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经典5篇】

时间:2017-02-01 06:41: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角的名称。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判断角的大小,并能够正确使用角的比较词语。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角的知识。

教学重点:

1. 角的概念和名称的理解。

2. 角的大小的判断和比较。

3. 角的日常生活应用。

教学准备:

1. 角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角的比较词语卡片。

3. 角的测量工具(角尺、角度计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并带领学生观察和讨论。

(2)教师出示角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给出角的定义。

Step 2:角的命名与读写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给出角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读写角的名称,并提醒学生注意角的读音。

Step 3:角的大小比较

(1)教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角的比较词语,如“大于”、“小于”、“等于”等,来描述角的大小关系。

Step 4:角的测量

(1)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测量工具,如角尺、角度计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角的测量。

(2)学生们分组进行角的测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Step 5:角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角,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角的应用场景。

Step 6:小结与巩固

教师进行角的知识小结,并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角的名称。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判断角的大小,并能够正确使用角的比较词语。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角的知识。

教学重点:

1. 角的概念和名称的理解。

2. 角的大小的判断和比较。

3. 角的日常生活应用。

教学准备:

1. 角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角的比较词语卡片。

3. 角的测量工具(角尺、角度计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并带领学生观察和讨论。

(2)教师出示角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给出角的定义。

Step 2:角的命名与读写

(1)教师出示不同角度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给出角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读写角的名称,并提醒学生注意角的读音。

Step 3:角的大小比较

(1)教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角的比较词语,如“大于”、“小于”、“等于”等,来描述角的大小关系。

Step 4:角的测量

(1)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测量工具,如角尺、角度计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角的测量。

(2)学生们分组进行角的测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Step 5:角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角,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角的应用场景。

Step 6:小结与巩固

教师进行角的知识小结,并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21122页,练习二十八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能正确识别直线、线段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顶点、边和角的大小。

  3、学生可以用画图工具来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顶点、边。

  难点:总结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生成性,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一副、小黑板、投影片、活动角。

  学具:学生三角板一副、活动角。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线。例如:木工师傅、建筑工程师、缝纫工人、我们的课间游戏活动跳皮筋等。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见到过线。现在就请孩子们在纸上画一条线(板书:线)

  生:操作。(期望:学生能够画出:直线、曲线、线段)

  (补救方案一:如果学生都画出直线,教师出示曲线凸现直线的直)

  师:你两(生1画的是直线,生2画的是曲线)画的线有什么区别吗?

  生:(一直,一曲。)(板书:直)

  师:我们把这种线叫做什么?(直线)

  师问生1:你画的这条直线还可以像这样一直画下去吗?(可以)

  师:那么,我们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不能)为什么?(没有尽头,无法量)

  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直线有什么特点?(无限长、没有端点。完成板书)

  师讲述:我们在画直线时,只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了。(板画: )

  过渡: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很少用无限长的直线,只用其中的一段。展示生3所画的线段(有明显的两个端点)。

  (补救方案二:如果没有学生画出线段,由教师画线段)

  师:这条线与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师讲述:实际上这种线是直线的一段,我们以前把它叫做什么?(线段)在数学中科学的说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板书: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射线

  引言:刚才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和线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条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教师版画: )

  大家看,这条线有什么特点?(直、有一个端点、无限长)(板书:一个端点、无限长)(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无限长,引导学生可否把无端点的一边无限延长?)

  师讲述: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称为射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射线的例子,比如:手电筒发出的光、电灯射出来的光线、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射线。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线段?

  引导学生想象: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做铺垫。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看,这里有一个点(投影)我从这个点引出了一条射线,从这一点能不能再引出一条射线?还可以吗?

  让学生想一想:从这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无数条)

  (师演示后只留下两条射线。)

  2、认识角

  师:孩子们,这个图形,我们以前好象见过,叫什么?(角)(板书:角)

  (补救方案三: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指一指三角板的三个角在哪儿,形状是什么样)

  师:请孩子们试着画一个角。再画几个。在小组内交流你自己是怎样画的?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可能说:画两条线。进一步引导:是两条什么线?教师补充是共同用一个端点的两条射线)

  那么我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一点 两条射线)。师生同时画一个角。

  师:根据你们画角的方法,试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生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完成板书)

  师:根据你们总结的角的概念,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该怎样判断?(看它是不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在定义中的一点、引出两条射线下面加着重号)

  师讲解: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边)

  师出示小黑板: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并请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过渡:在以后我们研究的图形中往往是很多个角,例如:以前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有四个角,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出示小黑板。

  师讲解: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板书)读作角。(生读)角的符号和以前学过的小于符号 < 有一点像,但不完全一样,角的符号第二笔是平的,以后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练习)角多了,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可以给它编上号,在角的符号内写1、2、3、4,分别记作23 4

  3、角的大小比较

  师:出示活动角

  我这里有两根硬纸条,现在并拢在一起,大家看,我把两根硬纸条怎样了?

  师把=根硬纸条叉开。(生可能说分开、张开、叉开、撑开等)

  师:看起来,同学们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就说成这两根硬纸条是叉开了。

  师讲述:现在把两根硬纸条看作是角的两条边, 1两条边是这样叉开的, 3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1大) , 2两条边呢?(叉开的比 3小)

  教师利用活动角的投影片演示,使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叉开得大,角就大;叉开得小,角就小。出现在投影片上。

  师问:看起来,角的大小跟角的什么有关系?(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师出示小黑板:下面的角谁比谁大?(属于直观的判断)

  在投影片上比较,着重比较的过程。

  (三)巩固扩展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随意的比较角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比较的是哪两个角?结果是怎样的?是怎样比较的?

  生操作后回报。

  师引导:两重合一观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些什么问题呢?(完成板书课题:直线 射线 线段和角)你能用吗?试试看。

  (五)布置作业

  书上第126页练习二十八第1、2、3题。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

  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已知∠1=45°,∠2=90°,求∠AOB=?

  (1)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4)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2=15°,求∠AOB=?

  已知∠3=∠1+∠2, ∠1=18°,∠2=72°,

  求∠3=?

  师: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上面两题,同时注意书写格式。

  学生练习并汇报。

  2、探究二

  已知∠AOB=63°,∠1=30°,求∠2=?

  (1)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师: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3)练习 书P73/2练

  已知∠AOB=152°,∠1=70°,求:∠2 =?

  已知∠3=∠1+∠2,∠3=80°,∠2=50°,

  求∠1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角的计算,知道了通过角的度数的加减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下面就请大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填空

  (1)若∠AOB+60° =平角,则∠AOB=( )度;

  若周角-∠1=60° ,则∠1=( )度。

  师:说说你是如何想的?(结合加减法的关系分析引导)

  (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

  师:这一题该如何求?

  ①可通过钟面上数刻度得出度数。

  ②通过用12时2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减去12时1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来求。

  2、练习二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对于角的计算更熟练了,那么下面的角你能否很快计算出来呢?

  四、本课小结

  根据已知角和未知角的关系,再利用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求未知角。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67~68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正确度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

  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

  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 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

  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

  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

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

  3、 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

  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四年级上册角的教学设计【经典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