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13-01-05 03:18: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一

标题:四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使用竖式计算法进行除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

1. 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竖式计算法的步骤和技巧;

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乘法知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

Step 2:概念讲解

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着重强调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Step 3:竖式计算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竖式计算法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如何将除数和被除数对齐、如何进行逐位相除等。同时,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和学生参与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法的运用。

Step 4: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使用竖式计算法进行求解。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Step 5: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Step 6: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澄清。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二

标题:四年级数学除法练习与拓展

教学目标:

1. 复习和巩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练习使用竖式计算法进行除法运算;

3. 拓展除法运用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复习和巩固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熟练运用竖式计算法进行除法运算;

3. 能够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目;

2.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复习除法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除法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Step 2:练习竖式计算法

教师设计一系列除法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竖式计算法进行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题目的难度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Step 3:拓展实际问题

教师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并使用竖式计算法进行求解。这些问题可以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Step 4:分享与讨论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解题思路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Step 5:巩固练习与反馈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和拓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批改。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Step 6: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掌握的知识点和技巧。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澄清。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还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重视计算的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掌握算法、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究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光明小学要开运动会了,同学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学校买了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读题列式。

  (80÷20)

  (2)探究口算方法。

  师:80÷20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汇报)

  预设 生1: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因为8÷2=4,所以80÷20=4。

  生3:我是通过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80根小棒,每20根为一组,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

  (3)对比、评价。

  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小结:口算除法的两种主要方法,一是想乘法算除法;二是用表内除法计算。

  (4)揭题并板书。

  (5)练一练。

  有6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有80面彩旗,每班分4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口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通过问学生“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使算法得到优化。

  2.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71页例2。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想乘法算除法;用表内除法计算)

  (3)比较两种口算方法的异同。

  (4)练一练。

  180÷30  240÷40  420÷60

  设计意图: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时,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方法。

  (1)师:同学们这么快就把分彩旗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大队辅导员多买了3面彩旗,那么83面彩旗,每班分20面,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①读题列式。

  (83÷20)

  ②说明估算方法。

  [注意:因为把83估算成80,所以结果要用“≈”连接,83÷20≈4(个)]

  (2)反馈练习。

  80÷19≈        122÷30≈

  120÷28≈210÷29≈

  师:如果请你任选一题来估算,你准备选哪一题?把你的估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交流总结。

  师:都算完了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先说你选的是哪一题,再说你的估算方法。谁愿意说一说?

  (全班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结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在估算方法的处理上,侧重于把估算方法转化到口算方法上来。让学生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巩固练习

  1.直接写得数。

  40÷20=      143÷70≈

  360÷40=632÷90≈

  2.解决问题。

  师:在“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中,我校共买来240本书赠给希望小学。我们要把这些书捆好才能邮走,你准备把多少本书捆成一包呢?请把你的方案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

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路程时间=速度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列竖式计算:968 1456

  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

  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

  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

  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

  出示学习指导:

  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

  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

  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

  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

  三、巩固内化

  1.用竖式计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

  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

  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

  四、全课总结。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混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根据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正确选择相应的简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了加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这个活动吗?(喜欢)老师了解到,为了丰富“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学校最近又新买了一些体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吗?(想)

  师:请看情境图,学校都买了哪些体育用品?

  1.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学校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还看见一筒羽毛球上写着“一打装”。

  师:“一打”是多少个?(12个)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将学生置身于“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情境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

  1.教学教材29页例8(1)。

  (1)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让学生找出解决此问题所需的条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说明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运用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

  生2: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

  生3:先扩大再缩小可以使计算简便。

  12×25

  =12×(100÷4)

  =12×100÷4

  =1200÷4

  =30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对于最后一种方法可能说不太清楚,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100÷4=25,把25筒看成100筒,扩大到原来的4倍,要使计算结果不变,应缩小到原来的)

  (4)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简便算法。

  ①这

几种算法有哪些相同点?(结果一样;算法都比较简便)

  ②你喜欢哪种算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你能应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解决问题吗?

  (5)总结: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但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教材29页例8(2)。

  (1)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题中的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预设

  生1:我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330÷5÷2

  =66÷2

  =33(元)

  生2:我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支数求出单价。

  330÷(5×2)

  =330÷10

  =33(元)

  (4)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①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讨论。

  ②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330÷5÷2=330÷(5×2)

  质疑: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结果相等呢?

  学生借助题意理解:先求出1副羽毛球拍多少钱,然后除以2求出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和先求出5副羽毛球拍一共有多少支球拍,然后用总价除以球拍的支数求出单价,都能求出最终的结果,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5)方法选优: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比较简便?(出示课堂活动卡)

  (6)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学生讨论、汇报后教师板书: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便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简便计算。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32×(________÷________)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32×125=(________-________)×125

  2.同桌合作完成教材29页“做一做”,鼓励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30页1、4题。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