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9-02-06 07:10: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一

标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的人生感悟

导入: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自己在天姥山的梦游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节课将以该诗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1. 讲解杜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诗歌鉴赏与解读(20分钟)

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如人生短暂、珍惜当下、追求自由等。

三、诗歌背后的思考(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深层意义,如人生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与感悟。

3.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四、情感体验与写作(15分钟)

1.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2.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转化为文字。

3.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短文或写一首诗歌,表达个人对人生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

1.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写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3.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的价值。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二

标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意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导入: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自己在天姥山的梦游经历,展示了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美丽和魅力。本节课将以该诗为基础,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

1. 讲解杜牧及其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二、自然景观的描绘(20分钟)

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如山峰、云雾、溪流等。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天姥山的真实景观,引导学生对比诗歌与现实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3.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自然景观的美妙。

三、人文景观的描绘(20分钟)

1. 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描绘的人文景观,如古道、庙宇、僧侣等。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天姥山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比诗歌与现实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3. 引导学生思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衬托和增色作用,培养对人文与自然的综合鉴赏能力。

四、情感体验与创作(15分钟)

1.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感悟。

2.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作实践。

3.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一幅风景画、拍摄一组照片,或写一篇游记,展示自己对景观的理解与感受。

五、展示与分享(15分钟)

1.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分享自己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感悟和创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3. 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美妙与价值。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与成长。

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欣赏和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培养对美的敏感和责任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三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把握欣赏诗歌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自主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全诗,讨论交流,结合背景与意象气氛,欣赏艺术特色与作者情感,学会独立鉴赏、概括、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

品味欣赏、归纳实践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诵读全诗,感受意象气氛与情感

  二、琢磨词句

  信语或 拔(出类拔萃) 因 殷 惊列缺雨烟鼓且须

  三、简述分析,能力养成

  1

、首段背诵赏析

  表现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

  作用与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2

、二段背诵鉴赏

  时间线索推进梦境描写:夜渡、到达、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空间转换写景抒情:岩路、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太姥山胜景

  青云、水烟、霹雳、洞天、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之人)——仙境降临

  过渡句及感情:梦境美好终归短暂,现实残酷无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对

  3

、末段背诵欣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消极?】

  所有快乐的事情总是稍纵即逝的,自古以来,功名利禄总如流水般不可长留。

  表面上看是对人生的悲观厌世,实际上这是李白对世事的看破与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语,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字有姑且之意,应是作者对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声的真实流露。作者不愿阿谀侍奉权贵以换取功名,所以只能暂时游历山水以派遣怀才不遇愁绪,姑且以此等待时机。

  【全诗主旨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不羁、蔑视权贵、淡泊功名、追求自一由

  四、迁移拓展

  1、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来,转而游历山水?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欣赏与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四

  学习过程

  一、预习

  ①用8分钟时间诵读全诗,注意停顿及字音

  ②抽3名同学分别诵读各段

  二、解题:

  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

  ③“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④梦游天姥和话别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三、补充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四、赏析

  ①请学生找出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

  ②“如此”指什么呢?

  明确:代指第二段的内容

  ③ 请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忆梦(梦景、梦醒)

  ④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什么?

  明确:梦景

  ⑤自由诵读,画出不懂的句子,请谈谈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明确:重点词意(清 暝 殷 栗 惊 訇然 青冥 列缺 恍 嗟);

  静谧优美,奇丽壮观,山路曲折、深林层巅,亦幻亦真,灿烂辉煌、令人目眩。

  ⑥点拨诵读方法,示范诵读,抽点学生诵读。

  ⑦找出了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那么通过这句我们能否判断诗人的真实意图或者说他的落脚点和重心在哪儿呢?

  明确:后面才是诗人要表达的内容。

  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那么“世间行乐亦如此”,“行乐”到底所指何事?后文有没有提示呢,请找出这样的诗句。

  明确:“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⑨“行乐”和梦相同在哪儿呢?

  明确:到头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梦一场空!

  ⑩诗人临别赠言不是回忆历历在目的往昔,而写自己的梦,其原因何在呢?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表述心志,将远离庙堂、寄意林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

  反思往昔,虽汲汲功名、了无所成、青云之志、无奈萧疏。

  劝慰朋友,对世事纷扰、洒脱直面、人生百年、适心任性。

  附:板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 世间 行乐 亦 如此 吟留别

  (类比)

  “万事” “惟枕席”

  “事权贵” “失烟霞”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五

  ◆设计意图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设计提要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

  3.如何理解“留别”?

  ◆设计实施

  导语: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作者、听全诗录音)

  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点拨:从“梦游”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谁游过“天姥”?“谢公”是谁?作者与“谢公”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一?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点拨: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东,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极言其巍峨,也许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二?

  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刚才朗读的这段诗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留别”难道仅仅是以此诗留赠给分别的人吗?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

  (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这首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李白专题的第一首诗,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教师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理解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李白的诗仙形象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据此,本节课确定了“理解本诗的情感脉络并赏析艺术特色”“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两个目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历来都有争议,课堂上教者提供了相应的背景材料,让学生通过辩论,探究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情感脉络并赏析艺术特色。

  2.结合本诗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由“梦”导入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峰,而他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他诗歌的高峰,是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作。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走进李白“梦”的世界。(投影展示学习目标)

  提问:我们欣赏一首诗的时候,往往应该从题目入手,题目是理解诗歌的一扇窗户,是打开诗歌的一把钥匙。这首诗的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二、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自由读,概括思路。

  相机板书:梦由(梦前)——梦境(梦中)——梦感(梦后)

  三、赏析“梦由(前)”部分

  指名读写天姥山的六句话,赏析诗句。

  明确:写天姥山就是突出其神奇、高大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向往之情;主要运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

  四、赏析“梦中”部分,品味梦境

  情景导入:现在我们就进入时间隧道,让时光倒流,重温诗仙李白的一个流传千古的奇梦。

  1.先把这段描写切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梦中的景色与情感经过了怎样的变化?(相机板书:美丽险怪辉煌;愉悦惊恐复杂)

  2.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迷花倚石忽已暝”一段,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品一首诗就犹如品一杯美酒,品出滋味,品出情感,首先品一品诗人的炼字。

  品味“飞”“送”二字的妙用。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3.赏析“熊咆龙吟殷岩泉……訇然中开”一段,

  理解“殷”“惊”“欲雨”等词语的意思。

  问:“列缺霹雳”,有人说“列缺”不能简单翻译成闪电,为什么?

  明确:“列”可以理解成通假字。“列缺”为什么不能简单理解为闪电,主要原因是“列缺”描摹出了电光从云霓中决裂而出的样子,“列缺”实际上是将云层整个撕开(教师用动作表现)的感觉。“列缺”一词描摹出闪电在一刹那间的形状,然后紧接着才是霹雳,就是雷声,山峰崩塌开裂,乱石横走,地陷天塌。这就是和缓处则按辔徐行,紧急时又短兵相接。

  朗读一下这几个短句,读出效果。

  师:有没有发现,上下文句子的字数长短不一,跟前几天学的古诗不一样,为什么?

  相机介绍“吟”这种古诗体。(投影出示)

  ①字数不定,有四言、五言、七言、九言,随诗人情感起伏而变化。

  ②压韵自由,可以换韵。

  ③对仗无严格要求。

  4.赏析“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

  师:将“青冥浩荡不见底”一句中“青冥”换成“天空”行不行?

  针对学生对“青冥”一词理解可能有的错误,教师提醒:我们可以驰纵想象,语文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并不是无限的,我们去想去创造,并不是随便去想,并不是没有正误之分。有的想象不合常理,没有办法同整个诗句融为一体。所以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思维,一定要校正你的思维,要让它和全诗融为一体。这里青冥要比天空显得深远些,它强调的是一种空灵的感觉,有开阔之势,感觉到有点昏暗,又不是完全的暗,有一点点微弱的光。

  5.“诗人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看看谁才是李白的隔代知音。

  投影出示背景资料,列举古人和今人的争议。如:

  李白是一个爱做梦,并对梦有着奇特体验的人,他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地说过,供奉翰林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长安如梦里”;“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登高丘而望远海》)等。

  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片段:“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学生展开辩论。

  师相机点拨:

  ①梦中的景物、人物、动物或其他东西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影子吗?

  ②请注意教材中文章后面的注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注释。

  小结:梦境是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其实就是他被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出入官场的那种短暂的成功体验。而当他想逐渐融入时,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就是对官场的迷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着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着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其实就是那些达官贵人。“日月照耀金银台”就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虎鼓瑟兮鸾回车”就是达官贵人们出门时候的锣鼓开道。可见,梦游过程其实就是现实的曲折反映,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

  五、赏析“梦后”

  提问:这不是送别诗么?怎么没有那种杨柳依依的送别之情呢?没有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的苦楚呢?

  师:李白的诗常常不按套路出牌,打破常规,天马行空,自由驰骋。

  重点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李白一生经历坎坷,这句话道出了他对腐朽现实的憎恨与鄙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人也绝不低眉顺眼奉事权贵,宁可放浪山水之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

  提问:通过梦后所感,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请用一个词概括,请一小组同学依次回答。

  学生交流:傲岸不屈、豪放不羁、追求自由、消极避世、寄情山水、无奈、愤激……

  六、结合本诗探究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1.师:李白有一个美誉,大家也一定十分熟悉。这个美誉是哪两个字?

  明确:“诗仙”。

  2.学生结合这首诗讨论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

  ①诗的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投影出示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

  “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师:这段话的大意是:“天姥山和天台山相比很矮,只能算是儿孙辈,充其量身材比较魁伟罢了,怎么可能‘势拔五岳掩赤城呢?”王思任似乎怀疑李白在“开玩笑”!其实源于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他塑造的梦境就是从他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这就是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标志:瑰丽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相机板书: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手法)

  ②文中的意象

  结合诗句分析“瀛洲”“天姥”“白鹿”等仙界的意象。这是游仙诗的重要特征。

  ③李白的行为

  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捞月而死。“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名山大川中的道士仙人,曾学道多年,跟很多道士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也为之写了不少诗文。(结合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④别人的评价

  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谪仙人”的评价。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地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⑤李白书法

  用大屏幕展示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让学生揣摩飘逸豪放的道骨仙风。教师模仿落款“太白”二字,在黑板上已写的“诗仙”二字旁写下太白。

  七、总结全文,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一代诗仙已经作古,但浪漫主义的大旗却永远飘扬在人间。同学们要从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让我们用李白的大浪漫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高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