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4-06-08 03:42: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 能够正确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测量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2. 进行容量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容器、标准量杯、水、小瓶子、黑板、白板笔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练习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容器,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容器的容量单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Step 2 概念讲解

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绘制升和毫升的定义和转换关系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解释和讲解。

Step 3 容量测量和计算

教师分发小瓶子和标准量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首先,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标准量杯测量出一升水,并倒入小瓶子中;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测量不同容量的水,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册上。

Step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与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容量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2. 能够正确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换算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和转换关系;

2. 进行容量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容器、标准量杯、水、小瓶子、黑板、白板笔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练习册、铅笔等。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容器,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容器的容量单位。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Step 2 概念讲解

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绘制升和毫升的定义和转换关系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解释和讲解。

Step 3 容量换算和计算

教师通过示例或练习题,向学生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和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换算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Step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的换算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与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容量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和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三

  课题

: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11例题 p12“想想做做”

  课型

  新授课

  上课

  时间

  课前问课:

  教材没有用定义的方式说明容量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让学生观察、比较,感受容器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再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简单的估计活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

  课件;水壶2个、茶杯若干、1升的量杯、1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等

  教学设计:

  一、理解容量的含义。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小组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多少? 分组讨论:

  汇报解决的办法(用其中一个水壶的水倒入另一个,进行比较)小组内交流 。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杯,想想看哪个水杯的容量大一些?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

  观察、猜测、思考方法,交流想法。

  2、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说明图意,独立思考交流 ,说出简单的推理过程。

  3、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课件,说明图意,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我们已经知道容量的单位有大也有小 ,那这些水壶的容量有多少呢?

  出示两个水壶,两种型号茶杯若干(a<b)把水壶a装满水倒入茶杯a。

  把水壶b装满水倒入茶杯b,问:a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b水壶能倒满几杯水?

  a水壶的容量就比 b水壶的容量大吗 ?

  观察感受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交流观察实验结果(a壶倒出的杯数多) (猜测、交流 )

  使用统一的杯子再倒一次,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三、感受“升”

  1、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容量单位?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表示

  那么“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互相交流升的应用,独立完成交流。

  感知1升的多少出示量杯,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现在,老师将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出示各色一升饮料的包装盒,认识量杯以及量杯上刻度的含义,观察并交流观察结果(一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量正好是1升)

  体验1升的多少 ,把 1升的水倒入纸杯中,看看能倒几杯?

  四、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巡视;个别指导;独立完成;交流;判断理由。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互相交流。

  六、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补充习题》第10、11页。

  板书设计:

  认识容量和升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用符号“l”表示。

  复备:

  课后反思及记录: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体育场看台的座位数

  出示体育场的挂图,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个体育场有多少个看台,并说说估计的依据。接着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座位。在讨论时,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去估计,如可以分成几部分或每排取一个整数值等。

  最后出示一个看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对具体的数据进行估计。

  二、估计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在知道一部分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的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计方法,然后进行交流。

  三、旅游中的估计

  1、出示图一,让学生说说图上从北京到广州经过哪些城市;也可以提问“如果从北京到广州需要30时,那么从北京到郑州需要几时?”

  2、第二、三幅图也以估计为重点。所以应多鼓励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说的合理,都应给以肯定。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倾听他人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

  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读信息,提问题。

  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 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 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 如果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 师演示竖式计算。

  5、 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

  6、 集体评议。

  7、 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教材提供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分布的有关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但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提醒学生特别要关注用红色印刷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课时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 结合具体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 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1)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2)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

  (3) 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

  问题2、P48的第5题。

  1、 生读题,了解题意。

  2、 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

  (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 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 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

  问题3、P48的第7题。

  1、 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 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

  一、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在吗?

  1、 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

  2、 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1) 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

  (3) 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

  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

  教学反思: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确定积的位数的练习,学生进步很快。但是这样的题还是有个别同学出错。如:0.3×1.2○0.3 0.3×1.2○0.3 1.8×1○1.8还要进一步理解为什么?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五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2.使学生联系实际,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了解净含量的意思,初步感受不同的液体,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乐趣。

  活动准备: 杯琴6套,常见容器若干,饮料若干瓶,台秤一部,量杯6只,植物油、水、牛奶各1升。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玩杯琴

  (1)练习:各小组自由玩杯琴。

  (2)表演:同学们,玩杯琴玩得开心吗?能不能给大家齐奏一曲?

  (3)介绍:真好听!这么美妙的杯琴是如何制作成功的呀?

  生: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杯子里装的水不同,敲出来的声音就不同。于是,我们经过添水、减水的反复调试,得到了1~7七个不同的音。有了这七个音就能演奏了。

  小结:在相同的玻璃杯里装上不同量的水,敲击以后会发出不同的音。美妙的杯琴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

  一、估一估

  1.导入:生活中,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各种液体本身的用量也不同,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便有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容器。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估计容量的能力大比武,把你在前面认识升和毫升中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用上,比比谁的估计本领强!(有信心吗?)

  2.集体估计,掌握估计方法。

  教师出示若干个容器,指名估计容量,说说估计方法。

  (1)980毫升光明房型牛奶

  生1:这盒牛奶和我们前面数学课上认识的1升的伊利牛奶差不多大,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1升。

  (2)250毫升统一冰红茶

  生2:我们知道1瓶AD钙奶的容量是100毫升,这盒冰红茶大概有两瓶AD钙奶那么多,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200毫升。

  (3)20毫升的小酒杯

  生3:数学课上我测出了我一口大约喝10毫升水,这个小酒杯如果装满水,我感觉我两口能喝完,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20毫升。

  (4)教室里的红色水桶

  生4:教室里的纯净水1桶19升,这个水桶比纯净水的桶稍微小些,所以我估计它的容量大约是15升。

  小结:在前面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测量、估计等活动,已经知道了一些容器的容量。将这些已知容量作为标准记在脑子里,在估计时,与它们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得比较准确。

  3.小组内估计,锻炼估计本领。

  (1)为了能在今天的估计能力大比武中有好的表现,许多同学都回家练习了一翻,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练习的吗?

  生1:我回家找了很多容器估计,还邀请爸爸、妈妈和我一起比赛,然后看上面的净含量,看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师: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庭大赛谁获胜了吗?

  生1:大多数是我,有的时候是妈妈,因为许多东西是妈妈买的,她已经记住了它们的容量。

  师:看来学习和实践都很重要!

  生2:我回家把上面写着多少毫升和多少升的东西都看了一下,知道了很多常见物品的容量。

  师: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生3:我还用自己在数学课上做的1升和100毫升的瓶子量出了一些容器的容量。

  师:自己动手测量得到的结果在你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一定是最深刻的。

  (2)通过回家的实践,每位同学都选择了几个容器带到了学校,接下来,我们就在小组里开展一个估计比赛。组长拿出一个容器,每人报0自己的答案,然后看看贴在底下的正确答案,比比谁估计得最接近。

  4.小组估计比赛,比试估计本领。

  估计得怎么样?谁最厉害呀?谁准备的秘密武器最厉害呀?下面就请每组拿出一个你们觉得最厉害秘密武器,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来估一估(小组内可以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内拿出统一答案)。比一比,哪个小组估计得最接近。

  5.交流活动感受,分享成功喜悦。

  通过刚才的估计容量能力大比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1:我觉得估计容量一点都不难,只要记住了1升、100毫升有多少,其它的和它们比一比就行了。

  师:是呀,大和小都是与标准相比较的。

  生2:我在估计时首先是确定它用毫升还是用升做单位,比100毫升小的就与AD钙奶比,比1升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就与1升的伊利牛奶比,再大一点的就与水桶比。

  师:就是先确定一个大致范围,再进行具体比较。很好的方法。

  生3:我觉得看得多了,到后来很快就能估计出它的容量了。

  师:熟能生巧呀!

  二、量一量

  1.导入:为了更好地认识升和毫升,上周数学活动课,我们去逛了一趟时代超市。你们在超市里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本来我们以为液体应该都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但是洗洁精却全是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而锅、碗、盆子、杯子也不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是用厘米做单位的。

  生2:我们在卖一次性杯子的商标上发现,除了毫升,还有CC和盎司这样的容量单位。

  生3:我们发现可乐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没有装满,上面还空了一截,其他饮料一般都是装得满满的。

  生4:我们发现牛奶也是,有的用毫升和升做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

  2.对于你们的发现,我也很感兴趣。就像你们说的,容量单位除了升和毫升,还有CC、盎司等,我特意买了用CC、和盎司作单位的两种一次性杯子。每组发两个,请你们利用桌上的量杯和水,来研究一下它们与毫升有什么关系?

  (1)每组一个9盎司和300CC的一次性杯子,实验研究。

  (2)你们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发现?

  说明:CC其实是你们五年级将要认识的另一种计量单位立方厘米的英文缩写,1毫升就相当于1CC。而盎司则是一种英美国家使用的计量单位,英制的1盎司大约是28点几毫升,美制的1盎司大约是29点几毫升,所以,盎司并不是一种国际通用单位。在我国,酒吧里喝洋酒会以盎司计量,而其他地方不常使用。

  3.刚才你们还提到,可乐和雪碧的瓶子里都没有装满,上面还空了一截,其他饮料一般都是装得满满的。那我就想了,这一瓶可乐明明应该是600毫升,上面空了一截不是短斤缺两吗?

  生1:我觉得没有,因为瓶上标的是净含量,就是指里面的600毫升。

  生2:我认为600毫升就是指瓶子里一共能装600毫升可乐。

  (1)什么叫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瓶子里饮料的多少还是瓶子能装多少饮料呢?可乐公司有没有短斤缺两呢?于老师从超市购买了一些饮料,供你们研究。

  (2)学生实验研究。

  (3)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组的1瓶可乐没有装满,瓶上标的净含量是600毫升。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里面的可乐刚好是600毫升。

  生2:我们组测的是220毫升的袋装红梅牛奶,净含量确实是220毫升。

  生3:我们组测的是1瓶装得满满的饮料,瓶上标的净含量是500毫升。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确实是500毫升。

  生4:我们测的一瓶美年达饮料也没有装满,但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里面的饮料不但不少,还超出了它瓶上标的净含量。

  师:确实,净含量就是指瓶中液体的多少,而不是指瓶子能装多少液体。比如这瓶可乐,净含量600毫升,就是指里面的可乐是600毫升。那瓶子的容量是否刚好600毫升呢?大于还是小于600毫升?

  说明:根据国家对定量产品包装的规定,包装上必须标明净含量。假如实际量低于所标净含量,则视为短斤缺两论处。只要是合格的商品,它的实际量不但不会少于所标净含量,有是还会超出净含量。

  三、称一称

  1.刚才还有同学说到,牛奶有的用升和毫升作单位,有的用克作单位。那牛奶是否也和水一样,1升就是1千克呢?

  (1)提出猜想:这三个烧杯里分别装有1升水、1升牛奶和1升油。你认为它们的重量相等吗?

  (2)学生猜想,说说想法。

  生1:我觉得牛奶和油应该和水一样,1升就是1千克。

  生2:我认为牛奶和油都比水重,因为牛奶和油都比水粘稠。

  生3:我认为油应该比水轻,因为油总是浮在水的上面的。

  2.实验验证:将三种液体分别称一称。

  3.交流实验结果:1升水的重量正好1千克;1升牛奶的重量大于1千克;1升油的重量小于1千克。

  小结:不同的液体,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等。

  四、活动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升和毫升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估一估、量一量、称一称等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义

  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

  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 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 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 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 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

  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要使用同样的水杯才便于比较水壶容量的多少。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

  三、 感受容量单位升

  1. 出示超市平面图:我们到哪里去会找到容量单位?

  (平面图上标有:蔬菜水果区、调味品区、五谷杂粮区、饮料区、奶制品区、服装鞋帽区、收银台等)

  2. 视频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标特写(色拉油5升、牛奶1升、饮料2.5升等)。

  提问:从这些商品的商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升、L。

  再问:你们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看到这个容量单位的?

  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可以用L表示。(让学生读一读)

  3. 通过你知道吗介绍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时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两千年一直没有大的变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把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4. 举例。

  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升这个容量单位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四、 感知1升的多少

  1. 谈话:实际上,里面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体的容器,用直尺示范从里面量长、宽、高都是1分米。

  提问: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 引导:我们把这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边说边演示(注意指导学生看量杯的刻度)。

  3. 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较:哪个饮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 体验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装满几杯。让学生用平时饮水的杯子倒一倒,说一说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有1升。

  5. 了解饮水的常识:研究发现,成人一天的饮水量为1升~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饮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五、 应用拓展

  1. 幸运1升。

  (1)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2. 快乐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戏进行:(1) 出示教材中的插图,让一个学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学猜。(2) 先猜容量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较大的容器。

  3. 节约1升。

  (1) 出示动画,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提问: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就会流失1升水。一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2) 节约用水广告短片欣赏。

  情节: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小蚂蚁集水运水浇树字幕(请节约每一滴水)。

  小蚂蚁说: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说:这么少的水用升做单位合适吗?

  谈话:为了计量比较少的水,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升更小的容量单位。

  六、 全课小结(略)

  设计意图

  学生对容量和升的认识重在感受和体验。本节课的设计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教师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时,教师注意认真挖掘知识背景,整合认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材几个板块内容之间的无缝对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时,精心设计一个对话的场景,把对容量单位的认识放到计量单位重量、长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感知。接着,在感受现实生活中容量单位升的应用时,从超市平面图物品分布区域的定位到容量单位史料的阅读,借助互动的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对容量单位清晰规范的认知。在最后的拓展练习环节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练习内容活动化,并穿插灵动的词汇幸运1升快乐1升节约1升,来传递积极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时,构建了活泼的游戏氛围;在节水广告的赏析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整个过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严谨而不失情趣,轻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单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们是否习惯了让学生想像和记忆?课堂能否给予学生一些开放的思维和多元的体验?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对1升的感悟,从此开始;对一生的感悟,也从此开始。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