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推荐3篇】

时间:2019-01-09 06:13: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 篇一

五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各种数学概念和技巧开始逐渐复杂起来。本篇将介绍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及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小数的计算。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会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小数和分数的相互转换,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练习题可以包括小数的加减乘除口算题,小数的应用题等。

其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学生需要掌握圆、矩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判断图形的相似与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可以包括图形的辨认题,图形的性质判断题,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题等。

另外,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收集数据,并能够用统计图、折线图等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示。练习题可以包括数据收集题,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题等。

最后,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简单的代数运算。学生需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解方程等。练习题可以包括代数式的计算题,方程的解题等。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五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数学能力,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 篇二

五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本篇将进一步介绍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及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是分数的运算。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练习题可以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口算题,分数的应用题等。

其次,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梯形、菱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判断图形的相似与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可以包括图形的辨认题,图形的性质判断题,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题等。

另外,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学生需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用统计图、折线图等形式进行分析和解读。练习题可以包括数据分析题,统计图的解读题等。

最后,五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知识还包括简单的代数方程。学生需要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代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可以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程应用题等。

通过对以上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练习,五年级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 篇三

精选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

  导语: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知识,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相关栏目!

  一、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 )的意义相同,就是求( )的简便运算。 例如:2.5×6 表示6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6倍是多少。

  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可以理解为是求这个数的( )、百分几、( )……是多少。

  例如:2.5 × 0.6表示2.5的十分之六是多少,

  2.5 × 0.98表示2.5的百分之九十八是多少。

  练习1:说一说下面各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结果。

  1.2X5= 表示: 0.25X4= 表示:

  0.08X3= 表示: 5.4X20= 表示:

  1.11X9= 表示: 0.127X1000= 表示:

  练习2:

  0.4+0.4+0.4+0.4+0.4写成乘法算式是( )。

  m+m+m+m写成乘法算式是( )。

  写成乘法算式是( )。

  9.9+9.9+9.9+9.9+9.9+9.9+9.9+9.9+9.9写成乘法算式是( )。

  2.5+2.5+2.5+1.25写成乘法算式是( )。

  3.6+3.6+3.6+1.2+3.6+3.6+3.6写成乘法算式是( )。

  练习3:

  1、4.5X8与8X4.5这两道算式所表示的( )不同,计算的( )相同。

  2、1.75与32相乘,列成乘法算式可以是( ),也可以是( )

  3、89个1.66是多少?

  4、7.42的百分之八十五是多少?

  5、 0.96的1.25倍是多少?

  二、小数乘法运算法则

  先按照( )法则计算,再看( )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末尾的零( )。小数末尾的零起( )作用,不影响小数的( ),只影响小数的( )。 练:1:

  1、3.64×1.7的积是( )位小数;1.16×2.08的积是( )位小数。

  2、0.12×0.05的积是( )位小数;0.52×0.45的积是( )位小数。

  3、3.15×2.14的积是( )位小数;0.0125×0.8的积是( )位小数。

  4、0.28×0.36的积有( )位小数;3.12×0.541的积有( )位小数。

  5、2.5×0.705的积有( )位小数;15.2×0.26的积有( )位小数。

  判断方法:看末尾两个数的乘积,不是10或10的倍数,则小数位数为第一个数小数点后的位数加上第二个数小数后的位数。例如:0.12*0.06的小数位数为2+2=4;如看末尾两个数的乘积,是10或10的倍数,则小数位数为第一个数小数点后的位数加上第二个数小数后的位数减1例如:0.12*0.05的小数位数为2+2-1=3。但也有特殊的如两个两位小数相乘后为整数,或尾数有两个以上,最好是相乘后确定,有些是取不了巧的。

  练习2:

  1、3.3、3.30、3.300这三个数有什么异同?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是10.0,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近似数5.2是把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这样的小数共有( )个,最大是( ),最小是( )。

  4、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末尾的零( )舍去,因为( )。

  5、1.05×3.6共有( )位小数,其结果与3.78( )相同,( )不同。

  练习3:给下面各题中的积点上小数点。

  0.87 X 0.26= 2 2 6 2 38.7X 0.25=9 6 7 5 449.5X1.2=5 3 9 4 0 1.38 X 0.015=2 0 7 0

  三、积不变的性质

  在小数乘法中,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不变。

  练习:根据38×45=17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8×4.5=( ) 3.8×45=( ) 0.38×450=( ) 38×0.45=( ) 根据794×98=77812,填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79.4×0.98=( ) 79.4×980=( ) 7.94×0.98=( )

  根据56×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13=( ) 0.56×1.3=( ) 5.6×13=( )

  练习2:根据积不变的性质填空

  根据96 ×0.018=1.728写出( ) ×( )=1.728 ;( ) ×( )=1.728;( ) ×( )=1.728。

  根据96×0.0018=1.728写出( )×( )=( );( )×( )=( );( )×( )=( )。

  四、利用乘法运算规律比较大小

  一个数乘以(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 )的数积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乘以( )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练习1:

  4.8×0.99○4.8 3.05×1.03○3.05 0.78×1○0.78 0.5○ 47× 0.5

  1.2○1.2×1.1 0.95×1.3○1.3 13.76×0.8○13.76 0.2○1.1×0.2 0.3×3○0.3×0.3 5.2×0.6○0.52×6 8.4×1.3○0.9×8.4 6.4×0.2○6.4×0.5

  924×0.6○924 1×0.44○0.44 7.3×1.8○7.3 8.8×1.2○8.8

  0.45×9○0.45 0.1× 0.1○0.2 0.83×1○1 0.25×4○0.25×0.4

  4.48×0.46○4.48×0.406 5.25×0.75○5.25+0.75 35.4×44.2○35.3×44.3 0.39×1.4○1.4× 0.39

  五、判断题汇总

  练习1:判断并改正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积不变。 10

  2、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小数。

  3、 8.2×9.5的积一定是两位小数。

  4、 3.6×1.4+3.6×8.6=3.6×(1.4+8.6)应用的乘法的结合律。

  5、 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6、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7、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8、0.125×8与8×0.125的积相等。

  9、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0、0.35×7的积是两位小数。

  11、48×0.2>48

  12、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9.3。

  13、1.25×(0.8+1) = 1.25×0.8+1

  14、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1。

  六、小数的简便计算

  学过的简便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

  减法的简便方法:a-b-c = a-( b + c ) 减法的结合律在加上括号时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变为相反的运算符号 除法的简便方法:a&pide;b &pide; c = a &pide;( b × c )

  除法的结合律在加上括号时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变为相反的运算符号

  除法分配率:(a+b)&pide;c=a&pide;c+b&pide;c 除法分配率只适用于被除数是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情况 (a-b)&pide;c=a&pide;c-b&pide;c

  乘法交换律:a×b = b×a

  乘法结合律:( a × b ) ×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b)×c = a×c+b×c 特别注意分配律的反向应用 (a -b)×c = a×c - b×c

  只含有同一种运算的题目只适用交换律或者结合律。

  小数乘法的分配律:(正用)(ab)×c = a×cb×c 正用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分配律一定需要把括号去掉。当括号内每个数与括号外数就算都比较简单时可以去括号;当计算不简便时可先计算括号内的再算乘法。 练习1:

  (0.75+0.25)×0.99 (4.9-0.14)× 0.7 0.32 ×(0.25+0.125) 0.05×(114.5-14.5)

  (2.275 +0.625)×0.28 (5.25+0.125+5.75)×8 (14.1+14.2+14.3+14.4+14.5)×0.2 (12.5-2.5)×0.8

  小数乘法的分配律:(反用) a×cb×c =(ab)×c 一般情况只需观察结构是否符合×、、×的运算顺序,如果符合接着观察是否两个乘法运算中有相同的因数,如果有即可确定使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2:

  5.2×0.9+0.9×4.8 26×15.7+15.7×24 0.46×1.9+0.54×1.9 8×0.6+8×0.4+8

  17.48×37-17.48×19+17.48×82 0.4×2.5+0.7×2.5-2.5×0.1 0.06×(0.63+0.26)+0.11×0.06

  小数乘法的分配律:(变形1)a×cc 题型特征:×、运算符号,且有一个因数与加数相同。做法:a×cc×1

  练习3:

  6.9×1.01—6.9 16.12+16.12×99 8.5×4.8+8.5×6.2-8.5 34.5×8.23-34.5+2.77×34.5

  小数乘法的分配律:(变形2)a×cnc×b 题型特征:×、、×的运算顺序,且两个乘法计算中有成倍数关系的因数。做法:a×c(nc&pide;n)×(b

  a×cc×nb

  练习4:

  17.6×84+176×1.6 0.125×9.5-0.15 ×1.25 2.4+9.6×0.2 99.99×1.1+11.11×0.1

  6.25×0.16+264×0.0625+5.2×6.25+0.625×20 19.98×37-199.8×1.9+1998×0.82 999×222+333×334

  小数乘法的分配律:(变形3)a×b 题型特征:只有一个×,且一个因数为特殊因数如,0.25、0.125等,另一个因数可以分解出如4、8等。做法:将另一个因数分解为可以与特殊因数相乘的两个数的和或积的形式。a×b=a×n×m或a×(nm)

  练习5:

  1.01×3.8 2.5×41 1.25×8.1 0.99×6.4 4.44×0.25 12.5×6.4

  10.1×4.2 0.25×32×0.125 0.75×0.25×1.6 5.6×0.125 0.32×2.5

  练习6: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0.25×16.2×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27.5×3.7-7.5×3.7 8.54&pide;2.5&pide;0.4 0.25×16.2×4

  3.83×4.56+3.83×5.44 ( 1.25-0.125)×8 3.6×102 3.72×3.5+6.28×3.5 56.5×9.9+56.5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7.09×10.8-0.8×7.09 7.8×1.02 4.8×100.1

  0.25×2.4 2.4×1.25 7.8×0.99 0.25×87×4 1.25×(8×0.76) 35.6×101-35.6

  0.08×98.5×12.5 (28.9×0.025)×4 0.75×10.2 9.9×4.8 2.6×19+1 (7.24+2.76)×1.2

  1.3+4.5+1.3×5.5 0.25×24 1.25×4.8 1.25×16+12.5×8.4

  0.125×2.5×3.2 4.25×0.99+0.01

  五年级下册资料

  一、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先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

  5、摆立体图形时,可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底层,再根据从正面看到的摆出前排图形,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对后排进行修正,最后从不同方向观察所摆图形是否符合原题要求。

  6、数正方体的个数时,为了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可分层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应弄清从哪几个方向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计算

  7、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

  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4)2、3、5的倍数特征 1)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

  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

  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按能不能数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最小 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

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特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

  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pide;4-宽 -高 a=L&pide;4-b-h

  宽=棱长总和&pide;4-长 -高 b=L&pide;4-a-h

  高=棱长总和&pide;4-长 -宽 h=L&pide;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pide;12 a=L&pide;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 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pide;宽&pide;高 a=V&pide;b&pide;h

  宽=体积&pide;长&pide;高 b=V&pide;a&pide;h

  高=体积&pide;长&pide;宽 h=V&pide;a&pide;b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 (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

  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7、【体积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长度单位: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 民 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

  以用分数来表示。

  2、 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一群羊平均 分成若干份,一群羊就

  是单位“1”。)

  3、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 5 的分 数单位是1 5

  4、 4、分数与除法 A&pide;B=AB (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 4&pide;5=45 ×进率 &pide;进率 ×

  进率 &pide;进率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pide;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10 5 =10&pide;5=2 21 5 =21&pide;5=41 5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2= ( 8 ) 4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51 5 =( 26 ) 5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1=2 2 =3 3 =4 4 =5 5 =„=100 100 =„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9、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

  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 不同乘) (3)、求法三:(短除法) 例1: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12和18 ②34和102 ③15和50 ④12、24和36

  想: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 )表示。 《最大公因数就是左边一边所有的数连乘》 例2: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①12和18 ②30和

  75 ③6、12和30 ④28、42和84 想: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般用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去除这几个数(从最小的公因数开始),一直除到任意两个商的公因数只有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 ]表示。

  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技巧:已知人数依次 × 2)

  (1)逐个法: 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 相对节约时间。

  (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七 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试折线统计图)

  1,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标出各点的数据,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数量单位和制图日期

  注: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 二“标”(标数据) 三“连”(连线)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八 数学广角

  —找次品 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

  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

  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 2 3 4 5 „次数 3 3×3 3×3×3 3×3×3×3 3×3×3×3×3 „ 3 9 27 81 243 次品个数

  解方程方法

  一: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方×3,方程两边就同时&pide;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 要先消去其中一边的 几 (如果有“- 几”,就把“- 几”消去,如果没有“- 几” ,就把较小的消去掉)

  3:消去 “- 几”, 消去“&pide;”

  4 :把这边的数字方程方法二: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pide;3)

  1:把方程里的全部消掉,先消“+ -” 再消“&pide;” 最后消“×”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 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解“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就把其中一边的 几 移到另一边 (如果有“- 几”,就把“- 几”移到另一边。如果没有“- 几” ,就把较小的移到另一边) 3:把“- 几”移到另一边,把 “&pide;”移到另一边” 4 :把这边的数字全部移到另一边,先移“+ -” 再移“&pide;” 最后移“×”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 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长度单位换算 km m dm cm m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km² m² dm² cm² mm²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L mL m³ dm³ cm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t kɡ ɡ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h min s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平年全年3 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五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及练习【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