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引言:
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之一,作为一种环保行为,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堂大班科学活动课。通过这堂课,学生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1. PPT或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2. 一些常见的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图片。
3. 分组准备: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知道垃圾分类吗?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或白板,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各种常见垃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分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垃圾分类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活动实践(30分钟):
将一些常见的垃圾放在教室里,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垃圾分类。老师和助教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6. 总结讨论(10分钟):
回顾整个活动,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四、活动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和理解程度。
3.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引言: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举措,它能有效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们设计了一堂大班科学活动课。通过这堂课,学生将亲身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PPT或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2. 一些常见的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图片。
3. 分组准备: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些垃圾和垃圾分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PPT或白板,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讲解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 实践探究(30分钟):
将一些常见的垃圾放在教室里,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垃圾分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老师和助教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分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垃圾分类方案。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讨论(10分钟):
回顾整个活动,学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四、活动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2.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反馈和理解程度。
3.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和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
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三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三、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四、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一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五、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垃圾分类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五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