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及影响
引言:圆明园是中国古代的一座皇家园林,曾经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宝藏。然而,它在1860年遭受了一场惨重的火灾,导致无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被毁。本文将探讨圆明园的毁灭原因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圆明园的毁灭原因
1. 外国侵略:圆明园的毁灭与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侵略有着直接的关联。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他们抢走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并纵火烧毁了园内的建筑。
2. 城防薄弱:圆明园的城墙和防御设施在当时已经相对薄弱,无法抵挡外敌的侵略。这使得英法联军得以轻易地攻入园内,并展开破坏行为。
3. 无人抵抗:当时的清朝政府对抵抗外敌的意愿和能力都相对较弱,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圆明园。这使得外敌能够肆意破坏,无人能够阻止他们的行为。
二、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文物丧失:圆明园的毁灭导致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的丧失,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古代书籍、绘画和雕塑等。这些文物的丧失让我们无法再触摸到古代文化的真实面貌,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2. 历史记忆的破坏:圆明园的毁灭也破坏了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的记忆。许多与圆明园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传说也随之湮灭,使得我们难以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3. 对国家尊严的打击:圆明园的毁灭是对中国国家尊严的巨大打击。它象征着中国在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上的劣势,使得中国人民感到屈辱和痛苦。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和自尊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园林的破坏,更是对中国文化的损失和对国家尊严的挑战。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篇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引言:圆明园的毁灭教会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保护文物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一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中。
一、保护文物的意义
1. 传承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保护文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让后代能够与过去的文化产生联系。
2. 保护文化多样性: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文物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承和交流,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 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文物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能够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保护文物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保护文物的方法
1. 加强法律保护:各国应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文物的法律保护。这包括建立文物保护机构、制定文物保护条例以及加强执法力度等。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举办展览、举办讲座、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传达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 加强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文物,如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数字化保存等。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文物,以及进行修复和保养工作。
三、将保护文物融入教学
1. 历史课程:在历史课程中加入文物保护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2. 美术课程:在美术课程中学习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并了解到艺术作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让他们亲身感受文物的魅力和文物保护的工作。
结论: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传承历史、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将保护文物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为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篇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导语:《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勾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字词。
2、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
这就是圆明园遭受毁灭后留下的残墙断壁,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大家齐读课题。
3、过渡: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细细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回家通过搜集查找资料,你对圆明园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不读资料。)
2、课文中有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请你用“──”勾出来,板书。
3、学生回答。
4、多媒体出示这三个句子。
(学生一边回答,师一边出示,并用红点标出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5、师小结:
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通过学习它辉煌的过去就会明白了。
三、自读感悟,体会辉煌
1、自读2自然段,动手画一画圆明园的布局。
2、展示平台展示,(订正位置正误):
小园如“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四周,什么是众星拱月呢?“星”指的是什么?“月”指的是什么?这个词又说明了什么?(小园多,景色美)。
3、园子很多,但园子里的建筑风格却各不相同,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己体会体会有哪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4、多媒体展示:
⑴ 可以用“──”标出不同风格的建筑。
⑵ 可以画一画。
⑶ 可以美美的读一读。
⑷ 可以按老师的提示把风格各异的建筑记在自己的脑子里。
5、小组交流汇报:
⑴ 课件出示三段,用红色直线标出。
⑵ 展示平台展示画,学生介绍有哪些不同风格的建筑。
⑶ 抽读,朗读指导。
⑷ 出示课件,抽背。
6、师小结: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漫步远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7、所以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呢,小朋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⑴ 先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读4自然段。
⑵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一说园中可能有哪些历史文物。
⑶ 学生回答。
⑷ 师小结:
圆明园内物品之多,物品之珍贵,年代之久远,所以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⑸ 同学们,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想说点什么?
四、借助多媒体,激发情感
1、这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不仅在祖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媒体)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断割让土地,赔偿银子,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使英法联军直扑圆明园,从四面八方涌进园内,纵情掠夺,互相殴打,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好,
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口袋里装进金条;有的半身缠着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2、出示课件: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野蛮、强盗行径。)
3、这场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这时你站在废墟的旁边,你想说点什么?
板书:
毁灭 恨
4、所以作者说……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五、拓展训练,收尾小结
1、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2、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3、师小结:
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我们了解了它的辉煌,同时也看到了它的毁灭,那么除了痛心,遗憾之外,在今天小朋友你们又能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