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通用4篇】

时间:2014-09-07 05:50: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 篇一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大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来历,让孩子们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情感认同。

3.通过制作粽子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或绘本等展示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绘本等材料,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10分钟)

详细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包括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适应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3.活动(30分钟)

a.制作粽子

准备好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粽子。老师可以示范一遍,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b.赛龙舟游戏

在室外或宽敞的教室内,设置赛龙舟的游戏场地。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竹竿当作赛龙舟的桨,模拟赛龙舟比赛,让孩子们体验赛龙舟的乐趣。

4.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制作粽子和赛龙舟的经历和感受。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 篇二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大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和情感认同。

3.通过制作粽子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或绘本等展示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绘本等材料,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10分钟)

详细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包括屈原、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适应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3.活动(30分钟)

a.制作粽子

准备好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粽子。老师可以示范一遍,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b.赛龙舟游戏

在室外或宽敞的教室内,设置赛龙舟的游戏场地。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用竹竿当作赛龙舟的桨,模拟赛龙舟比赛,让孩子们体验赛龙舟的乐趣。

4.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制作粽子和赛龙舟的经历和感受。强调端午节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还有包括挂艾草、戴香囊等其他习俗,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让孩子们对端午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动手制作粽子和参与赛龙舟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们一起共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大班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

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附儿歌

  端午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大班端午节来历教案【通用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