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9-08-05 01:12: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一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引言: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船夫在枫桥下夜泊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对江南人民的深情厚意。本教案将以《枫桥夜泊》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的背景和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课件。

3.诗歌《枫桥夜泊》的课文。

4.诗歌《枫桥夜泊》的注释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约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船夫夜泊枫桥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和兴趣。

2.课文阅读(约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诗歌《枫桥夜泊》的课文,让学生静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诗歌欣赏(约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诗歌分析(约1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写作训练(约20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6.作品分享(约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总结(约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二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引言: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深受读者喜爱。本教案将以《枫桥夜泊》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枫桥夜泊》的背景和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课件。

3.诗歌《枫桥夜泊》的课文。

4.诗歌《枫桥夜泊》的注释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约1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枫桥夜泊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和兴趣。

2.课文阅读(约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诗歌《枫桥夜泊》的课文,让学生静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诗歌欣赏(约1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枫桥夜泊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诗歌赏析(约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指导学生运用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练习(约20分钟)

教师提供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创作练习,要求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创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6.作品分享(约15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总结(约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 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二句)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五、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1、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

  板书:愁眠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

  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

枫桥夜泊小小班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