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篇一
标题: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黄河大合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内容和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交流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内容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内容
1.引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力量和美妙。
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和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学习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分段进行教学和练习。
4.分组合唱: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唱一段歌曲,并进行合唱排练和表演。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介绍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兴趣和理解。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乐趣,通过反复练习和排练,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唱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力量和美妙。
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和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学习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分段进行教学和练习。
4.分组合唱: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唱一段歌曲,并进行合唱排练和表演。
5.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演唱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6.总结:分享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的理解、歌曲内容的掌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等。
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唱中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包括合唱排练的效果、演唱的准确度和表现的感染力等。
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篇二
标题:跨学科融合的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内容和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
3.通过黄河大合唱的教学,融入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黄河大合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黄河大合唱的歌曲内容和演唱技巧。
3.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内容
1.引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力量和美妙。
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学习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分段进行教学和练习。
4.跨学科融合实践:将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融入教学,通过学生合作研究和展示等方式,加深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介绍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兴趣和理解。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乐趣,通过反复练习和排练,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
3.合作学习法:通过跨学科融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力量和美妙。
2.讲解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3.学习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分段进行教学和练习。
4.跨学科融合实践:将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融入教学,组织学生合作研究和展示,加深对黄河大合唱的理解和认识。
5.展示和评价: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6.总结:引导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如何将跨学科教学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歌曲内容的掌握和演唱技巧的运用等。
2.评价学生在跨学科融合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包括合作研究的质量、展示的效果和思维的拓展等。
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篇三
课题:
《黄河大合唱》
年级:
高一年级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以我国近现代诗作为歌词而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进行了解;
(2)介绍冼星海,光未然,《黄》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1、简介黄河的有关文化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源于青海,流径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后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孕育了华夏文化,常被称着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词曲作者介绍
光未然,张光年(1913~)根据1938年秋常行军在大西北黄河边,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祖国雄奇的山川和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强烈感染着他,胸中酝酿着一部通过黄河场景抒写民族苦难,斗争与光明前景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1939年3月延安治伤,与星海见面。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3、冼星海:作家,广东番禺人,出身渔民1929年冬赴法巴黎留学,35年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38年延安,创作大批作品1939年写《黄河大合唱》4、欣赏:
(1)《黄河船夫曲》
此曲如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充满战斗的力量,两种情形:紧张//轻松/最后战斗不断进行。整曲表现战斗的运动过程。
民歌体裁/船夫曲/伴号子声/大调色彩
补充:
(2)《黄河颂》用“颂”方法写,奔产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歌声悲壮,伴奏中有黄河奔流的力量。男中音独唱,由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演唱。
站高山之顶,望黄河滚滚奔向东海,一时掀起万朵浪花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滨,将中国大地劈成南北两地,他是中华民族摇蓝,五千年中国文化从这里发源多少英雄,在你身边温延,为一巨大屹立在亚洲东方,用坚强的体铸成民族精神的铁塔
(3)《黄河之水天上来》
配乐朗俑:琵琶伴奏这一形式是大合唱中的首创。它是中国的大动脉,终身奔流着民族热血,江山高照,水上金光,日出东山,河面银光熠熠,一旦发怒如十万马力,兴波作浪,冲破人间堤坊。
过去:自然灾害,洪水削平数百里村庄。
如今:空前的战争灾难降临。激起中华民族的愤慨。
(4)《黄水谣》(齐唱)
谣:无伴奏的清唱。
音乐以波浪起伏旋律,显示黄河奔腾叫器威力,以亲切明朗的曲调,深切动人(女声),后转入低沉(男生),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最后再现沉诉说空前灾难,倾诉中国人民,全曲描绘黄河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借用黄水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冠的铁蹄下,人民悲愤填胸,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怒火发出悲愤有力的诉。
(5)《河边对口曲》
对口唱:山西音调,东北、山西两老乡对唱。三弦伴奏,过门轻松有趣,表现老乡决心上太行山参加游击抗日活动。
(6)《怒吼吧!黄河》
大合唱:二、三、四部全唱,曲调诚恳,雄厚充满热情和鼓励,黄河是主调,表示向全世界宣战,将整个情绪推向高潮。
三、教学总结:
《黄》刻画出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磅礴气势,痛诉黄河遭受的屈辱和苦难,揭示黄河伟大坚强品性,深刻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信念,在民族危之的关头,响亮地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口号,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六十余年来,一直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们。
四、作业:
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在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中,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了解《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欣赏一段《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欣赏演出
1、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2、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指导读好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学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
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再听《黄河大合唱》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六、学习生字
1、强调读准“槌”、“闸”、“蚕”的读音。
2、生字扩词,加以运用。
3、记清字形,工整地书写。特别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别。
板书设计
《黄河大合唱》
所见:合唱队、指挥、鼓手、号兵
所闻:深情地发问、像冲出闸门的洪水
联想:黄河畔……战斗
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教学后记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但在音乐中不能感受那种磅礴气势,对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不能体会,以后要加强那方面的教育。
黄河大合唱的教案 篇五
教材简析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同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本文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课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词句鲜活生动,气势恢弘,富有感染力。特别是描写演唱部分,先描写合唱队员目光闪闪、神情严峻,乐队奇特,再描写演唱情景,中间穿插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在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中,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3段:课文以歌词引出《黄河大合唱》,引出我对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的回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愤怒的情绪、坚定的节奏,有力地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4段:是对合唱队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三四百人、从台上直排到台下、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体会合唱队伍的庞大,为后文恢弘的气势作下铺垫。穿过刀山火海说明队员们都历经了战斗的洗礼,从目光闪闪、神情严峻可以感受到队员们的认真和坚毅。
屏风: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这里把茂盛的核桃林比作屏风。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闪闪:光亮四射。这里指合唱队员们的目光坚定有力,透射出一种英勇气概。
严峻:严厉,严肃。
第5段:描写了奇特的乐队。引导学生从乐队的组成和乐器的来历感受乐队的奇特: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还有牛皮鼓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第6段:由一个深情的发问引入对演唱情景的描写,并且由这声音,联想到了黄河河畔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枣花,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目光炯炯的船夫和艄公
雄浑:强健有力。
第7段:写乐声响起,犹如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这一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捏、举,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第8段:作者从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黄河的巨浪和浪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恢弘、跳跃的气势。
死寂: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学习6、7、8段,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并且还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
第10~11段: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作者由此展开想象,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场面,振奋人心。其间还穿插了对林中合唱的描写,风在吼,马在叫,好似战斗的号角,烘托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
精悍:精明能干。
利落:(言语、动作)灵活敏捷。
敏捷:(动作)迅速而灵敏。
焦灼:非常着急。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刚毅:刚强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