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3-06-05 01:27: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导言: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认识人民币,幼儿可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了解货币的价值,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本文将介绍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以及几种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方法。

一、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1.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通过认识人民币,幼儿可以了解到购物需要付钱,并且不同面额的人民币代表着不同的价值,从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

2. 了解货币的价值

认识人民币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货币的价值,知道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可信任的货币。他们可以学会尊重金钱,并且明白金钱的重要性。

3. 提高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人民币有不同的面额和图案,幼儿通过认识人民币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学会辨认不同面额的纸币。

二、教学方法

1. 视频教学法

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关于人民币的教育视频,向幼儿展示人民币的外观、颜色、面额等基本信息。视频中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让幼儿主动回答问题或者进行简单的游戏。

2. 图片展示法

在教室中张贴一些人民币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介绍人民币的基本信息。可以让幼儿观察图片,辨认人民币的面额、颜色、图案等,并进行简单的讨论和互动。

3. 实物体验法

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人民币给幼儿进行触摸和观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人民币的质地和纹理。同时,可以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分成一组。

4. 游戏活动法

可以设计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模拟购物游戏、记忆人民币面额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人民币,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

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人民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了解货币的价值,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人民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人民币的趣味活动

导言:

为了帮助幼儿更加生动有趣地认识人民币,本篇将介绍几个适合幼儿园教学的趣味活动。这些活动可以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人民币拼图

准备一些人民币的拼图,每个拼图上有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图案和数字。让幼儿根据图案和数字进行拼图,同时教授他们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二、人民币贴画

提前准备一些人民币的贴纸以及一些白纸。让幼儿选择不同面额的贴纸,将人民币贴纸粘贴在白纸上,同时可以让他们画出相应的图案和数字。

三、人民币购物游戏

设置一个小型的购物场景,准备一些小商品和一些人民币纸币(可以是玩具人民币),让幼儿扮演购物者和收银员的角色。购物者选择商品并出示相应的人民币,收银员进行结账并找零。

四、人民币手工制作

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小物件,如人民币形状的纸盒、人民币的折纸等。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边制作边向幼儿介绍人民币的特点和价值。

五、人民币记忆游戏

准备一些人民币纸币和相应的数字牌,将纸币和数字牌分开放置。让幼儿翻开一张数字牌,然后找到相应面额的纸币。通过这个记忆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人民币面额和数字的记忆。

结语:

通过以上的趣味活动,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人民币,加深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些活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更好地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重点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三、活动难点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四、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五、教法

  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徽)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七、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四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四、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五

  一、设计背景

  幼儿在生活中,一杯牛奶、一面包、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十元以内人民币,并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学会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幼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10、5、2、1元的人民币若干,10元以内人民币人手一份。

  3、音乐、录音机、小篮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游戏:《开火车》复习10以内的加法。

  2、以变魔术形式分别出示1元、2元、5元、10元的钱币,让幼儿认识,并说出钱币的名称。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0元、5元、2元、1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3、引导幼儿分别观察钱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并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教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朋友,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4、幼儿学习用10元兑换5元、2元、1元。

  教师:小朋友,我考考你们,10元的人民币可以兑换几张1元?又可以兑换几张5元?还可以兑换几张2元?引导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并请幼儿出自己是如何兑换的。

  (二)组织幼儿观看软件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过程。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商店里的顾客是怎样购物的。

  (三)组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图片及价钱进行尝试购物。

  今天,我的商店要开张了,我的店里有很多物品买,我们来看看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教师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进行游戏3—4次游戏。

  (四)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1、请几名幼儿当售货员,部分幼儿是顾客。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冬游活动,为冬游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就用自己蓝子的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用自己以有的钱范围内购物。

  教师:现在我们出去购物了

  3、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4、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5、组织幼儿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五)小结,结束活动。

  1、人民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用过了钱之后就要洗手,因为钱有很多细菌。

  2、组织幼儿听音乐(小汽车)结束活动。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和取。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一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一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 (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 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

  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 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认一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一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三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一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一角一角地数。)问:1元=( )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一分一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

  (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

  (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1)谈话:为了使用方便,国家除了发行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外,还发行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2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一起认一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一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 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出示“试一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 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一共有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2)(媒体出示第2小题)提问:这张图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共是几元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3、 想想做做第4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指名交流)

  (2)问: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为什么?(指名交流)

  (3)问:还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指名交流)

  4、 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明要给外地的哥哥写信,来到邮局,告诉叔叔(买1元2角邮票。)媒体出示问题:可以怎样付1元2角?

  (2)谈话:小组讨论拿出1元2角可以怎么拿?比比哪个组的拿法多。(小组活动后交流拿法并板书。)

  5、拓展练习

  谈话: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图案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找准人民币上的关键地方,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比比谁的大。

认识人民币幼儿园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