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中国娃》大班教案
适用年龄:大班(4-5岁)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中。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中国娃》的相关故事书籍和图片。
2.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3. 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和道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道具,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讨论和描述图片和道具的特点和用途。
2. 故事时间(10分钟):
读《中国娃》相关的故事书籍,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
3. 手工制作(2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如纸鹤、扇子等。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4. 游戏活动(15分钟):
制作一个简单的“中国传统文化大寻宝”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提示找到隐藏在教室中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具或图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5分钟):
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和体会。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元素,并通过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验中。同时,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更多的故事、游戏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中国娃》大班教案
适用年龄:大班(4-5岁)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和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一项小组任务,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元素和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中国娃》的相关故事书籍和图片。
2.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和道具。
3. 小组合作任务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和道具,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讨论和描述图片和道具的特点和用途。
2. 故事时间(10分钟):
读《中国娃》相关的故事书籍,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想象和思考。
3. 游戏活动(2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完成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小组任务,如制作灯笼、包饺子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观察和描述(15分钟):
给幼儿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元素和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你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5. 总结(5分钟):
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小组合作任务中的体会和收获,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元素,并通过合作任务和观察描述,参与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体验中。同时,通过合作任务和讨论,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通过更多的故事、游戏和观察描述等活动,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兴趣。
《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我们是聪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很有必要认识到这一点。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卫星发射、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多姿多采的人情风俗,会让幼儿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知道祖国的地大物博,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激起爱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环境创设】
1、在墙面上张贴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2、保留并增加“字宝宝乐园”的内容,让幼儿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
3、收集相关图片、实物,布置“祖国特产展”“民族服饰展”、“中国名胜摄影展”。
【家园共育】
1、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2、和孩子共同制作、品尝1―2种民族小吃和不同国家的食品,体验各民族、各国的饮食文化;
3、收集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或书籍,和孩子一起欣赏;
4、有条件的可带孩子去有特色的地方旅行或参观展览和,扩展孩子视野;
5、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民族大联欢”活动。
【区角活动】
1、在“阅读区”提供寓言故事书籍,供幼儿自主选择阅读;
2、在“探索区”提供“四大发明”的图片,提供指南针,供幼儿操作;
3、在“动手区”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制作民族服饰、制作相框;
4 、在“建筑区”提供积木、盒子、瓶子、沙土等材料,供幼儿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实施时间】
三周
【活动案例及反思】
活动一:我是中国小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肤色、外貌及饮食上的不同;
2、认识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地理位置。
活动准备: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几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肤色小朋友的图片
(1)引导幼儿找出中国小朋友
(2)比较中外小朋友,说说不同之处
2、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语言、习惯、食物上的不同
(1)学习美国、日本、韩国的问候语
(2)认识西餐餐具
3、在世界地图上寻找中国的地理位置
(1)找找中国的位置,知道其形状像只大公鸡
(2)找找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发现中国很大
(3)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图片"送"到相应的大致位置
活动二:我们小手拉小手(两课时)
活动目标:
1、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全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学习用折叠剪的方法表现全世界小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活动准备:剪刀、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习诗歌《小手拉小手
》
(1)欣赏诗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
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生活在哪里?
他们的肤色相同吗,有什么肤色?
你会说外国话吗?
(3)朗诵诗歌
2、剪纸:小手拉小手
T:全世界小朋友相亲相爱,小手拉小手。让我们把不同肤色的小朋友都请到这儿来
(1)讨论:怎样才能一下子剪出几个小朋友,而且每个小朋友都能手拉手
(2)总结方法,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
3、共同布置作品
诗歌:我们手拉手
好大好大的地球,
哪儿都有小朋友。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
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
地球上的小朋友,
大家都是好朋友。
你好,哈罗,欧哈又,
我们小手拉小手。
活动三 :我们的祖国真大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地理的博大,在同一个时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
2、认读儿歌,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字卡、阅读材料;
2、天气预报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知道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
2、了解北方与南方几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T:火车开到了哪里?(昆明)找一找昆明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火车继续开,现在开到了哪里?(哈尔滨)找一找哈尔滨在中国地图的什么地方
T:这两个地方有什么不同?
3、了解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区别
T:现在这儿的天气怎样?其它地方是什么样的天气呢?
(1)听天气预报录音
(2)讨论:每个地方的天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T:零下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学习词组“春姑娘”、“冬爷爷”
(3)了解南方与北方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况和活动
T:冬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那儿有什么?那儿的人会干什么?北方呢?(学习词组“雪花”“滑雪”、“游泳”等)
4、认读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活动四:聪明的中国人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环境中选择方向“南”,逐渐形成对指南针的认识。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很早就有“四大发明”,萌发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每4人一个指南针
活动过程:
1、游戏:找"南"不难
T: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那么东南西北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先来找一找南面。
2、出示指南针
T:这个神奇的小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南"
3、幼儿分组利用指南针寻找"南"
鼓励幼儿变换地方、变换方向
4、讨论
你是怎么找到方向"南"的,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
什么时候需要用指南针?(航空、航海及迷路的时候等)
是谁发明了指南针?
5、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活动五:成语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感受中国的语言文化;
2、培养幼儿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相关成语的字卡、木偶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成语故事《守株待兔》
2、理解故事
(1)故事中的人是干什么的?
(2)一天,他遇到了什么?
(3)第二天,他就怎样,结果怎么样?
(4)最后他的庄稼怎样了?
3、边操纵木偶边讲述故事,学习成语"守株待兔"
T:这个故事叫"守株待兔",它是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
小结:有些事情只是巧合,要想获得成功,或的到某样东西,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不劳而获 。
《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就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降生在一定的地方,这个他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就是他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娃。使幼儿感到祖国的壮美,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娃而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目标:
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
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
“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
“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
“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
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
“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
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
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
“哪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你们认识上面的字码?观察一下上面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四、欣赏儿歌《我是中国娃》
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
“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
附:《我是中国娃》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活动反思: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五
设计背景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的举行,让小朋友们永远得记住了中国的骄傲,并知道我们是聪明、勇敢、勤劳的中国人,有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作为祖国未来的小朋友,有必要认识、了解中国。领略中国的山河秀丽、历史的悠久、物产的丰富;了解多个民族传统习俗文化及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激发幼儿爱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在“我是中国小娃娃”主题活动中,孩子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惊奇会越来越多,感受也会越来越多。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引导幼儿关注祖国的发展,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向往和平的良好品质。
4、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班级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环境创设: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等,布置“祖国特产”、“我游祖国”等专栏。
2、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少数民族图片,举办民族服饰展览会。
3、组织“看家乡”活动,发现家乡的显著变化,从中体验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家园共育:
1、有意识地通过看电视、上网等形式,让孩子欣赏、了解祖国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习俗、文化。
2、收集祖国自然风光图片或书籍,首都天安门的照片、图片和录像片,与孩子一起欣赏,并回答孩子的问题。
3、为孩子提供一些测量工具,引导孩子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4、利用书报、网络等方式,扩展孩子对中国过去和现在的了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区角活动:
语言区:提供古代四大发明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提供《民族风情》等书籍,引导幼儿阅读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提供《我最爱祖国》的诗歌图标,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朗读和创编。
美工区:提供各种操作材料供幼儿制作京剧脸谱、民族服饰。
建筑区:提供大型积木让幼儿进行搭建桥、天安门、长城等建筑名胜。
《中国娃》大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获得有关祖国地域风貌、民族风情、人文、物产等方面的认知,感悟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文化,感受祖国的美好和伟大。
2、通过活动,使幼儿领悟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聪明的中国人,产生“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活动内容:
第一周
1、我知道的中国(晨谈)
2、祖国的标志(社会)
3、我们的首都北京(社会)
4、我最爱祖国(语言)
5、国旗、国旗红红的哩(音乐)
6、我爱北京天安门(音乐)
7、小朋友爱国旗(美术)
第二周
1、妈妈的生日(晨谈)
2、祖国一家人(社会)
3、大中国(打击乐)
4、好听的京剧(社会)
5、京剧脸谱(美术)
6、祖国之最(社会)
第三周
1、国庆节的见闻(晨谈)
2、爬长城(音乐游戏)
3、美术:美丽的祖国
区域活动:
科学区:
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实物、图片)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
美工区:
1、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尖刀、胶水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花、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的教室。
2、学习折新疆帽,做西藏裙。
3、提供椭圆形的铅画纸,引导幼儿设计脸谱。
阅读区:
收集祖国各地名胜风景图片,幼儿扮演主持人,介绍名胜风景,丰富幼儿对祖国的认识。
环境布置:
“我们的家”“祖国宝贝展览会”“中国地图”等家长工作:
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图片,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收看有关国庆的电视节目,一起关心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