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简3篇】

时间:2011-01-03 02:30: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顶碗少年》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少年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少年的故事,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课文阅读

1. 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3.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Step 3:课文理解

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2. 教师进行讲解,答疑解惑。

Step 4:写作训练

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的作文。

2. 学生互相交流,相互修改作文。

Step 5: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个人阅读和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互相帮助,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能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写作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任务。此外,也可以引入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顶碗少年》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的少年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少年的故事,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课文阅读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2. 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4.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Step 3:课文理解

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文理解的练习题。

2. 教师进行讲解,答疑解惑。

Step 4:写作训练

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的作文。

2. 学生互相交流,相互修改作文。

Step 5:展示与分享

学生选取自己写的作文进行展示与分享,激励他人。

Step 6: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

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小组合作和写作训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相互帮助,提高了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更加具体的指导,提供更多的写作范例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三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楚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中体会顶碗少年是怎样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在《桃花心木》一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很有智慧的种树人,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很有拼搏精神的少年,那就是《顶碗少年》(齐读课题)这篇文章的作者赵丽宏先生20年前看了这位少年的表演,20年后还记忆犹新,那作者看到的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呢?

  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了解我们怎样学习此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预设一、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1、自由读3-7自然段,边读边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2、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加以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

  小结: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杂技表演。

  预设二、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预设三、这是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预设四、这是一场能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体会)

  1、少年前两次表演失败了,正当他不知所措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他的面前,低声安慰了他,少年镇定了下来,第三次表演成功了,想想:老者会说什么?

  2、少年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预设五、这是一场让作者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从中加以体会。)

  1、齐读这两节课文。

  2、小结:是的,从文章前后照应的这两节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场让作者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因此(出示灯片)“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齐读)

  3、说说从文中的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感悟写话。

  过渡:其实不只是这位少年,作者还对文中的白发老者印象深刻,在以后的岁月里也时常会想起他。

  小练笔: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3、全班交流。

  小结:很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难怪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齐读句子)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课文学完了,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板书:拼搏就能成功)

  四、探究写法,指导习作。

  1、课文中“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有没有让你觉得重复的感觉?读到这句话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课文中有三处地方出现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写的是顶碗少年,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观众的反应?

  附:板书设计:(开放式板书)

  这是一场 的杂技表演!

  [教学反思]

  今天完成了对《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总结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充分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破了重难点。

  2、问题的设计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语文教学中问题往往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有效手段,一个关键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路和学路呈现清晰脉络,教师的教变得有力有序,学生的学变得有纲有目。今天的课堂提问“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一问题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指导。

  3、能给予学生很充分的时间研读重点词句,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从文中的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说话练习和课堂小练笔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把文中空白点读出来了。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本节课的感情朗读不够。

  2、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习作范文,学习此文少不了要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而此环节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学设计中有涉及到,但由于时间把握不好没有完成这一环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优秀教教学设计

2.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3.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4.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

5.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6.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7.《顶碗少年》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8.六年级语文《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9.六年级《烟台的海》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