了今天,就是想和同学们美美地欣赏一下。下面
我和后羿同学合作诵读这首诗。读《长恨歌》不可无音乐,因为李杨二人均是优秀的音乐家,堪称知音。正好我们班有古典音乐方面的人才,有请戴舒淇和揭清宜伴奏。三、赏析品味
(一)解读白居易笔下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人物形象
(因为这是选修课,而且本诗是单元赏析示例,文本的辅助资料很多,所以字词请大家自学,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
1.李杨二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白居易是怎样刻画的。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和段落。
①唐玄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重色误国
◆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入梦--(痴情专一)
②杨贵妃
◆天生丽质难自弃……可怜光彩生门户--(天生丽质、备受恩宠)
◆闻道汉家天子使……夜半无人私语时--(忠贞专一)
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诗进行赏析品味,说说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绘其神韵,突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顶真,音韵和谐,婉转动人)
◆黄埃散漫风萧索……旌旗无光日色薄。(以哀景衬哀情,写出了李悲痛、凄凉的心情)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青山碧水之永恒和圣主恩宠之短暂、誓言之苍白)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触景伤情,勾起痛苦的回忆)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物是人非,痛彻心扉)
◆归来池苑皆依旧……芙蓉如面柳如眉……(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互文,写季节更替,时间漫长,相思无限)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失去了美人,也失去了江山,以寂寥之景衬寂寥的心情)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勾起对往日欢娱的回忆,想象杨若在将会怎样)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魂魄不曾来入梦(漫漫长夜,孤灯相伴,相思无尽,晚景凄苦。梦中亦不能相见,令人绝望。)
◆闻道汉家天子使……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三个连贯动作,写震惊、激动,表现了内心的焦急和迫切)
◆风吹仙袂飘飖举……梨花一枝春带雨。(绝美的形象,写酸楚、凄苦、委屈、感激)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恩爱短暂,相思寂寞永恒)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死生异处,天人相隔)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不忘旧情,矢志不渝)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赋予神话、浪漫色彩)
总结写法
昔乐衬今悲,昔盛衬今衰。诗中唐玄宗晚境的描写是非常动人的一笔。诗人将玄宗凄苦的心境刻画地细致入微,相思之情痛彻心扉,侵入骨髓,这不仅是对杨玉环的思念,也是对往日富贵荣华、帝王之尊生活的怀念,更是对昔日盛世王朝的追忆。
4.总结李杨形象
重色误国 天生丽质
痴情专一 备受恩宠
唐明皇 仪范伟力 杨贵妃 一荣俱荣
多才多艺 史载 忠贞专一
治国明君 能歌善舞
◆《旧唐书》记载唐玄宗:“仪范伟力,有非常之表。”
唐玄宗精通文学(是《唐诗三百首》中唯一入选的帝王)、音律(改编婆罗门舞曲,融入民族元素《霓裳羽衣曲》)、羯鼓(头若青峰,手若雨点)、马球(大败外族球队)。
(二)剖析若干矛盾
1.李帝王的身份使他拥有专宠的权力,专宠又使他失去帝王的身份。
杨绝世美貌使她备受恩宠,受宠又使她失去全部,包括美貌。
2.李杨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他们是悲剧的制造者。(因)
安史之乱使李杨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成为悲剧的承受者。(果)
3.李本身充满矛盾,我们对他的感情也充满矛盾。我们既仰慕他壮丽的事业,又惋惜他悲凉的结局;既羡慕他浪漫的爱情,又同情他不幸的遭遇;既欣赏他的旷世才华、真率痴情,又责怨他纵情声色,忘了君王的责任,以致误国误民。
四、解读“长恨”,理解主旨。
恨:遗憾、不满意,亦有“悔”之意。
本单元的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此诗“恨”的内涵。
恨玄宗当年夺爱
恨玄宗在马嵬没有保护她
杨之恨 恨命运无常,眷顾她又抛弃她
恨当初沉湎欢乐,未作远虑,不知后患
恨甜蜜的爱情太短暂
恨不能和杨厮守终生
恨自己不能保护杨
李之恨 恨昔日纵情欢乐,忘却责任,误国害己
恨自己帝王身份
恨李杨荒淫无度,自酿苦果(讽喻说)
白之恨 恨李杨浪漫爱情夭折,留下无尽相思遗恨(同情说)
恨自己不幸的爱情遭遇(自伤说)
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诗分为感伤、讽喻、闲适、杂律四类,白居易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而非“讽喻”,这也许能反映诗人写作时的情感倾向,白居易将他视作普通人、真实的人,所以对他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充满了悲悯情怀。
五、结语
1.齐读“临别殷勤重寄词”至结尾。
2.这段真挚的告白、炽热的誓言是对人对多情天子寂寞心灵的慰藉,也是白居易对自己理想爱情的诠释,更表达了人们对李杨爱情的深沉思考,对瑰丽大唐盛世没落、繁华不再的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