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穷人》教案及练习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穷人》是一篇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贫穷人家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不公。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把握《穷人》的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3. 掌握一些文学常识和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贫穷和社会不公问题的思考。
2. 阅读《穷人》:分段阅读,学生可以先阅读整篇小说,然后进行逐段分析和讨论。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穷人李四、他的妻子、村长等。让学生从外貌、性格、言行等方面描绘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动机。
4. 分析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背景,如农村贫困、土地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背景对人物行为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找出小说的主题,并展开讨论。可以提问:这篇小说想要表达什么信息?它对社会和人性有何启示?
四、练习与评价:
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一些与小说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考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他们对《穷人》的理解和思考。
3. 课堂讨论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度、思考深度等。
语文《穷人》教案及练习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穷人》是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贫困人家的生活和社会不公问题。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这篇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穷人》的情节和主题,并通过文学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写作表达对《穷人》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的思考。可以提问:你对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有什么看法?
2. 阅读《穷人》:分段阅读,学生可以先阅读整篇小说,然后进行逐段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 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如作者的细腻描写、对细节的关注等。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分析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刻画手法。通过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5.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他们对《穷人》的理解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范例。
四、练习与评价:
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一些与小说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考察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2. 课堂讨论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参与度、思考深度等。
3. 作品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并进行互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语文《穷人》教案及练习 篇三
语文《穷人》教案及练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他会说什么呢?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三、总结:
板书:
穷人
(沉思1)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忐忑不安)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沉默1)
(沉思2)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他会说什么呢 (沉默2)
练习
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桑娜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二、想象:
第一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渔夫心里想:( );
第二次沉默时
桑娜心里想:( );
渔夫心里想:( );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渔夫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