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一
在数学教案中,班级的玩具分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对玩具的分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玩具分类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分类来进行数学教学。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形状对玩具进行分类。例如,把球形的玩具放在一起,把立方体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把圆柱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幼儿可以学会辨认不同形状,并学会用形状来描述物体。
其次,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对玩具进行分类。将红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将蓝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将黄色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幼儿可以学会辨认不同颜色,并学会用颜色来描述物体。
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功能对玩具进行分类。例如,把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放在一起,把能转动的玩具放在一起,把能堆叠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幼儿可以学会辨认不同功能,并学会用功能来描述物体。
除了以上几种分类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他属性对玩具进行分类,比如大小、材质等等。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幼儿可以学会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分类方法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可以给幼儿一些玩具,让他们按照形状、颜色或功能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类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分类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比如,可以给幼儿一些球形的玩具和立方体形状的玩具,让他们分别数一数有多少个,然后比较它们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学会数数和比较大小。
总之,玩具分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玩具的分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类的概念,并运用分类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这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二
在数学教案中,班级的玩具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玩具进行分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和分类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玩具分类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按照形状对玩具进行分类。例如,将球形的玩具放在一起,将立方体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将圆柱形状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辨认不同的形状,培养他们的形状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一些不同形状的玩具,让他们按照形状进行分类,并观察各类玩具的特点。
其次,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对玩具进行分类。将红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将蓝色的玩具放在一起,将黄色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辨认不同的颜色,培养他们的颜色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玩具,让他们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并观察各类玩具的颜色特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功能对玩具进行分类。例如,将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放在一起,将能转动的玩具放在一起,将能堆叠的玩具放在一起等等。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辨认不同的功能,培养他们的功能观察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给幼儿一些不同功能的玩具,让他们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观察各类玩具的功能特点。
除了以上几种分类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其他属性对玩具进行分类,比如大小、材质等等。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幼儿可以学会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分类方法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可以给幼儿一些玩具,让他们按照形状、颜色或功能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类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分类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比如,可以给幼儿一些球形的玩具和立方体形状的玩具,让他们分别数一数有多少个,然后比较它们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学会数数和比较大小。
总之,玩具分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玩具的分类,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和分类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类的概念,并运用分类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这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数群的点数方法,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能将数量在7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或圆点表示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7的数卡和点卡若干。
(2)数量为1—7的各种玩具的图卡若干、超市货架底版。(3)“小小超市员”和“给动物搬新家”的分组操作材料。
环境创设:将活动室场地分为两块,其中一块创设超市情景,摆放超市货架底版;另一块创设动物园环境,摆放7座动物房屋底版。活动过程:
一、引入超市情境,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
1、出示各种玩具图卡,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的方法。
引导语:超市里有许多玩具,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有多少。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用目测数群的方法点数:先看图卡里集中在一起的玩具有多少个,再数完剩下的玩具,这样就能得到图卡中玩具的总数量。
二、集体操作:整理货架。
1、出示超市货架底版,与幼儿共同讨论整理货架的规则:将数量相同的玩具放在同一层。
2、请一名幼儿示范,教师与其他幼儿共同检查。
3、出示1-7的数卡,请幼儿分别将这些数卡摆放到相应的货架旁:货架上的玩具数量是几,就在该层货架旁摆上数字几的数卡。
三、分组操作。
1、第一组:小小超市员。提供超市货架底版,每层货架上摆五张数量为7以内的各种食品的图卡,其中只有一张图卡上的食品数量与其他四张不同。请幼儿当小小超市员,检查食品在货架上的摆放情况,找出每层货架上放错的食品图卡,并将其放在正确的货架上,使每层货架上的食品数量都相同,最后在每层货架旁摆放对应的数卡或点卡。
2、第二组:给动物搬新家。提供7座房屋底版,以及数量为1-7的各种动物的图卡若干。请幼儿给动物搬新家,数量相同的动物住在同一座房子里,最后再
根据房屋里住的每种动物的数量,在该房屋的屋顶上贴上对应的数卡或点卡。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四
活动目标:
1.会找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
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二)引导讨论,尝试摆放玩具——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观察摆放的玩具。
2.讨论怎样摆放玩具。
3.探索将同样的玩具放在一起。
(1)请幼儿自主尝试将同样的玩具放在同一层玩具柜上(或玩具篓)。
(2)让幼儿边摆放玩具边学说:我把“××”和“××”放在一起。
4.分享共同摆放玩具的快乐。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整齐的玩具柜,分享一起摆放玩具的乐趣。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
活动反思:
《我会放玩具》是一个数学活动,此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其一,玩具是幼儿熟悉和喜爱,对于自己的玩具幼儿是非常熟悉的,他们一定会有许多话可说。包括玩具名称、玩法、玩具的`由来等等。活动材料是他们平时最喜欢接触的东西,应该活动起来没什么难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儿有摆放玩具的生活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玩具归类等。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五
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活动重难点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准备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来;自、屈;老师;教、案;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会主动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时放错了,旁边的孩子也会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时也能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数学教案中班玩具分类 篇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情境图,让学生在认识玩具中数出1—5,并且正确书写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2、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2、正确书写数字1-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绍、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P6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
2、你是怎样数的?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2、小组合作:数出自己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请看书上P6田字格里的示范数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书上的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P7练一练1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P7练一练3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作业设计:
完成第8页第2、4题
板书设计:
玩 具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