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7-06-06 04:43: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探索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寓意

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使用意象来传达深层次的寓意。本节课将以杨红樱的《鱼游到了纸上》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帮助学生理解与感知寓意,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 分析《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意象与寓意。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杨红樱的《鱼游到了纸上》。

2. ppt演示文稿。

3. 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幅画作,画面中有一只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幅画作有什么感受?

2. 引入(10分钟)

通过ppt演示,引入《鱼游到了纸上》这篇作品。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鱼游到了纸上》中的鱼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

3. 分析意象与寓意(15分钟)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讨论作品中的意象,并与寓意联系起来。教师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5. 理解与感知(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张活动卡片。卡片上有一个画面,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这个画面中意象与寓意的理解与感知。

6.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意象与寓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自行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意象与寓意,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评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与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意象与寓意。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思考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引言: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本节课将以此为素材,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中的情节与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杨红樱的《鱼游到了纸上》。

2. ppt演示文稿。

3. 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幅画作,画面中有一只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只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你们能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吗?

2. 引入(10分钟)

通过ppt演示,引入《鱼游到了纸上》这篇作品。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 分析情节与寓意(15分钟)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讨论作品中鱼游到纸上的情节,并思考背后的寓意。教师在每个小组之间进行巡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创设情境(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张活动卡片。卡片上有一个情境描述,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与情境相关的故事。

5. 分享与评价(10分钟)

随机选取几组学生分享他们创设的情境与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6.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写一篇关于自己创设情境的故事,发挥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

评价: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通过小组分享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批判思维。同时,通过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 篇三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

  导语:《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 能达到积累的目的。为了让学生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份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下面,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优质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