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精简3篇】

时间:2014-01-07 03:36: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放牧》,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学会用不同乐器演奏《放牧》的主旋律。

2. 学会合作演奏,保持节奏的稳定。

教学准备:

1. 乐器:小提琴、钢琴、口琴、鼓等。

2. 音乐作品《放牧》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3. 学生手册和乐谱。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放牧》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氛围。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首音乐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你们能听出里面有哪些乐器的声音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乐器介绍(10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小提琴、钢琴、口琴和鼓四种乐器,并分别演示它们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式。让学生观察和聆听,并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小提琴的声音是高还是低?钢琴的声音有没有区别?口琴和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步骤三:合奏练习(2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

2. 给每个小组分发乐谱,并请学生根据乐谱练习演奏《放牧》的主旋律。

3. 老师引导学生逐步合奏,先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逐渐增加难度,直到整首曲子完成。

4. 老师在合奏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的演奏节奏稳定。

步骤四:展示演奏成果(1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并提供反馈。老师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步骤五:总结(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乐器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式。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放牧》,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模仿演奏和创作,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学会用嘴哼唱《放牧》的主旋律,并能正确表达音乐的情感。

2. 学会用身体语言模仿乐曲中的动态和节奏。

教学准备:

1. 音乐作品《放牧》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学生手册和乐谱。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放牧》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氛围。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这首音乐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你们能模仿其中的节奏和动态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哼唱练习(15分钟)

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哼唱《放牧》的主旋律,让学生模仿老师的音乐表达方式。

2. 老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音高和节奏哼唱,让他们感受音乐的情感,并进行适当的情感解读。

步骤三:身体语言表达(20分钟)

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中的动态和节奏,并让他们用身体语言模仿。

2. 老师可以分别指挥学生演奏不同的乐器声部,让他们通过手势和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中的节奏和动态。

步骤四:创作活动(15分钟)

1. 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一段音乐,可以用嘴哼唱、打击身体或使用简单乐器。

2.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创作,然后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欣赏并提供反馈。

步骤五:总结(5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 篇三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分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组成。这首歌

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采用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本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但是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地方老师要多加提醒。其次两首歌的情绪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去表现两首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内容:

  1、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 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 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 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 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 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 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小练习:三角铁认识。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 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 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 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 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 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

  3、 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 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后(完整听全曲)。

  2) 谈谈感想: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3) 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音乐课教案:《放牧》【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