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加减学习教案 篇一
标题: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加减法学习教案
引言:
数学是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加减法技能。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掌握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加法和减法的教具,如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2. 有关加减法的图片和故事书籍;
3. 室内或室外的游戏场地。
三、教学活动:
1. 观察和讨论:展示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图片中的数学概念,如两个苹果加两个苹果等;
2. 数字卡片学习:给每个幼儿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模拟加法和减法运算,如2+1=3,3-1=2,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运算规则;
3. 游戏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如“数数比大小”、“接龙加减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 故事阅读:选择适合幼儿的加减法故事书籍,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
5. 小组合作:分为小组进行加减法比赛,鼓励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
2. 游戏和活动记录:记录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3. 个别测试: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测试,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
1.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进一步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2. 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分糖果等;
3. 增加难度,引入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幼儿将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延伸。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将爱上数学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加减学习教案 篇二
标题:加减法游戏——培养幼儿数学兴趣的教案
引言:
数学是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方面,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教案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加减法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加减法技能。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掌握加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 掌握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4.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如数字卡片、计数棒等;
2. 游戏场地,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
3. 有趣的加减法游戏规则。
三、教学活动:
1. 数字拼图:将数字卡片打乱,让幼儿通过拼图的方式还原数字,同时进行加法运算,如1+2=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运算能力;
2. 数字接龙:幼儿依次报出数字,要求下一个幼儿报出比前一个数字大1或小1的数,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3. 加减法比赛:分为小组进行加减法比赛,鼓励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数字跳跃:在室内或室外的场地上标出数字,幼儿根据加减法题目的要求跳跃至正确的数字,通过身体活动结合数学学习,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5. 数学故事角色扮演:选择适合幼儿的加减法故事书籍,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对话和情节推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游戏和活动记录:记录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2. 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对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
1. 设计更多有趣的加减法游戏,如数学迷宫、数学挑战等;
2.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更复杂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 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加减法游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加减法游戏,幼儿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延伸。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将更加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幼儿加减学习教案 篇三
幼儿加减学习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加减概念。
2、感受儿歌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
3、学习改变儿歌的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4、聆听音乐并用仿编的内容歌唱和表演
活动准备:各种鞋及图卡数张、每人10枚硬币、每人一个小盒子。
活动重点:学习10以内简单加减概念。
活动难点:改变儿歌数字、并仿编新的诗句。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问幼儿:小朋友你有几只脚?穿几只鞋?蜘蛛有几只脚?穿几鞋?
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屏幕,念儿歌《蜘蛛买鞋》念过一遍后,请幼儿再次念儿歌。同时拿出与鞋子等值的硬币、念到最后一句:"总共花了10元钱"时,请幼儿算算桌面上总共有多少钱,再作出答案。
2、请幼儿看屏幕做练习,老师点击屏幕上改变位置的鞋子与变值的钱币,请幼儿拿出相应的硬币。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分成两种色,几个人扮演卖鞋商,另外几人扮演顾客。拿钱买鞋,然后请幼儿将买卖后的鞋子种类及价钱相应的画上。最后选出几人来根据自己画的图画进行改编儿歌,并唱出来(如幼儿不能顺利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唱编后的儿歌并做动作。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