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一
在小班教育中,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民间游戏作为一种传统的游戏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本篇将介绍一款适合小班儿童的民间游戏——木头人。
一、游戏目的
通过木头人游戏,帮助孩子们培养协作能力、集中注意力以及锻炼身体协调性。
二、游戏准备
1. 准备一些木棍或者竹棍,长度适合小班儿童使用。
2. 在教室或者操场上划出游戏区域,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三、游戏规则
1. 将孩子们分为两组,每组站在游戏区域的一侧。
2. 每组选择一名孩子作为“木头人”的代表,其他的孩子为“木头人”的帮手。
3. “木头人”的代表在游戏开始前抬起双臂,其他的孩子将木棍一根根穿过代表的臂弯,形成一个“木头人”的模样。
4. 游戏开始时,代表开始移动,其他孩子必须随着代表的动作来协调移动木棍,保持“木头人”的整体平衡。
5. 两组孩子同时进行游戏,看哪一组能够更好地保持“木头人”的平衡并迈出最远的距离。
四、游戏提示
1. 游戏开始前,可以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摇手摆腿,舒展身体肌肉。
2. 鼓励孩子们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保持“木头人”的平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游戏过程中,引导孩子们注意身体平衡感的培养,提醒他们保持稳定的站姿。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二
在小班儿童的教育中,民间游戏是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和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方式。木头人是一款经典的民间游戏,通过参与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身体平衡感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这款游戏也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木头人游戏的规则相对简单,但是需要孩子们之间密切的配合和默契。每组孩子选择一名代表作为“木头人”,其他孩子则是“木头人”的帮手。通过将木棍穿过代表的臂弯,孩子们共同构建起一个“木头人”的形象。游戏开始后,代表开始移动,其他孩子则要根据代表的动作来协调移动木棍,保持“木头人”的整体平衡。
这款游戏对小班儿童来说是一项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孩子们需要通过集中注意力来避免木棍掉落,同时还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他们在游戏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如如何平衡木棍的长度和角度,如何保持整个“木头人”的平衡等。通过这样的挑战,孩子们将学会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在游戏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
除了身体协调性的培养,木头人游戏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发展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保持“木头人”的平衡。他们需要倾听和理解其他孩子的意图,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以保持整个团队的稳定。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孩子们能够培养出团队精神和相互支持的意识。
总之,木头人是一款适合小班儿童的民间游戏,通过参与游戏,孩子们能够在乐趣中锻炼身体平衡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和培养相关能力。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小班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意识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三
设计意图:
民间游戏《木头人》简单易学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敏捷性,通过玩此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希望在玩的过程中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快乐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活动重点:
初步培养幼儿的控制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老虎头饰、录音机、音乐磁带、活动前学会儿歌木头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说儿歌进入场地,走走走,慢慢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超前,不掉队,我们都是好朋友。小朋友,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动物走路好吗?放音乐《走路》。
二、基本部分
小朋友,我们学了一首儿歌《木头人》,背给老师们听一听。山山山,爬高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木头人是什么样的?请举手说。小朋友说的很好,木头人是不会说话、不会笑,也不会动的。
木头人很好玩,我们一起做个木头人的游戏好不好?小朋友手拉手,围着圆圈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赶快学木头人站好,哪个木头人表现得好,老师讲给他一朵小红花,如果谁先动,谁先说话,谁先笑,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玩游戏三遍。
还有一种好玩的玩法,老师当老虎,小朋友当木头人跟在老虎后面一边走一边说儿歌,说到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时,小朋友马上停住,任意造型摆一个好看的动作,但是不能动也不能笑,谁先动或笑就输了,被大老虎抓住就让他表演一个节目或罚他停止一次游戏。幼儿游戏三至四次。教师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身体静止不动,提醒不跪或坐在地上。
小结:表扬爱动脑筋摆出不同造型和遵守游戏规则的的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
做《看样学样》活动放松身体,走回活动室。
活动延伸:
户外活动继续玩此游戏,也可以回家和家人玩此游戏。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四
学习目标
:
锻炼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
活动准备
:
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轻快音乐,幼儿随意走动。
2、当老师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准说话、二不准动,三不准露出大门牙”时,幼儿便要停止动作,做出一个喜欢的造型(如模仿小动物),并保持身体静止,看谁坚持的时间最
3、可以让先动的小朋友表演节目,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建议:
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后,可以由幼儿组织活动,以增强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组织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动作或说幽默的语言,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进一步考验小朋友的身体控制能力。
延伸阅读:调皮的小鸟
【活动目标】
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亲子共享操作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硬卡纸约8×16厘米一张,筷子一根,胶带一卷,彩色笔一盒。
【活动过程】
1、家长将卡纸自中间画一条线形成两个正方形格子,在格子中央处各画一只鸟和一个鸟笼。
2、引导孩子观察鸟身体上的图形以及个数,再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亲子合作用胶带把卡纸从中间线位置固定在筷子的顶端。
4、家长启发孩子快速转动筷子,让卡纸左右转动,看看图画有啥现象发生。(筷子快速搓转,由于视觉暂留的原因,看起来小鸟是关在鸟笼里的。)
5、家长引导孩子找出小鸟进出笼子的奥秘。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学会B段木头人动作的基础上,学玩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
2、根据动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乐的句尾处快速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3、体验控制性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魔法棒、小鼹鼠的图片、有木头人的动作经验。
活动过程:
一、随《木偶舞曲》进场。
幼儿跟音乐随意做木头人动作。
师:今天小木头人要来跟大家玩游戏了,看一看,他来了!你们也来学一下。
二、游戏。
1、通过教师手指游戏熟悉A段音乐。
师:这是谁呀?今天小木头人就带了小鼹鼠来玩游戏。小鼹鼠可调皮了,他会在地里打洞,还喜欢在路上东跑跑,西跑跑。我们跟着音乐看看小鼹鼠的脚在干吗!
2.跟随音乐玩手指游戏,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规则。
用小手当小鼹鼠的脚,跟着音乐听一听,跑一跑,找到音乐停顿的地方。
3.跟随音乐玩小脚游戏,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师:音乐放到什么时候小鼹鼠回来排好队的?现在我要你们的小脚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在每段音乐的后面回来,准备好。
4、随教师唱A段音乐玩游戏,探索如何才能快速归队。
请几名幼儿尝试玩游戏。
5.随A段音乐玩游戏,尝试随音乐快速归队。
交换幼儿尝试。
6.随音乐完整游戏。
师:现在我要带所有的小鼹鼠到森林边去玩。
7.再次游戏,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儿尝试做木偶人。
三、结束活动。
师:森林里可能会遇见谁呀?一起来听一听。赶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刚才森林里是谁呀?还可能有谁?这么多可怕的动物都出来了,我吓了一身的冷汗,你紧张吗?这次我们要跟着小木头人到别的地方去玩游戏了,别的地方可能更紧张、更危险,可能有更可怕的东西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会躲避,学会保护自己。好,全体起立,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啊?叫小鼹鼠和木头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这个游戏。今天玩的开心吗?那我们就用开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师们说再见!
活动反思:
《小鼹鼠和小木偶》是由两支乐曲组合而成。根据这两个不同的音乐性质,我设计了小鼹鼠和小木偶这两个角色,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之中。小木偶的音乐主要是帮助孩子们掌握合拍和节奏,这一段音乐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创编。而小鼹鼠的音乐则是培养孩子们动作的控制性。教师给与幼儿一定的提示,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与音乐相匹配的形象的动作。最后大家共同设计成完整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双主体。
今天的活动,采用的是渐强模式:上肢+音乐刺激—疲劳时+创编动作—再疲劳时+身体大幅动作+游戏规则,孩子们很容易就通过动作掌握了两段音乐的节奏,抢着要当木头人。在活动的最后还升华了主题,让幼儿明白躲避危险的道理。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木头人 篇六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的习惯以及听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学会游戏的规则
活动准备:
空旷场地
活动过程:
儿歌:山、山、山,山、山、山,
山上有个木头人,
不会说话不会动,
动了就是皇蜜蜂。
幼儿在结束儿歌的时候停止不动,动了要受到惩罚。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