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

时间:2015-06-06 01:27: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角,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角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辨别钝角、直角、锐角;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认识角。

教学重点:

1. 角的概念;

2. 角的分类;

3. 角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黑板、粉笔;

3. 角形的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知

教师将一些常见的角形卡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平时见过这些形状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Step 2 角的概念

教师向学生解释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源于同一个点,形成的一部分平面。”教师用图示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

Step 3 角的分类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我们可以将角分为钝角、直角和锐角。”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分类。

Step 4 角的实际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角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当我们拿起一支铅笔时,铅笔和桌子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角?”

Step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更多的角形,并能够正确地分类和描述它们。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角的实际应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掌握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角的大小与角的度数的关系;

2. 角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 复习与导入

教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角的定义是什么?角可以分为哪几类?”

Step 2 角的度数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度数概念:“角的度数是用来表示角的大小的一种单位。”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度数。

Step 3 角的测量方法

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角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来测量角的大小。”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Step 4 角的实际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角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例如:“如果我们要画一个30度的角,应该如何操作?”

Step 5 总结与拓展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拓展。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发现角的应用,并能够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通过以上两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初步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测量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为日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判断角,并能向别人介绍角。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引入概念。

  师出示一个颜色鲜艳的长方形盒子,装有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生闭眼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形状。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参与活动,新课开展。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2、引导正确指角。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同桌互相指角。

  4、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怎么又会变小呢?(两条边收拢一些)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的小的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4、课件出示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3、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练习与巩固。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初步认识了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