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主题: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是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需要重点讲解整数的正负加法与减法规则;
3. 需要重点训练学生进行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教学难点是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需要解决学生对于整数的正负加法与减法规则的理解困难;
3. 需要解决学生对于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困难。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相关内容;
2. 教师准备教具:整数计数器、整数棋盘等;
3.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和相关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整数计数器和整数棋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正数和负数的特点。
Step 2 教学整数的加法规则
1. 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整数的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和正数加负数的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掌握整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Step 3 教学整数的减法规则
1. 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整数的正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和正数减负数的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掌握整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Step 4 综合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教具和示例,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了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与教师的互动,逐渐掌握了整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整数的正负加法与减法规则理解困难,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主题:小数的认识与应用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 教学重点是小数的认识与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需要重点讲解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数的意义;
3. 需要重点训练学生进行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2. 需要解决学生对于小数点位置和小数位数的理解困难;
3. 需要解决学生对于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困难。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相关内容;
2. 教师准备教具:小数计数器、小数棋盘等;
3.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和相关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
通过展示小数计数器和小数棋盘等教具,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讨论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位数的意义。
Step 2 教学小数的加法规则
1. 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小数的加法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方法。
Step 3 教学小数的减法规则
1. 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小数的减法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方法。
Step 4 综合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教具和示例,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讲解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规则。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与教师的互动,逐渐掌握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小数点位置和小数位数的理解困难,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巩固和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 67×2.09 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
小组分享自学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小数乘小数与前面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xx),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xx)。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xx)。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xx)X(xx),所以,三角形的面积=(xx)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二、 新知学习: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 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
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三、巩固练习:
1、书P118第2题是让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书P118第3题向学生介绍图书的“身份证”——国际标准书号。
3、独立完成书P119第4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