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通用3篇】

时间:2011-04-05 09:11: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比较物体的粗细教学活动

导语: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开展比较物体的粗细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思考的能力。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粗细,培养他们的差异化思维。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2. 培养幼儿细致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差异化思维。

二、活动准备:

1. 物体:小木棒、彩笔、粉笔、细线、毛笔等;

2. 游戏道具:图卡、簸箕等;

3. 教具:白板、黑板、绳子等。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粗细的物体,如小木棒、彩笔、细线等,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特点,让他们发现物体的粗细差异。

2. 观察比较(10分钟)

教师出示不同粗细的物体图卡,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粗细。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哪个物体更粗?”“哪个物体更细?”等。

3. 分组游戏(15分钟)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给一些不同粗细的物体,要求他们按照粗细的大小进行排列,然后比较各组排列的结果,看哪个组的排列最准确。

4. 实践探索(20分钟)

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条线,然后让幼儿用不同粗细的物体进行测量,比较哪个物体的粗细与线条最接近。

5. 游戏巩固(10分钟)

教师准备一些簸箕,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处,用绳子将簸箕悬挂在空中,幼儿用细线、粉笔等物体尝试将绳子套入簸箕中,比较哪个物体更容易套入簸箕。

6.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

通过比较物体的粗细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力和细致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巩固了幼儿对物体粗细的理解和认知。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 篇二

标题:感受粗细之美——幼儿园体验物体粗细的教学活动

导语:

观察和感受物体的粗细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体验物体粗细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本教案将通过一系列的感受和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物体粗细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感知物体粗细的能力;

2. 培养幼儿欣赏和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

1. 物体:细木条、粗纸张、宽绳子、细线等;

2. 创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 教具:黑板、白板、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粗细的物体,如细木条、粗纸张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物体的粗细之美。

2. 感知创作(15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细木条、粗纸张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用这些物体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制作一些有粗细变化的作品,让他们通过创作来感受和表达物体粗细之美。

3. 感知比较(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粗细的线条图案,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粗细。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哪个线条更粗?”“哪个线条更细?”等。

4. 观察感受(1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室内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感受它们的粗细之美。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树干是粗还是细?”“草叶是粗还是细?”等。

5. 创作分享(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大家,并邀请他们分享创作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分享,幼儿可以相互学习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创作和欣赏能力。

6. 活动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内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物体粗细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

通过体验物体粗细的教学活动,幼儿能够培养感知能力和审美意识,同时通过创作和分享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作和欣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 篇三

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

  一、教育目标

  1.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

  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

  四、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五、活动流程

  分类—>指认—>命名—>分类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

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比较物体的粗细幼儿园教案【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