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12-06-09 01:12: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一

主题: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 学会使用天气图表和气象仪器进行天气预测。

教学重点:

1. 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3. 天气预测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理解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学会使用天气图表进行天气预测。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天气图表;

3. 气象仪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了解天气变化的现象,并与之前学过的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进行联系。

Step 2 探究大气运动

通过课件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大气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如海洋风、地形风和季节风等。

Step 3 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

讲解大气运动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如气温、降水和风向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加深学生对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的理解。

Step 4 天气预测

介绍天气预测的方法和工具,如天气图表和气象仪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天气图表进行天气预测,并理解天气预测的局限性。

Step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天气预测,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验证。

Step 6 总结归纳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汇报,总结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以及天气预测的方法和工具。

Step 7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天气预测方法和工具,并写一篇关于天气预测的小短文。

教学延伸:

1. 邀请当地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来校进行天气预测实践活动;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不同地形和季节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二

主题: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学会使用地球仪和星座图进行地理定位。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理定位的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2. 学会使用地球仪和星座图进行地理定位。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地球仪;

3. 星座图。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星座图,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之前学过的地球与地图的概念进行回顾。

Step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通过课件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解释其对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理气候的影响。

Step 3 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如赤道降雨带、极地气候和地理分布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理解。

Step 4 地理定位

介绍地理定位的方法和工具,如地球仪和星座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和星座图进行地理定位,并理解地理定位的准确性和局限性。

Step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理定位,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验证。

Step 6 总结归纳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汇报,总结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以及地理定位的方法和工具。

Step 7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地理定位方法和工具,并写一篇关于地理定位的小短文。

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不同地理现象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2. 邀请天文爱好者来校进行星座观察活动,增加学生对星座图的熟悉程度。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三

  一、课前导学:

  (一)、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1)用笔圈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说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

  (2)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二、课堂助学:

  (一)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标

  1.了解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掌握东南亚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和在各过中的经济地位,以及锡、适宜两种矿产的分布。

  2.掌握东南亚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的繁荣做出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读图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如果我们在广西或云南越过我国的国界线,就来到了一片极具热带风情的地区,”揶风海韵”是这里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东南亚地区。

  一、位置和范围

  1.引导学生观察图2-1,指出东南亚的范围: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并介绍中南半岛得名的由来。

  2.结合世界政区图,由学生分析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特征:亚洲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与河流

  1.引导学生找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河流,并设问:a这些河流都发源与哪国?

  b大致是什么流向?为什么?

  C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区?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

  D这些河流的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E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因此,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

  F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东南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D学生讨论完成P36活动4题。

  2.教师以手作比,小结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令列分布。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找到马来群岛,并设问:

  A从整体上看,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位置?

  B这些河流的长度与流速与中南半岛相比,有什么特点?

  C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思考:马来群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板快构造学说理论,马来群岛有什么特点?

  2.小结马来群岛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各是什么?对农作物的生产各有什么影响?

  4.结合教材,重点突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对东南亚农业生产的影响?

  5.学生做P35活动3题,小结。

  [课堂总结、作业布置]配套练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东南亚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亚洲的东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

  2.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间、众列分布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上游: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

  (2)下游:流速慢,冲积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围

  三、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1.地势崎岖,山岭崎岖

  2.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3.多火山地震

  四、气候与农业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农作物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课时

  东南亚的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各有怎样的影响?

  五、主要国家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查找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分布着哪些国家?

  2.提问:东南亚各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哪些?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有哪些?(学生识记东南亚的国家)突出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地位。

  3.引导学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强调: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区图,指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

  (1)东南亚处于哪两大洲和哪两大洋之间?

  (2)东南亚处于这两大洲、两大洋的什么部位?

  (3)引用郑和下西洋的典故,说明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马六甲海峡

  1.讨论:从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线,该怎样走?(引入马六甲海峡,突出其位置特点: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并提问:马六甲海峡联系着哪两大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航线向西向东,可以分别到达哪些地区?

  3.结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动2题,小结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过渡)东南亚因地处赤道,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平原铸就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

  七、富饶的物产

  1.引导学生观察图2-6,熟悉图例,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并指出:东南亚有丰富的矿产和种类繁多的热带经济作物。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锡、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国,教师小结:

  天然橡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水稻——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锡——马来西亚、缅甸;石油——印度尼西亚、文莱。

  3.结合教材P39活动1、2题,理解泰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的原因。

  八、人口

  1.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并设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学生自度思考:东南亚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东南亚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3.结合教材重点突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并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开发所做的贡献。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

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