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蛇多多》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一
幼儿园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小蛇多多的形象和特点。
2. 能正确说出小蛇多多的名字。
3. 能够模仿小蛇多多的动作并配合歌曲。
4.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小蛇多多》的图片和故事书。
2. 小蛇多多的玩具或手偶。
3. 小蛇多多的主题歌曲。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拿出小蛇多多的图片和故事书,向幼儿们介绍小蛇多多的形象和特点。鼓励幼儿们一起说出小蛇多多的名字。
2. 歌曲欣赏(10分钟):
播放小蛇多多的主题歌曲,引导幼儿们跟着歌曲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如摇头、摆尾巴等。让幼儿们感受小蛇多多的活泼可爱。
3. 动作模仿(15分钟):
老师拿出小蛇多多的玩具或手偶,模仿小蛇多多的动作,如爬行、盘绕等。然后邀请幼儿们一起模仿小蛇多多的动作,帮助他们感受小蛇多多的特点。
4.游戏活动(20分钟):
游戏一:小蛇追逐
将幼儿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小蛇多多,另一组扮演小鸟。小蛇多多要追逐小鸟,当小蛇多多接触到小鸟时,小鸟就要变成小蛇多多,继续追逐其他小鸟。游戏结束后,回顾游戏过程,引导幼儿们讨论小蛇多多的特点和动作。
游戏二:小蛇串串
幼儿们手拉手,排成一条长长的“蛇”,一边跟着音乐一边前进。当音乐停止时,排在前面的幼儿成为新的“蛇头”,其他幼儿继续手拉手,继续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5. 活动总结(5分钟):
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们说出自己喜欢小蛇多多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
6. 作业布置(5分钟):
让幼儿们回家后找到一张小蛇的图片,准备下次课分享。
篇二
《小蛇多多》幼儿园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小蛇多多的外貌特点。
2. 能够模仿小蛇多多的音调和语调。
3. 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小蛇多多的喜爱之情。
4.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小蛇多多》的图片和故事书。
2. 小蛇多多的玩具或手偶。
3. 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展示小蛇多多的图片和故事书,引导幼儿们观察小蛇多多的外貌特点,如身体长而细、有许多颜色等。鼓励幼儿们表达对小蛇多多的喜爱之情。
2. 音调模仿(10分钟):
老师拿出小蛇多多的玩具或手偶,模仿小蛇多多的音调和语调,如细细的声音、慢慢的语速等。然后邀请幼儿们模仿小蛇多多的音调和语调,让他们感受小蛇多多的特点。
3. 绘画表达(20分钟):
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蛇多多。鼓励他们用各种颜色和形状来表达对小蛇多多的喜爱之情。完成后,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4. 游戏活动(20分钟):
游戏一:找颜色
老师准备一些彩色纸片,每个纸片上画有一个小蛇多多的图片。将纸片散布在教室的不同角落,然后让幼儿们按照颜色的顺序,找到所有的纸片。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游戏二:拼图游戏
将小蛇多多的图片分成若干块,让幼儿们合作完成拼图。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们相互协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5. 活动总结(5分钟):
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们说出自己喜欢小蛇多多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小蛇多多的想法和感受。
6. 作业布置(5分钟):
让幼儿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花园里的小蛇多多,准备下次课分享。
《小蛇多多》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三
《小蛇多多》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背景:
金秋时节,百果飘香,主题活动《酸酸甜甜的水果》正迎合着这个时节尾随而来。这周主题活动的目标是观察水果的特征,引发探究水果的兴趣;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水果的认识和喜爱之情。在进行这一主题教学时,与孩子们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水果。水果对于而今的孩子来说,实属普遍,大多数家庭中也常备有水果。若是问及孩子,他们总能说出一大堆水果的名称,而且天真的孩子总会将自己描述的水果加以修饰,得意洋洋地夸口自己的水果是最好吃的。虽然我们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但至少了解自己常见的几种水果。孩子们对水果夸夸其谈,但却未深入了解这些水果的特性,或者说还无法用语言独立表达自己的经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水果成为了贯穿游戏活动的线索,因此促使《小蛇多多》这个活动的生成。
设计意图:
怼于小班孩子来说,集体教学形式仍有太多的束缚。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讲述,而不是受束缚于教学课堂中的种种要求。因此,我在活动设计上遵循了孩子的这一特点,考虑到既不能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又不能使他们流离于教学活动之外。在《小蛇多多》这个语言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趣味性。通过观察、谈话的不同形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常见水果不同特征,尝试学说短句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等,并将这点作为活动的重难点开展。一个语言活动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赋予,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意与人共同分享食物。
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个领域的教育,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趣味性。
2.通过观察、谈话的不同形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常见水果不同特征,尝试学说短句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等。
3.乐意与人共同分享食物。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等。
活动难点:尝试简单创编语句,如桔子甜甜的',一定很好吃等。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品尝水果的不同味道,认识各种水果。
2.操作教具准备:
(1)水果阴影模型,以及同样大小的水果图片。
(2)短句图谱四张。
(3)水果实物(香蕉、葡萄、苹果、西瓜)各一份。
(4)手偶小蛇多多以及小蚂蚁。
3.场景准备:遮水果的小草四棵。
活动过程:
一、故事倒置,情景引入活动。
1.全体幼儿在活动室一角,教师打了一个喷嚏,幼儿都从角落跑至座位上。
教师:咦?你们这些小家伙都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呀?(幼儿回答)教师:不对,不对,刚才呀小蛇多多也打了一个喷嚏,你们呀都是从小蛇多多的肚子里跑出来的!小蛇多多:不对,不对,我可吃不了你们!我吃的是水果宝宝,我刚才吃的水果是这样的。
2.观察水果阴影模型,猜测水果,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特征。
(1)教师:你们猜猜看,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呀?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如葡萄:一串一串、一颗一颗)教师:那么多多到底吃了哪些水果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蛇多多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教师操作手偶教具,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
1.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呀?
2.小蛇多多第一次吃的是什么?(第二次~第四次)教师:刚才小蛇多多一共吃到了几只说过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一排列水果实物,按序数数。)从中穿插故事中小蛇的想法:它想香蕉软软的,一定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