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7-07-04 04:26: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3. 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 学会计算圆的周长。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圆规、计算器;

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1. 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和矩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 提问:圆的周长如何计算?为什么?

3. 学生回答: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Step 2 概念讲解

1. 展示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如直径、半径、圆心等。

2. 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并给出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

3. 引导学生理解π的概念,解释π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Step 3 计算练习

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标出直径和半径。

2. 讲解计算圆的周长的步骤和方法。

3. 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圆的周长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计算的过程。

Step 4 拓展应用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圆的周长。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

1. 提供更复杂的圆的周长计算题目,让学生挑战自己。

2. 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 学会利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 学会利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 学会利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圆规、计算器;

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1.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Step 2 概念讲解

1. 讲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 解释圆的周长是半径或直径的函数,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Step 3 计算练习

1. 给学生出示一些复杂的圆的周长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 拓展应用

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圆的周长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延伸

1. 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讨圆的周长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 篇三

关于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教材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本节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在本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呈现形式上做了略微的改动。本设计从周长引入本课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圆的周长和其他以学图形周长在计算的联系和区别。用直的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求周长是几条直的线段长之和,而圆这个曲线围

成的图形的计算方法是化曲为直。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3、通过探索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倒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求圆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圆的周长的数学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