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与性质;
2. 掌握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与性质;
2.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直线与平面的关系,并提问:“你们觉得直线与平面可能有几个交点?”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示例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与性质,包括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可能有0个、1个或无穷多个等。
Step 3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
3.1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条件:直线的方程和平面的方程;
3.2 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步骤:
1) 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平面的方程,得到一个关于未知数的方程;
2) 求解该方程,求得直线与平面的交点。
Step 4 练习与应用
4.1 练习题演示:通过几个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求解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
4.2 应用题解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与小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概念与求解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高二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二次函数中的平移与变形
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变形;
2. 掌握平移二次函数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变形的概念与性质;
2. 平移二次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平移二次函数的方法;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并提问:“你们觉得如何改变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
Step 2 理解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变形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示例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变形的概念与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和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等。
Step 3 平移二次函数的方法
3.1 平移二次函数的条件: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平移的相关信息;
3.2 平移二次函数的步骤:
1) 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 根据平移的信息,确定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
Step 4 练习与应用
4.1 练习题演示:通过几个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平移二次函数的方法。
4.2 应用题解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Step 5 总结与小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平移与变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高二数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 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 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 中使用了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 中提取出共同的结构,即第n步的结果=第(n-1)步的结果+n。若引进一个变量 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
(2)“ ”的含
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① 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 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
②赋值号“=”右边的变量“ ”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③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借助“累加器”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 中 的变化和 的含义。
(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 的初始值为0, 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会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①求 的值
②求 的值
③求 的值
④求 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②确定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高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推理是高考的重要的内容,推理包括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由于解答高考题的过程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本部分内容的考察将会渗透到每一个高考题中,考察推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既可能在选择题中和填空题中出现,也可能在解答题中出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及特点,会将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演绎推理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演绎推理的含义与三段论推理及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演绎推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填一填:
①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 ;
② 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 ;
③ 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07是奇数,所以 、
2、讨论:上述例子的推理形式与我们学过的合情推理一样吗?
3、小结:
① 概念: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____________、
要点:由_____到_____的推理、
② 讨论: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有什么区别?
③ 思考: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它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小结: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举例:举出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
例1:证明函数 在 上是增函数、
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D,E是垂足、 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当堂检测:
讨论:因为指数函数 是增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结论是什么?
讨论:演绎推理怎样才能使得结论正确?
比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演绎推理是以下列哪个为前提,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的推理方法( )
A、一般的原理原则; B、特定的命题;
C、一般的命题; D、定理、公式、
2、因为对数函数 是增函数(大前提),而 是对数函数(小前提),所以 是增函数(结论)、上面的推理的错误是( )
A、大前提错导致结论错; B、小前提错导致结论错;
C、推理形式错导致结论错; D、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错导致结论错、
3、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和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则B =180B、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4、补充下列推理的三段论:
(1)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又因为 与 互为相反数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8、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因为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 是无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