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2-01-06 03:43: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一

标题: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国家的组成和分布;

3. 了解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教学重点:

1. 国家的定义和特点;

2. 国家的组成和分布。

教学难点:

1. 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教师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政治是研究国家和政府的学问。

二、呈现(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国家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国家是指一个具有确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权的有机统一体。

2. 分析国家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特点,如独立性、统一性、合法性等。

三、讲解(20分钟)

1. 分析国家的组成和分布,介绍国家由领土、人口和政权组成,不同国家的领土和人口规模不同。

2.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了解不同国家的分布情况。

四、练习(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国家的组成和分布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巩固对国家组成和分布的理解。

五、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活动,总结国家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国家的组成和分布。

六、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二

标题:国家的政权和政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政权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政府的定义、职能和组成。

教学重点:

1. 政权的定义和特点;

2. 政府的定义、职能和组成。

教学难点:

1. 政府的职能和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国家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和政府的关系。

二、呈现(15分钟)

1. 展示政权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政权是指一定领土范围内最高掌握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

2. 分析政权的特点,如权力性、专断性、普遍性等。

三、讲解(20分钟)

1. 讲解政府的定义和职能,引导学生了解政府是指负责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机构。

2. 介绍政府的组成,如国家元首、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四、练习(15分钟)

1. 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政府的运作过程,体验政府的职能和组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政府的职能和组成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活动,总结政权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政府的定义、职能和组成。

六、拓展(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政府的职能和组成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什么作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论述政府的职能和组成对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政治是一门初一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年八个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初一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政治思想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思想政治内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有困难,虽然内容也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品德,内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认识的性格,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中学生,怎样对待友情,增强自己的交际能力等,教材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这是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势.

  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内容教育学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图表。为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培育学生主动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教会学生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问题,形成愉快教学和愉快学习,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思想政治对我们的生活有意义.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初一政治教学计划下册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评讲上期期末试卷和上新课前言

  第二周:第一课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三周: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第一课复习、检测

  第四周: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第五周:第二课、第三框(唱响自信的歌)

  第六周:第二课复习、检测。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第七周: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第三课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第八周: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死)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第九周:第四课复习、检测。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

  第十周:第五课第二节(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

  第十一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二周:第六课第二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十三周:第七课第一节(走进法律)第七课第二节(法不可违)

  第十四周:第七课第三节(防患于未然)第七课复习、考试

  第十五周:第八课第一节(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第二节(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十六周:第八课复习、检测

  第十七周:总复习

  第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五、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涌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政治用语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政治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政治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强实践教学

  政治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教学可以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1、每节课课前5分钟“时事播报”,培养学生关注政治、国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事实述评的素养。

  2、在对案例、故事的分析中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评价方案,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力求规范,声音洪亮。

  5、在教学阶段的考核中,培养学生的析题、答题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用专业术语答题。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感受;树立正确的友情观,学会主动交友。

  2.能力目标:区分“损友”和“益友”,学会辨别和分析交友方面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有选择地交朋友。

  3.知识目标:体会真挚的友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友情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难点: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正确区分“损友”和“益友”。

  【学情分析】

  进入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拓宽,中学生普遍有强烈的交往需要,迫切需要找到知心朋友,以倾诉内心的困惑,交流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希望自己能被别人接受;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时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友情,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人受人欢迎”等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地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对青少年友谊观的形成以及青春期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比较法、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一)轻松一刻(说说、唱唱)——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感悟友情

  引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尤其不能少了和朋友的交往。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可以使人欣慰,使人奋发,使人向前。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1.请学生列举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文艺作品的名称,看谁知道得最多

  2.请一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为大家演唱自己所喜爱的以“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歌曲(或者播放有关“朋友”或“友情”为主题的音乐,如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等),并请同学们欣赏并一起来演唱。

  3.思考并交流:

  (1)在歌曲播放和演唱的过程中,请问你对其中哪个画面或哪句歌词印象最深?为什么?

  (2)你认为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学生发言:3一4人)

  (二)真情告白:我的交友故事——联系实际,体验感悟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编织友情,都有过这种情感的丰富体验。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最愉快的交往、最难忘的朋友,或者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一次来自朋友的善意劝说或告诫,使你至今难以忘怀)。

  活动过程:

  第一步:小组交流。学生6~8人一组围坐,先组内交流自己的交友故事或在交友方面最深的感受和此时新的感悟。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享体验。各组推荐或自荐一人为代表,用简练的语言谈自己交友的经历,或是有代表性、典型的事,并用概括的话说出自己对朋友和友情的感受。(问题提示:(1)自己为什么需要友情?(2)在学习上自己曾经得到知心朋友的哪些帮助?

  (3)知心朋友在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办?(4)在自己取得成功时,希望知心朋友怎么做?(5)知心朋友对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帮助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如:①我感受到交朋友应该真诚,不能虚情假意,否则不会做长久的朋友;②我感到朋友越多越好,人生路上不寂寞;③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有好朋友;④我希望自己能结交很多朋友;⑤患难见真情,难得是挚友;⑥多一份友情多一条路。

  学生活动评价指导:主要运用他评方式,即教师通过观察、旁听l『解各组成员参与交流的情况以及态度如何等,进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想象,自由发言。(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种需要,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都是和友情相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在变化,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情绪会变得孤僻,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请他接下去宣读,轮流进行。

  二、慧眼识人,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透视学生交友的现状,认识交友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情节:小明放学后,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高个子青年解围。小明感激不尽,视其为恩人,并交为朋友。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还学会了抽烟、喝酒。小明受到了欺负,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有一天,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让小明帮助藏起来,.小明帮助藏了起来。案发后,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不会“帮”你,反而会“损”你、“害”你。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因此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归纳结交良友的若干准则,并做简单解释。如:

  1.志同道合,共同奋斗——这是结识朋友的基础。

  2.坦诚相待,推心置腹——这是结识朋友的标准。

  3.彼此勉励,荣辱与共——这是结识朋友的目的。

  4.讲求原则,广交益友——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

  5.相互尊重,淡泊名利——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

  6.心系他人,设身处地——与他人相处,凡事替换一下“位置”。

  7.平易近人,宽容大度——适当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甚至怨恨的溶液。

  8.忠于友情,讲究信誉——诚实守信是我们选择、结识朋友的标准之一。(也可以按照教材进行归纳)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益友分为三类:

  益者三友——

  友直:正直的人(影响你的品行)。

  友谅:诚实守信的人(影响你的责任心)。

  友多闻:有学问的人(影响你对知识的兴趣)。

  这个标准是古人总结的。友情的建立是根据自己的“标尺”选择的结果,在选择朋友时要分清纯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前者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后者以各自的私利为出发点;前者以造福于社会为最高准绳,后者以满足彼此的私利为唯一准则;前者具有广泛性、原则性,后者却具有狭隘的排他性、不讲原则。

  交朋友,建立友情,要有自己的选择,要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交朋友时,要交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帮助可以是很多方面的:可以是品德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总之,就是能使自己上进。这样的朋友是应该多交的,我们把这种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益友。

  (四)乐交需要自己帮助的朋友

  温馨故事:快速阅读教材54页王小刚和李小勇的故事。

  讨论与交流:你身边是否有你需要的朋友?

  教师总结: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结交到对自己有帮助的益友,借助友谊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但交友不能只从自己的需要、利益出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和他们交朋友,在那里也可以开出友谊之花。

  结束语: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生活中充满友情。在你成功的时候,有人与你同欢乐;在你悲伤的时候,有人与你分担忧愁。生活在友情中,你会像一滴水溶人大海,一棵禾苗生长在沃土,拥有一种博大的力量。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31训练一

  【板书设计】

  生活需要友情(感悟友情,珍爱友情)

  与友同行 善交益友

  慧眼识人,慎重交友

  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注意事项】

  1.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鼓励每一个同学主动结合自己的交友实际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体验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交友故事和感受。教师的作用主要不是教给学生有关友情的道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往中、在交流中学会交友,在交流中感受友情,获得友情。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出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弓I导学生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按照“创设情景一感悟体验一引导探究一理性概括一思想升华”的途径,设置若干教学环节,重点放在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讨论上。

  2.小品剧结束后,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气氛。教师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待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3.如果时间不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不讲。如果讲解,也要注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争论的,不要绝对化。

  4.课前准备:

  师:

  (1)准备几首有关以“友谊、朋友”为主题的歌曲(磁带或者做好多媒体课件)。如周华健《朋友》,谭咏麟《朋友》,臧天朔《朋友》,童谣《找朋友》等。

  (2)准备一个因为友情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和一个因为缺乏友情而导致心理失调的故事。

  (3)准备马斯洛“需要金字塔”图(或课件)

  生:

  (1)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自己交友的小故事。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小故事。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五

  一、教材:

  1、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内在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又是第三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在内容设计上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第二环节:“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第三环节:“延伸生命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进一步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加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1)延伸生命的价值(教学难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看,延伸生命价值是珍爱生命的表现;从学生的学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深奥的话题“价值”一词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有限,要把一个永恒不变的深奥话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并化为自身实际行动,有一定的难度。

  (2)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教学重点)

  确定依据: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前两框的学习,到本课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延伸生命的价值;从学生方面看,他们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也容易导致其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独生子女的这种独尊心态会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不会与人友好相处。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教师将启思导学法、情境教学法有机结合,以活动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学法: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四大学法开展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直观演示法(2)情境体验法(3)列举法(4)合作探究法。通过以上教、学法,帮助学生架构“列举事例感知——协作分析探究——获得理论成果”的学习过程,从而更为深刻地领悟“珍爱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课程主题。

  三、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要求学生各自收集一位名人、一位平凡者是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感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激情:播放《印度洋海啸》视频剪辑

  目的: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热爱之情。

  活动一:感受生命的坚韧激发求生欲望

  1、讲述《矿难故事》

  设计目的:让学生明白“强烈的求生欲望,可以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设问:是什么使他们挑战了人的生理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强烈的求生欲望使脆弱的生命变得坚韧!

  2、求生知识大比拼。

  设计目的:使学生审视自我的求生欲望,了解求生知识,学会求生方法。

  假设情境,如:(1)如果自己所在的房屋起火了,你该怎么办等,由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适时点评、补充。

  活动二:回归生活尊重生命

  设计目的:让学生由紧急时刻,回归日常生活,学会尊重他人生命,与人友好相处。

  第一步:探讨:你生活中接触到了哪些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帮助离开了他们行吗

  第二步:播放《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导行)感受爱心的传递。

  活动四:讲生命故事写生命箴言

  设计目的: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感悟,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理解、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人生。本环节由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同《爱心奉献》的视频片断入手,将镜头定格20xx年衡阳衡州商厦特大火灾。通过学生讨论,感悟生命价值;初步了解生命的意义。

  第二步:列举自己熟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能够受到人们崇敬、怀念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有意义人生的渴慕。

  第三步:写出自己的生命感悟。引导学生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思考用精彩的语句、美丽的画卷、响亮的歌声或是平时搜集到的用来自勉的诗词、名言交流出来。老师及时做以小结。

  第四步: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通过四个步骤的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个看似陈旧的话题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真谛---向往有意义的人生”,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从“明理---导行---激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严密的逻辑思维,锻炼分析能力,同时也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用一首小诗,回顾全课,再次对学生“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导奉献之行”!

  ★板书设计略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深刻认识的适当的学习方法将会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创造出一片学习新天地。

  (二)知识与技能: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分为“学习的烦恼”、“经验共享”、“记忆法宝”、“我的学习方式我知道”、“互动时刻”、“实话实说”六个板块,其间以学生自主、合作活动交流为主,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重点和难点】通过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身边开始,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真情实感

  1.首先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多了多少新同学,让学生体会到每一名新同学都是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好帮手、好伙伴、好老师,他们能使自己在新的学习天地里愉快地成长。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学后,你们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认为最有个性的是哪一个?让学生充分交流,说说从开学到现在,自己在新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在新同学的帮助下有什么新收获。

  2.再让学生看看自己周围的环境有什么新变化,让学生充分交流,它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哪些启发,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师: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土都会触发我们的灵感,它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谁能举例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会有千言万语。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每个新生都是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很现实很有说服力的资源。由于生活阅历不同,个性不一,学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正面引导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班级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学校的环境也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它们有亲切感,因为这些“朋友”始终在伴随着自己成长。

  二、从心语开始,学生觉得实、悟得深,能心服口服

  师: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尽情说说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尽情说说自己对中学学习的看法,允许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只做一个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欣赏者。

  2.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每个学生一片阳光、一个笑脸,给每个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特别关注对学习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课程标准语)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头上。教师要有“在课程改革中,我与学生同成长”的理念,蹲下来看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第二课时)

  三、从比较开始,学生相互了解,结伴而行

  1.认真看教材14~17页,对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说说这种方式的优点。

  学生可能会在交流自己学习方式的活动中,发生争执,各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好。教师要正确引导,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判断某种方式好,某种方式不好,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各自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好比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大花园,愿各自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2.列出老师的优点,轻轻松松地学习。

  让学生列出曾给自己上过课的老师的优点,互相交流一下,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以便在老师教学优点的熏陶下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设计意图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让学生在感悟教材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在这里不去总结每个学生的特点,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自己,并能意识到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将给自己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初中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吧?老师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努力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开创初中学习的新天地。最后,祝愿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本框的学习发现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今后不断介绍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

七年级上册政治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