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
2. 能够灵活运用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读写;
2. 万以内数的比较;
3. 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数字卡片;
3. 错题集。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程度。然后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
Step 2 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读写(1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跟读数字,并帮助学生理解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写出相应的数字。
Step 3 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15分钟)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或“=”表示结果。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Step 4 学习万以内的加法运算(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并进行口头解答。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加法解决问题。
Step 5 学习万以内的减法运算(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减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并进行口头解答。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Step 6 巩固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性讲解一些易错的题目。
Step 7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数字卡片和实际问题的引入,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比较大小、排列顺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的数;
2. 能够灵活运用万以内的数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读写;
2. 万以内数的比较;
3. 万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数字卡片;
3. 错题集。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程度。然后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
Step 2 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读写(1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跟读数字,并帮助学生理解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写出相应的数字。
Step 3 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15分钟)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符号“<”、“>”或“=”表示结果。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Step 4 学习万以内的加法运算(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并进行口头解答。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加法解决问题。
Step 5 学习万以内的减法运算(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减法算式,让学生计算结果,并进行口头解答。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减法解决问题。
Step 6 巩固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择性讲解一些易错的题目。
Step 7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数字卡片和实际问题的引入,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比较大小、排列顺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
2.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与反思
3.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统计》
4.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数数、数的组成》
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6.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模板
7.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8.《精打细算》优秀教学设计
9.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