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 学习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3 学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4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 小结与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然后,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和运用简单的数学符号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数学符号;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简单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的意义;
2. 运用加号、减号和等号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运用加号、减号和等号进行简单的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
2. 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 学习加号、减号和等号的意义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加号、减号和等号的意义。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运算符号的辨认和理解。
Step 3 运用加号、减号和等号进行简单运算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介绍运用加号、减号和等号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然后,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 4 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 小结与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然后,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
3.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板书设计
辨认方向
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一节的内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本上进行教学的。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一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三、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如:激励性的语言,奖小星星 等。
四、教学准备:
挂图 方向板
五、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 引发兴趣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做和老师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我说东向东转,学生就说,我说西向西转。这样的设计,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聚集动力。
第二环节:实践探究 激趣解疑
1、老师用微机出示教材主题图,先请学生说一说:看平面图的方法,然后同桌交流:以学校为中心,邮局、商店、医院、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书馆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学生的说法可能不一,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北面。有的可能说,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教师可以借机提出疑虑:“图书馆又不会走,怎么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儿呢?图书馆到底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们好好想一想,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图书馆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之间的位置,并鼓励学生自己给西、北之间的方向起名字,从而了解到生活中的西北方向。
3、接着,老师请学生交流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所在方向,引导学生发现:东南、东北、西南等方向。
以上教学活动中“看平面图辨认方向”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找学校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场所,既复习了已有的方向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老师让学生观察图书馆、动物园、少年宫、电影院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给新认识的方向起名字,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认识生活中客观事物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注重了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 玩中强化
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组织学生制作方向板,并利用方向板找教室的方向,然后把找到的方向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再交流一下教室的各个方向有什么。最后,让学生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情况跟全班交流。
2、在学生基本了解教室的方向后,教师组织学生玩《反应快》的游戏,如:向东南点点头,向西北招招手,引导学生发现:东南和西北相对,东北和西南相对等。
3、教材P21有一幅《中国地图》,在观看中国地图时让学生了解家乡安徽省在祖国的方向并完成这一页的练习。
4、在练习之后,再组织同桌玩《小交警》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鹤岗的各个方向有哪些熟悉的景物和建筑。
以上教学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同桌之间相互学习,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由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了《小交警》的活动是实际方向的练习,集趣味、能力于一体,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借助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教室的空间方位,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 促进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当小设计师帮小区搞设计。老师让学生把课前发的场馆图片拿出来,自己摆一摆,说一说每个场馆分别在小区的哪个方向。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上的学习很不够,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实践,多应用,才能掌握。
第五环节:师生整理 体验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谈两点:
1、谈收获,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2、让学生自我评价,比如,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这样,既注重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关注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数学知识一旦让学生体会到它在生活中是有用的,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上在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交往中参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所要追求的教育价值。
2、经历学习过程比只要结果要精彩的多
上课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我发掘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新知的成功与快乐。
另外,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方向板辨认教室里的方向时,有的学生手里的方向板随着身体的转动而转动,如果在教学时我给学生做一做示范或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使用方向板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学生身体动,手中方向板也在动,不能找准方向的问题。看来教师导的作用也不能忽视,而且要引导的恰到好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真切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的领悟到了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是啊,阳春三月,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
生:春游、植树……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春游呢!
课件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同学们快来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
生:河边。
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他们想要过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出示过河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现在请同学们动动脑,想一想,帮助笑笑他们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29+25=54(人)54÷9=6(条)
师: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综合算式,谁来试一试?
学:29+28÷9
师:这样列式行不行呢?为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结果:这样列式不行,因为这算式是把女生人数去除以9,而不是用总人数去除以9。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这部分应该先算呢?学生探究:实物台上展示——用小括号(29+25)÷9
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
那么这个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读呢?
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相信同学们知道了带小括号的算式该怎么算,请快速准确的在书上写出来。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条)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帮助笑笑他们解决了”过河“问题,现在坐着6条船来到了河岸,这时,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想考笑笑他们,你们愿意参加吗?
课件出示:
1、比一比,谁的眼力好。(说出运算顺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谁判断的最准确。
(1)(10+3)×5与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81减去6乘6的积,列式为(81-6)×6。
3、比一比,谁算的又对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应用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笑笑班级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图)他们在这玩得可开心了,临走时,笑笑想买一些土特产带回去,于是他来到森林特产店。(出示购物图)野菜4元,木耳5元,叶帖画3元,竹笋2元,根雕6元,拐杖7元。
笑笑买了些什么?
生:她想买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师:淘气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买三袋。
师:那他们要付多少钱呢?请你们帮忙算一算。
学生计算后展示不同计算方法
四、归纳
师: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生:认识了小括号。
生:帮助笑笑解决了问题
生:知道了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
师: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