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一
拨弦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活动,适合中班幼儿进行音乐启蒙。通过拨弦,幼儿可以学习到基本的音乐概念,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本教案将引导幼儿进行拨弦活动,帮助他们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认识弦乐器,了解拨弦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器材:琴弦、拨片。
2. 音乐素材:简单的音乐曲目。
3. 教具:图片或实物展示弦乐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弦乐器。简单解释弦乐器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弦乐器是通过拨弦或拉弦来发出声音的。
2. 引导:给幼儿展示琴弦和拨片,并向他们解释拨弦的过程。示范如何使用拨片拨动琴弦,发出音乐声音。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拨弦,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3. 实践: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根琴弦和一个拨片。播放简单的音乐曲目,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用拨片拨动琴弦。同时,老师可以逐个点评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4. 总结:让幼儿分享他们的音乐体验,引导他们描述拨弦时的感受和感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二
拨弦是一项有助于幼儿音乐启蒙的活动,通过拨弦,幼儿能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和实践,让幼儿亲自参与到拨弦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向幼儿介绍弦乐器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了解弦乐器是通过拨弦或拉弦来发出声音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给幼儿展示琴弦和拨片,并向他们解释拨弦的过程。示范如何使用拨片拨动琴弦,发出音乐声音。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拨弦,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实践环节中,我们可以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根琴弦和一个拨片。播放简单的音乐曲目,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用拨片拨动琴弦。同时,教师可以逐个点评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实践,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活动结束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分享他们的音乐体验,引导他们描述拨弦时的感受和感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进行各种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兴趣。
通过拨弦这一简单而有趣的音乐活动,幼儿能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综合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希望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能够为中班幼儿的音乐启蒙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和方法。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乐器游戏,训练幼儿的听辩能力。
2.让幼儿通过律动来了解音乐的曲式。
活动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及其卡片。
活动过程:
1.乐器游戏,带入英文。
(1)教师取三种乐器(手鼓、三角铁、响棒)并做简单的介绍。
(2)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教师敲奏,请幼儿听并说出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带入英文,教师问:"what do you hear?"让幼儿进行回答。
(4)给幼儿三张乐器卡片(手鼓、三角铁、响棒),教师敲任一种乐器,让幼儿排出该卡片。
(5)教师同时敲两种乐器,让幼儿排出卡片。
2. 了解音乐的曲式。
(1)让幼儿跟随教师听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在律动时,就用不同的舞动方式来呈现各个乐段。)
(2)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做了几种动作啊?"对律动动作进行小结,引出aba曲式。
(3)在黑板上画出aba的图谱,让幼儿了解,并带领全体幼儿根据图谱做律动。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中重音的情趣。
2、用快速反映练习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地把握音乐的结构。
3、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努力确保反应准时正确,在高度紧张和兴奋的条件下有克制地演奏,不使乐器发出难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哑铃、圆舞板、铃鼓等若干。
2、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㈠教师和幼儿在《拨弦》的音乐声中,做聪明小孩和笨老狼的游戏进活动室。
㈡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
1、出示图谱,用幼儿创编的声音为曲子伴奏一次。
2、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音乐玩快速反应游戏两遍。
⑴重音处击掌,其他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
⑵双手向内靠拢作为信号。
㈢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演奏。
1、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大灰狼,来指挥幼儿进行快速反应的游戏。
2、幼儿拿乐器,在教师
的指挥下演奏两遍。
㈣加深难度,教师可采用假装走向某个声部,到后来又走向某个声部。
㈤幼儿交换乐器,体验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快乐。
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大灰狼进行指挥。
㈦在音乐声中,幼儿跟着大灰狼到姥姥家去。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五
活动名称:
奥尔夫《拨弦波尔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制乐器,并进行分组交流。
2.体验游戏表演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音乐《拨弦波尔卡》,手鼓、三角铁、响棒的乐器,纸巾盒,橡皮筋以及纱巾。
活动过程:
1.复习音乐的曲式,让幼儿跟着图谱做律动。
2.自制乐器进行分组表演。
(1)让幼儿做手工纸盒(放小声的背景音乐),完成自制乐器。
(2)教师跟着幼儿一起演奏A段;B段时一同挥舞纱巾;A段时再一起演奏乐器。
(3)让幼儿分成AB两组分别演奏A段和B段。
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六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
2、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能大胆想象、表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3、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图形乐谱,大灰狼道具,录音机,《拨弦》音乐和入场音乐。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玩“聪明孩子笨老狼”游戏进场,当教师回头时幼儿学习控制自己不动。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提问: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3、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和特点,感受重音。
(1)讲述故事,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中的重音。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听辩重音,感受音乐起伏的变化。
提问:老狼都在音乐怎么样的时候回头?每次回头中间间隔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3)熟悉音乐,感受重音,幼儿在重音处拍手、跺脚。
4、通过游戏再次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
(1)教师扮演笨老狼,“老狼”走时幼儿走,“老狼”回头时,幼儿自由造型(启发幼儿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
(2)个别幼儿扮演笨老狼玩游戏1-2次。
(3)玩吓唬大灰狼的游戏。
5、与老狼笨笨成为好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结束。
附录
1、《拨弦》音乐:见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大班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用书下学期第281页。
2、故事:
从前,有一个黑森林,森林里的路很黑很黑,小朋友走进去了很容易迷路。在这个黑森林里面,住着一只老狼,它的名字叫“笨笨”,它每天都在森林里走来走去,对森林里的每一条路都很熟悉,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穿过黑森林。
在森林的另一边,有一个很大的游乐场,里面有高高的滑梯、长长的火车……但是,怎样才能穿过黑森林去游乐场玩呢?
小朋友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那就是跟在老狼的后面走,让老狼带我们穿过黑森林去游乐场玩。啊哈,不用担心老狼会伤害你,因为老狼的眼睛很不好,只要它回头时捂住嘴巴不发出声音,老狼就不会发现你。
说课
一、说教材
《拨弦》这首乐曲别具特色,其中蕴涵的紧张、舒缓的节奏适宜孩子生命的律动,因此这首乐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被广为应用,无论是许卓娅老师编写的书,还是现在幼儿园普及的渗透式教材,以及这次长沙市艺术教育活动竞赛指定的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书,都收录了这首音乐。《拨弦》是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原是ABA结构,本次活动节选自A段,是由小提琴用拨弦的方式演奏的,别具特色,被称之为《拨弦》。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感受各种音乐性质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把它作为大班幼儿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性作用。我从情感、能力、知识三方面将目标定位为: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复感知,初步把握乐曲中的重音和乐句结构。这是活动重点,从音乐的角度分析,本首乐曲的教学价值就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乐句中的重音,从而感知整首乐曲的特殊乐句结构,提高听辨能力。可以说化解了“重音”就化解了幼儿理解乐曲的障碍。虽然幼儿的现有水平能区分音的轻重,但在本次活动中要从所有的跳音中感知带重音的跳音就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必须借助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手段方法来解决。我运用了反复欣赏感知与图谱相结合、与游戏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层层递进反复感知,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2、尝试用个性化的动作表现对乐曲重音的感知,能大胆想象、表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目标2的提出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更丰富地表达自己对乐曲中重音的感受,也是艺术活动情感性的要求。
3、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并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带来快乐,可以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性,这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设计了游戏来帮助幼儿对重音的把握,将活动推向高潮。学习有控制地按规则游戏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部分,幼儿对句末重音和乐曲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在游戏中处于活动状态,因此对重音的把握、对情绪的控制有了新的挑战,所以,我将它作为本次活动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