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三年级数学教案:加减运算的引入与训练
导入: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将引入加减运算,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加减运算的概念。
2. 加法的运算规则。
3. 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小黑板和粉笔。
3. 数字卡片和运算符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先给学生出几道口算题,让学生回答问题。
2. 引入(10分钟)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我会向学生引入加减运算的概念。我会用小黑板上的数字卡片和运算符号卡片示范加减运算的过程,解释运算符号的含义。
3. 讲解(15分钟)
我会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首先,我会示范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接着,我会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同样让学生进行练习。
4. 练习(20分钟)
我会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练习包括口算题、填空题和应用题。我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加大难度。
5. 总结(5分钟)
在课堂结束前,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复习加减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减运算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标题:加减运算
内容:加法的运算规则、减法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加减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有关加减运算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三年级数学教案:三位数的比较与排序
导入:
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会比较和排序三位数。本节课将通过游戏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比较和排序三位数。
2. 学生能够应用比较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三位数的比较。
2. 三位数的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小黑板和粉笔。
3. 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我会给学生出几个三位数,让学生比较大小。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三位数的大小。
2. 游戏(10分钟)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会设计一个比赛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较和排序。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3. 讲解(15分钟)
在游戏结束后,我会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我会给学生示范一些三位数的比较和排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4. 练习(20分钟)
我会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练习包括比较大小和排序的题目。我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逐步加大难度。
5. 总结(5分钟)
在课堂结束前,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复习三位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比较和排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标题:三位数的比较与排序
内容:比较的方法、排序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学会比较和排序三位数。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数的比较和排序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初步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学生计算出这些算式结果,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这是我们在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但前一节课只算了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来大家解决吗?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29页看着第4题,请你帮助这些小动物判断一下,它们的计算究竟对不对?如果有错,错在什么地方?又该怎样克服呢?
2.教学练习五第5题
(1)让学生在书上计算出结果,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P8--P9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
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
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