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5-07-09 08:30: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培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使其能够规范地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交流。

3. 培养教师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有吸引力地讲授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1. 口语训练:教师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

2. 普通话培训: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规范和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3. 教学技巧培训:教师学习如何运用好口语和普通话,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步骤:

1. 口语训练:

a. 教师进行发音练习,重点训练容易混淆的音素。

b. 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模仿标准的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表达准确性。

c. 教师进行口语练习,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教师在教学中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普通话培训:

a. 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规范,包括发音、声调、语法等方面。

b. 教师进行普通话练习,通过口语对话、朗读等方式,提高普通话水平。

c. 教师进行普通话应用练习,通过教学实践,培养教师在教学交流中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3. 教学技巧培训:

a. 教师学习如何运用好口语和普通话,提高教学效果。

b. 教师学习如何利用语音语调,让课程更有吸引力。

c. 教师进行教学技巧的练习,通过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

1. 口语训练评价:通过教师的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改善程度来评价口语训练效果。

2. 普通话培训评价:通过教师的普通话发音准确性和语法规范性来评价普通话培训效果。

3. 教学技巧培训评价: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价教学技巧培训效果。

总结:

通过《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技巧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 篇三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基本信息

  参赛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竞赛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与普通话》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参赛内容:普通话与方言——舌尖中音

  授课学时:2学时(90分钟)

  二、教学理念

  (一)课程分析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取得教师资格证奠定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情为基础,针对大多数学生来源于陕西省内,且语音面貌欠佳的状况,首先让学生掌握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由于在陕西方言中,舌尖中音是最容易发错的音,因此本单元从普通话和陕西方言中“d”、“t”、“n”、“l”的发音区别展开,通过趣味化的学习材料、多元化的学习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舌尖中音的发音要点和方法,掌握舌尖中音发音时的口腔状态和发音技巧。本单元授课

学时为2课时,共计90分钟,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章节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心理特征,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认知、技能、素质三个层次,分别是:

  1、认知目标:了解普通话的定义,知道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的区别,学习舌尖中音的发音要点和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发音练习和自我纠错,运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交流。

  3、素质目标:体验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乐趣,了解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奠定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

  在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中,口语练习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班级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意识,且在课堂中羞于开口练习。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纠正陕西方言中舌尖中音的发音,难点是引导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进行交流。

  三、教学项目

  (一)音频导入点题

  首先,播放生活化的音频片断,并配上动感的画面和推广普通话的广告语,引导学生感知不同方言区的人在一起用方言交流有障碍,甚至根本无法交流,有时会造成危害。普通话是交流沟通的中介,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让学生知道推广普通话是提高汉语交际效用、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

  接着展示一位山东口音浓重的教师上课的音频资料,让学生清楚认识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不仅自身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还要系统地影响或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以此让学生知道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

  (二)视频辨音分析

  让学生观看5分钟的相声视频,引导学生找出其中陕西方言的发音,并区别陕西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视频中比较突出的语音错误就是舌尖中音d的发音,以此引出讲授舌尖中音发音时的口腔状态与发音技巧。

  (三)微信语音自测

  利用学生最常用、最喜爱的通讯软件——微信,进行普通话语音自我测试,并通过游戏后的互动讨论,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游戏过后安排互动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讲普通话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讨论后,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老师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四)微课展示概念通

  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普通话声母发音的知识要点,形成概念,要求学生课后登录“畅言网”,在基础语音学习的板块中,进行声母学习,掌握声母的分类和读音。告知学生下节课将按照发音部位的分类进行分组练习。

  同时在我们陕南方言区中n和l是不分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一些有趣的练习,以此加深印象,体会n和l不同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加入微信公众平台,每节课的要点归纳和拓展训练都会在此更新,方便大家课后查找学习。

  (五)网络普测纠错

  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相关信息,让学生清楚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前提是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然后课堂现场登录普通话模拟测试与学习平台,带领学生一起查看测试流程,以一份标准的普测试题为例,讲解普测的考点及评分标准。

  让学生用手机登录,进行模拟测试,测试结束后会出现该次测试的诊断报告,报告中会详细显示普通话等级、发音面貌和具体发音缺陷。要求将该报告反馈到微信公众平台,以便用来整理每个学生的语言问题,在日后的课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利用这个测试平台可以定期测试,分析成绩走向,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供参考。

  四、教学延伸

  课后整理疏漏,让学生加强练习。如:微博上更新的舌尖中音的绕口令,要求以微博点名或私信的方式来反馈练习心得。练习普测大纲中短文朗读部分的作品1号和2号,在“畅言网”的大纲短文学习中去听,并跟读,对照课本附录二的朗读稿件进行易错部分的语音标注。针对问题显明的同学,运用微信语音的方式进行一对一辅导。

  这样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巩固课堂知识。下一堂课前,根据微博的反馈情况进行作业抽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完成练习就要在课堂上进行3分钟演讲,包括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

  五、本节课程的预期效果

  1、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老师讲授的定义与方法。

  2、学生能够主动寻求方法并团结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

  3、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敢于表达,愿意参与实训项目。

  4、均有较高的责任心,愿意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实训组长在实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师生关系和谐,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之中,互动完成指定项目。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