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2-09-07 07:49: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武传》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苏武传》教案之背景介绍与教学目标

引言:《苏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历史故事,讲述了苏武为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而忍辱负重的故事。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苏武传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教学背景介绍

1.1 教材背景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名篇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该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既有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又有紧凑有力的故事结构,适合作为中小学的教学材料。

1.2 学生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学生,通过本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苏武传》,学生能够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2.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苏武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苏武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品质。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3.1 教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苏武传》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3.2 教学重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苏武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4.1 教学方法

本教案将采用讲授、讨论、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2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课堂小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苏武传》教学内容。

2) 讲授:讲述《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

3) 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加深对《苏武传》的理解和鉴赏。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苏武传》的理解和思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苏武传》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

5.1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作业

布置与《苏武传》相关的阅读作业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并热爱《苏武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苏武传》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苏武传》教案之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资源

引言:《苏武传》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这一经典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一、教学活动设计

1.1 活动一:剧场演出

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剧场演出,让学生通过扮演苏武等角色,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活动二:文学鉴赏

组织学生进行《苏武传》的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活动三:讨论与辩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就苏武的忍辱负重和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资源

2.1 图书资源

提供相关图书资源,如《苏武传》的故事书籍、名家讲解等,供学生参考阅读和学习。

2.2 多媒体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苏武传》相关的影视作品、动画片或音频,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3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苏武传》相关的资料和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故事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苏武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资源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武传》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

  (一)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

  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

  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判断)

  5、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

  6、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

  9、为降虏于蛮夷。(介宾后置)

  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

  11、引佩刀自刺。(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

  其一人夜亡(名作状)

  宜皆降之(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1、名词。

  (1)数目,数量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六艺之一。算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规律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4)定数、命运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数词。几、几个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

  3、动词

  (1)shu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shu列举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4、形容词。Cu密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5、副词。Shuo屡次

  当

  1、动词。

  (1)相当于,与—————相称。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2)挡住,阻挡。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

  (3)占有,把着。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掌握,主持,执掌。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5)判处(某种刑、罪),处以相当的刑罚。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

  (6)抵抗,抵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7)担任,充当。

  臣闻圣贤之君,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

  (8)承受,承担。

  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

  (9)当做,代替。

  安步以当车。

  (10)抵,顶。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1)适当,符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介词

  (1)表处所。对着,面对。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慌。

  (2)表时间。值,在,正当。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副词

  (1)表助动。应当,应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2)表必然。必定,一定。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3)表时间的未来。将。将要。

  今当原理,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连词。相当于“倘”,如果,假若。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译为“授……官职”。如: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臣相兼枢密使。

  (举、辟、授)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迁生、迁授、迁叙

  (调、徙、转、改、放、出)

  降级:迁削、迁谪、左迁。

  平级转调:转迁、迁官、迁调。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黜。与“罢、免、夺”就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苏武传》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借助工具书读懂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背景

  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

  二、课堂教学:

  1、学生简介背景:

  教师掌握: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3、生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自己不懂的内容。

  5、合作讨论

  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

  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苏武传》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3、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对比中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2、预习课文,大致疏通文意二。

  课堂教学:

  1、学生简介背景:教师掌握: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却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苏武传》集中叙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间的事迹,热烈颂扬了他在敌人面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饥寒压不倒,私情无所动的浩然正气,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2、作者介绍: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3、生读课文,标注重点实词虚词。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自己不懂的内容。

  5、合作讨论班固是怎样用对照、映衬的手法塑造主人公形象的?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6、以班级为单位,交流补充。

  四、布置作业:赏析《苏武传》中的人物形象。

《苏武传》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 ) 且( )鞮( )侯 单( )于 缑( )王 昆( )邪( )浞( ) 野( ) 侯 阏( ) 氏( ) 左伊秩訾( ) 旃( ) 羝( ) 去( ) 辇( ) 雍( ) 棫( )阳宫 斧钺( ) 汤镬( )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 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 、 、 和 。

  班固,东汉著名的 、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 。班固又是东汉最著名的的辞赋家, 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资料)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5.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师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 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 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课后作业;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苏武传》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