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精彩3篇】

时间:2011-02-05 08:2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篇一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的挑战。为此,我设计了一堂以“5的加法”为主题的数学教案,通过创设情境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算和口算。

教学准备:

1.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了5个小球;

2. 教师准备了一张绘有5个小球的图片;

3. 教师准备了一些用于实践操作的加法题目。

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绘有5个小球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魔法小球,每个小球都有魔法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加法运算。让学生想象,如果我们有两个魔法小球,我们可以用它们做什么?

2. 实践操作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5个小球,并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目:“2个小球加上3个小球等于几个小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两个小球和三个小球放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几个小球,然后回答问题:“2个小球加上3个小球等于5个小球。”

3. 图形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将实践操作的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即在绘有5个小球的图片上,将2个小球和3个小球分别画出来,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几个小球。

4. 反思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并帮助他们总结出加法运算的规则:“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得到一个总数。”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果有其他数量的小球要相加,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吗?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同时,通过反思讨论,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篇二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案,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了一堂以“5的加法”为主题的数学教案,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一些用于游戏和竞赛的加法题目;

2. 教师准备了一些小球或棋子作为游戏的道具;

3. 教师准备了一些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 游戏介绍

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个关于魔法小球的游戏,每个小球都有魔法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定数量的小球作为道具,通过游戏来进行加法竞赛。

2. 游戏规则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定数量的小球作为道具。然后,教师向每个小组出题,小组成员合作解答,并用小球进行计算。第一个完成计算并将正确结果用小球表示出来的小组获得奖励。

3. 竞赛加分

为了增加竞赛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加分规则,例如,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额外的小球,或者进行连续回答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

4. 反思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并帮助他们总结出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技巧。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游戏和竞赛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运算,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反思讨论,学生也能够总结出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篇三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

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2、复习5的组成,并知道4 1、3 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习5的组成。

  (二)学习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_1=5 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_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_1=5和1_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再数一数,黑板上一共记录了几道算式。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