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教案【实用6篇】

时间:2018-08-05 02:41: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运算教案 篇一

题目: 加法和减法运算教案

引言: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方法对于学生们打下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本教案将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加法运算

1. 概念:加法是两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的过程。加法运算符号为“+”。

2. 方法:

a. 对齐两个加数的个位数,从右向左逐位相加。

b. 若相加的两个数有进位,则进位到更高位上。

c. 若相加的两个数位数不同,可以在较短的数前面补0,使位数相同。

d. 最后将个位数相加后得到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总和。

二、减法运算

1. 概念:减法是两个数值相减,得到它们的差的过程。减法运算符号为“-”。

2. 方法:

a. 对齐被减数和减数的个位数,从右向左逐位相减。

b. 若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更高位借位。

c. 若被减数和减数位数不同,可以在较短的数前面补0,使位数相同。

d. 最后将个位数相减后得到的数就是两个数的差。

三、练习题

1. 加法练习题:

a. 25 + 13 = ?

b. 47 + 58 = ?

c. 89 + 36 = ?

d. 12 + 99 = ?

e. 67 + 123 = ?

2. 减法练习题:

a. 48 - 17 = ?

b. 75 - 38 = ?

c. 92 - 51 = ?

d. 125 - 87 = ?

e. 60 - 29 = ?

结语:

通过本教案,学生们应该对加法和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在练习题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掌握了加法和减法运算,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更高级的数学运算中。

运算教案 篇二

题目: 乘法和除法运算教案

引言:

乘法和除法是数学运算中进一步扩展的运算,对学生们发展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教案将介绍乘法和除法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乘法运算

1. 概念: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的过程。乘法运算符号为“×”或“*”。

2. 方法:

a. 对齐两个乘数的个位数,从右向左逐位相乘。

b. 若相乘的两个数有进位,则进位到更高位上。

c. 若相乘的两个数位数不同,可以在较短的数前面补0,使位数相同。

d. 最后将个位数相乘后得到的数就是两个数的积。

二、除法运算

1. 概念:除法是将被除数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与除数相同,得到它们的商的过程。除法运算符号为“÷”或“/”。

2. 方法:

a. 将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最高位相除,得到商的最高位。

b. 将得到的商的最高位乘以除数,得到一个数,然后用被除数减去这个数。

c. 将新的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的最高位相除,得到商的次高位。

d.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被除数被除尽或者商的位数达到要求。

三、练习题

1. 乘法练习题:

a. 6 × 8 = ?

b. 12 × 5 = ?

c. 9 × 7 = ?

d. 4 × 11 = ?

e. 15 × 3 = ?

2. 除法练习题:

a. 36 ÷ 6 = ?

b. 60 ÷ 4 = ?

c. 81 ÷ 9 = ?

d. 72 ÷ 8 = ?

e. 45 ÷ 5 = ?

结语:

通过本教案,学生们应该对乘法和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在练习题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掌握了乘法和除法运算,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更高级的数学运算中。

运算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运算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 、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能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知识梳理

  1.小组讨论。

  引导: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分别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呢?先独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组里讨论。

  2.集体交流。

  (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

  生答。

  追问: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

  生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结合学生交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进一步明确法则。

  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

  指出: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后按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 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运算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运算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 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②减少5

  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 )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用了( )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 )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 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不但能提高计算的速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以在复习中,注重学生对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记忆,再加以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让学生搞清所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哪些,分别用字母怎么表示,语言怎么叙述,达到全面巩固理解的目的。其间,分别插入适当判断、填空练习,以帮助学生理解及灵活运用。另外,利用积、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在观察推导中理解积、商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就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为简便计算打开多种途径。然后,在学生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出现一组选择题,综合地培养学生运用定律和性质的能力,反馈面也扩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数学生的情况。最后出示两道简算题,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四则运算的定律,是否能灵活地运用。

运算教案【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