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实用6篇】

时间:2016-09-04 05:32: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一

创造力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灵活和富有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首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游戏材料。幼儿的创造力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中激发出来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游戏材料,如积木、拼图、绘画工具等。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其次,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创造力需要自由和放松的环境来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选择和决策。比如,在游戏时间里,家长可以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角色。

此外,鼓励幼儿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创造力需要多元化的思考来推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多元化的思考。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思考,比如问幼儿:“你认为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或者“你觉得还有其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吗?”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多元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给予幼儿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积极的环境来支持,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当幼儿展示出创造力的时候,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得到了认可和重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游戏材料,给予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多元化的思考,以及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二

创造力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首先,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创造力需要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环境来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学习角落,如绘画角、建构角等,让幼儿有机会自由地选择和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让幼儿有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次,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创造力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培养,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者项目学习,让幼儿有机会去实践和尝试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同时,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如种植小花园、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来发展创造力。

此外,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情感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这些都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最后,鼓励幼儿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创造力需要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来推动,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绘画比赛等方式,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自主探索和实践,注重情感培养,以及鼓励多样化的学习和体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三

  一、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探究问题罢了。”可见,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是何等重要。

  首先,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

  其次,转变旧观念,淡化成人权威,正确评价好孩子。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把鸡蛋放在屁股下想孵出小鸡;做化学实验乃至起火;因顽皮被学校开除,但他母亲能容忍他的“顽皮”、“出轨”行为,使他的创造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定能有所收获。总而言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特别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教师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孩子敢于创造,乐于创造。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所谓创设情景,即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的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就必需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玻璃球、海绵等。

  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他又从水里取出玻璃球,再一次次放入水中,发现玻璃球沉在水里。当他们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浮起来了,几次反复后,他又开始用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他们正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这时老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并不复杂,所发现的这一道理,极为平常,但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地进行,孩子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三)发展语言,促进思维

  众所周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期。早期的语言训练,不仅促进语言本身的发展,还可促使智力超前发展。对于幼儿来说,语言能力主要是听和说的能力,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启动思维,即兴表述生动的语言。如教师讲述故事时,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在故事讲述过程中,还可利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刺激幼儿思考与语言表达,让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形成的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幼儿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当代我国特有的人文现象造成的。首先,当代这批儿童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儿童在家就是养尊处优,平时就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有时还有外公、外婆的特殊照顾,使他产生了优越心理,他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

  养尊处优久了,养成爱发脾气、撒娇,凡事就动口不动手的坏习惯。其次,家长认识不足,许多父母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大人做的清楚就连幼儿自己能做的,能代办的就代劳了,反正小孩子长大后就会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反正大人会帮忙,就是想做也没得做,不如不做。所以一旦到了幼儿园,由于家长不在身边,马上就出现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恐惧、陌生、自卑感也就伴随而来,对儿童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三、培养儿童生活独立能力的正确理论

  三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此,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了这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

  四、培养孩子自立的几个原则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地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地一种个性品质。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首先要坚持以下认识:

  (一)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教育者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二)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娟、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依赖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三)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教育者一定要以积极的评议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四)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地强化和持之以恒地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性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经过实践,我认为:只要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利用其可塑性强、兴趣广的特点,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儿童能力的培养方面是有很好效果。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四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父母想对孩子创造力进行培养,首先必须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并加上对孩子的鼓励。如果孩子有创造力,对人与事物较敏感,点子多,问题多,常常喜欢刨根问底。而且对简单的问题答案不会满足。在回答问题时他们非常有主见。经常是打破常规的四维;新奇的想法很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幽默感;对较难、具有挑战性的事感兴趣;很专注的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且多才多艺。因此,父母面对孩子的创造力行为时,要有耐心、会包容、会赞美,以鼓励孩子多看、听、触摸、操作、探索。父母要倾听孩子的表达,关注孩子的想法,对他的意见及好奇心要给予尊重,这样对培养孩子的创造有帮助。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缺少创造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但阅读能力有限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对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益智物品如: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常常和孩子一起讨论。“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和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家长还要及时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提供强劲的思维飞跃推动力。要注意的是,要想对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起到激发作用,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是必须的。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要引发孩子积极的发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还对亲子关系有帮助,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家长要多问一些开放性没有惟一答案的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减多少等于9等等。不要只问单一答案的问题。当然家长最好还是要依据孩子自己的能力。孩子喜欢对不懂的事情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跟孩子一起讨论并解释这些问题。如果孩子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千万不要用虚假的答案回答孩子,或是拒绝回答孩子,要通过查阅其他资料得到正确的答案再给孩子解答。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掌握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方法。例如:尽可能的给孩子参与家中事务的机会,并尽量采用他的意见。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砖头可以做什么用?”引发孩子说出别人所不常见的方法。还有,对一些突发性问题的提问,例如“如果你在百货公司走失了,怎么办?”、“怎样使房间的布置更漂亮?”跟孩子一起讨论“假如”、“想象”的问题;给孩子“改变”、“改良”或“创新”一些现存的事物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各种新的方法和经验。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可以自由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孩子创造的成果进行表扬和鼓励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有帮助。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1、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创造力素质是个人得以终身发展的保证,而只有终身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创造力培养是幼儿整体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向。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则很容易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形成人格障碍和人格分裂

。具有创造力的人应具备下列人格特质:

  (1)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旺盛。

  (2)思维灵活,善独辟蹊径,想象力永不枯竭。

  (3)兴趣广泛,善于从各种角度收集信息,观察敏锐。

  (4)意志品质出众,具有冒险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神。

  可见,幼儿创造才能的发展与培养幼儿个体形成多侧面完整人格的整个过程是分不开的。

  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外显特征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创造性行为,父母可通过以下四个外显特征来识别其创造力的状况。

  1、对身边的事物寄予强烈的关心,有很强的求知欲,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2、常显露出一些独特的思想或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示出求异思维的倾向。有创造力的幼儿往往会干出一些奇特的事情来,可谓“想得出奇,淘得出格”。

  3、善于动脑,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过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同类的后继心理活动有定向的作用。如一个小孩,把香烟倒过来装在烟盒里,就避免了手上的细菌粘到过滤嘴上,为此他获得发明专利。

  4、有丰富的想象力。由于幼儿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常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感情和意志,呈现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从而给幼儿联想、想象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也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了解了上述特征,父母应重视幼儿的这些行为表现,善加引导,从而促使幼儿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五

  一项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只有2%的成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0%的七岁儿童具有创造力,90%的五岁儿童具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的天赋,其发展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和保持是何等的重要。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创造而教育,也已成为了世界教育的趋势。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首先孩子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其次,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孩子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融创造力的培养于音乐活动之中已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特别是引用国外的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方法,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幼儿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幼儿运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它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幼儿获得心智的满足,感受和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尝试在歌唱活动、律动、节奏性活动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都相应的融入创造性的教学,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的“活”了起来。

  一、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具生命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单纯的教师唱一句,孩子跟一句的模唱形式常常会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更有一些“历史悠久”或“脱离生活”的歌唱作品让孩子“心不在焉”;而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编的童谣式歌词,配以优美的旋律,却重新赋予了歌唱活动以新的生命力。

  首先,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什么动物你猜猜》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在已经学过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创编歌曲中关于描述小动物的谜面和谜底。此举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尾巴像把扇,什么身上有房子,什么唱歌呱呱呱”等等。孩子们有的是从身体分析,有的是描述尾巴特征,有的是描述鼻子特征,还有的是分析叫声差异。分门别类,五花八门。孩子们唱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编的歌曲,特别自豪,感情也特别真切,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对歌活动中,采用一问一答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另外,我们在学习一些季节性的歌曲中,如《冬爷爷的礼物》、《再见吧,冬天》、《春雨》等,都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曲歌词的创编。还有一些具有可迁移性的歌曲,如《颠倒歌》、《勤快人懒惰人》、《我爱我的小动物》等,就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了。

  我们看到,幼儿的创编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主。他们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了创造潜能,还学会了观察事物、积累经验,更多的是他们开始去发现生活,创造性地表现生活。

  二、动作造型,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最初,我们把一味的模仿做各种舞蹈动作堪称为“律动教学”。其结果是,幼儿虽掌握了某个动作和造型,而单一的模仿却大大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渐渐地我们发现,在律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让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或提供主题音乐鼓励幼儿进行动作创造,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音乐活动的律动其实可以为孩子发挥创造力培养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去感受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在音乐中,孩子们可以将这些平时看似最最普通的动作创造成带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样的走,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可以蹲着、踮着、像棉花似的飘着、像机器人般颠着等等。

  教师也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风中的小树叶”、“暴风雨中的树苗”、“水族馆里的鱼”、“微波炉里的爆米花”、“沸水里的面条”等等,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得去联想,尽情的去表现和发挥。我们会看到“孩子的世界”。

  我们还可以将好的乐曲与律动结合起来,给孩子更深的体验和创作的空间。例如乐曲《泉水丁冬》是AB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开始优美、舒缓,到后来又变得欢快,强烈。我用它作为音乐活动《音乐喷泉》的配乐。幼儿充分欣赏,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旋律创编出了许多优美的动作。我们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有的手臂上举来回轻柔摆动,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喷泉之中;有的扭动身体,由下蹲慢慢站起;有的坐在地上将腿抬得高高的;还有的则几个围抱在一起做下腰动作……孩子们积极的联想,伴随音乐,身临其境的表现着。幼儿自然而极富创造性的动作造型让我们的音乐也随之更具童趣和音乐性了。

  三、节奏性创编,让音乐活动乐趣无限。

  以往的节奏性活动,只要求幼儿掌握最基本的节奏音型,认识和掌握最基本的几种打击乐器的演奏。如今我们发现,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的选择乐器;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身体上的乐器、天然的乐器和自制的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积累幼儿演奏的经验,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为此,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营造自由创造的氛围。在活动中,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自由的表现。如: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了教学活动的内容《小动物找家》,开始我们设计的是让神奇的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可是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叫声、跑步的声音分好类,用适合的乐器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了。

  2、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创造活动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欢庆腰鼓》节奏性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依据自己的意愿尝试敲击鼓的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节奏音型,摆放教学图谱,选择演奏的姿势。在摆放教学图谱时,不光让孩子们打击出多数孩子的摆放的效果,还给少数孩子的想法也留下尝试的余地,真正的让每个孩子的意愿都被表现和表达。

  3、将节奏性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其实到处都存在着生动的音色和节奏:雨声、雷声;拍手声、跺脚声;用勺子和筷子敲打小碗的声音,用积木敲击塑料瓶的声音;将皮筋绑在纸盒上弹拨的声音,将废水桶制成小鼓敲击的声音等等。孩子们对它们很熟悉,很好奇,很喜欢。所以,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那么我们的节奏性活动就无处不在。在节奏性活动《敲小鼓》中,孩子们首先在身体上找“小鼓”,原来小鼻子,小脚和小屁股都可以做小鼓;接着在生活中找“小鼓”,原来桌子,地板,水杯,饭锅,鱼缸,铁盒等也都可以做小鼓;最后我们自己做“小鼓”,把废旧的小水桶翻个个儿就是小鼓,把纸板盒糊一糊就是小鼓……活动中,孩子充分的了解了乐器的特性,挖掘了孩子的创造力,全面的发挥让我们的孩子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音乐活动的无限乐趣,并找到了属于他们的音乐。

  四、欣赏音乐,表现充满个性的音乐

  学会倾听和欣赏音乐,是音乐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和表达美的综合体。在欣赏活动中我们采用以下方法。

  1、倾听声音以后让幼儿用身体、日常用具去表现周围环境的声音,根据声音的变化想象和讲述声音所表达的有趣情景。

  2、分辨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语言、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3、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扮演一些动物,模拟一些现象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孩子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孩子都喜欢在音乐中遨游。因为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它具有特殊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

  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音乐自由的空间是我们作为新世纪教师的职责。我们的孩子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融创造力的培养与音乐活动之中,在“乐”教“乐”学的境界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是学前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六

  第一点:用大自然的鲜活教育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各位父母可以经常更换孩子房间的色调,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一起去公园看花,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市场或者郊外体验自然人情,因为大自然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最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够尽情的接触外界丰富的新奇事物的时候,他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要知道大自然才是孩子产生创造力的基础。

  第二点: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求知欲强的孩子会自发学习,获得进步,知识的源泉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如果说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伸手去摸,或者干脆放进嘴里,这时候一味的责备孩子和制止孩子,就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真的是什么危险物品,那肯定不能让孩子去碰的)

  第三点:耐心的回答孩子没完没了的问题

  孩子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脑子里会自然而然的出现无数个为什么。孩子好奇心越强,问题就越多,所以无论孩子问多么奇怪的问题,各位父母也一定不要厌烦,要耐心的回答。因为如果大家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或者是随便糊弄过去,只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阻碍创造力的开发。

  第四点:尽量让孩子多运动

  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应该让孩子多运动,如果是孩子刚学会走路的话,父母就要给他创造足够的运动空间,最初孩子可能不熟练,所以大家最好能在一边看护,通过走跳,上下台阶等运动,孩子的运动能力自然就慢慢提高了。

  如果不能充分发觉孩子的运动能力,孩子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变得很内向消极。孩子探索心不足,对什么事情都没有热情的话,很可能会变得懒惰。平时的话我们可以不需要什么特别的道具的情况下,让孩子和父母一边唱歌一百做动作或奔跑,就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在幼儿时间让孩子尽情的运动,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智力和创造力也会逐渐得到发展。

  第五点:培养孩子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妈妈影响很大。所以各位宝妈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且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让他接触各种丰富的词汇。在幼儿时期,妈妈和孩子做的语言游戏不单单只是为了学习说话。绘声绘色的和孩子对话,对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告诉孩子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学会精确全面的描述,能够扩大孩子的思考空间,这是创造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土壤。

  最后一点就是让孩子多看图画书

  为了开发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看图画书。因为一边看图片一边编故事的话,可以同时提高孩子的表达力和理解力,即使是同一本书。每次都能够读出新的故事,也是很不错的。而且多给孩子看图画书是很重要的,在孩子读完之后还可以问问孩子,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能还会引出新的故事来,这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哦!

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